日期:[2017年10月2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6]
星 火 照 曹 州
—— 隆重纪念中共曹州支部成立九十周年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歌唱祖国》的歌声回荡在一中校园。回顾百年一中的校史更令人激情澎湃,壮志高昂。
百年一中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一九二七年十月,共产党曹州支部在省立六中(今菏泽一中)宣告成立,迄今已整整九十年了。在中共曹州支部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回望历史,不禁对那些早期的共产党人撒播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丰功伟绩由衷地赞叹;对那些为革命而抛头洒血的革命烈士无比地敬仰。
革命曙光初现鲁西南
菏泽一中的前身是山东省立第六中学。菏泽六中以很高的教学质量饮誉海内,曾荣获“江北第一名校”的称誉。六中在鲁西南地区家喻户晓,影响深远;以后,无论它的历史如何变迁,校名如何更改,鲁西南人民仍然称之为“老六中”。
“老六中”是在清末(1903年)废科举、兴学堂的大潮中,由新式学堂发展而来。学堂师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就积极投入反封反帝的革命浪潮中。当时经办新学堂的风云人物王鸿一、张子安、彭青岑、宋绍唐、朱增琪等人,在留日期间,即参加了同盟会,亲自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在王鸿一主持下,还秘密成立了以推翻清廷为目的的“尚志社”,不少社员还投笔从戎,参加了武装斗争。
一九一三年学堂改称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一九一四年改称省立六中。六中继承了学堂时期的革命传统,在新时期广大师生又投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
一九一九年爆发了“五四”运动,斗争烈火蔓延到鲁西南,首先在其政治中心曹州(今菏泽城)燃烧起来。省立六中的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走在了革命的最前列。六中校友曹香谷,冲破封建教育思想的束缚,首先实行男女合校,并带领学生上街查封日货。孙中山先生逝世,他主持举行追掉会,并发表演讲介绍列宁生平事迹、介绍马列主义。青年学生领袖徐鹏翥、刘仰月、孔庆嘉、田位东等带领广大师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散传单、街头演讲,高呼“打倒卖国贼”“反对卖国条约”“还我青岛”等口号,并走街串巷抵制并查封日货。学生的斗争很快得到全城市民、工商业户的支持。这一斗争迅速波及到全区各县。
徐鹏翥从省立六中毕业后,受革命思想感召,一九二三年秋考入有“东方红色大学”之称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当时邓中夏任上海大学教务长,瞿秋白任社会学系主任,我党早期的著名理论家、活动家和学者蔡和森、恽代英、肖楚女、李汉俊、施存统、张太雷等都曾在该校任教。党的创始人李大钊也常来该系任课。在这种环境里,徐鹏翥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共产主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一九二四年二月,徐鹏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秋他和共青团员刘继忠被山东省委派往鲁西南作青运工作。他俩住在母校省立六中,很快团结了一大批先进青年。在短短的一年中,他们先后发展了菏泽的田位东,定陶的李先肃、许保琦,曹县的孔庆嘉,成武的张志铭、徐长庆等30多人加入共青团。这些工作为菏泽地区的革命播下了火种,为中国共产党在曹州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筹建中共曹州支部
一九二六年十月,北伐军攻克武汉,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根据山东省委指示,徐鹏翥、孔庆嘉、郑尔拙等十人先后到达武汉,投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投考前,徐鹏翥为刘少奇同志抄写文件,从事工会工作。孔庆嘉在武昌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一九二七年二月,徐鹏翥等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三月,经恽代英介绍,徐鹏翥等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刘仰月、孔庆嘉、曾广山也相继入党。他们在毛泽东、恽代英教导下,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成为鲁西南地区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为共产党在菏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七月十五日,汪精卫又背叛了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八月,徐鹏翥等转到武昌斗级营旅社,聆听了周恩来在汉口召集军政学校学生的讲话,决心为人民而献身。此时,住在武汉的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根据中央指示,召集在武汉的曹州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徐鹏翥、刘仰月、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刘子举六人,组成“曹州农运工作组”,回曹州发展党团组织,组织农民暴动。
这六位曹州革命的先行者,承载党的重托,将在鲁西南大地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中共曹州支部的诞生
一九二七年初秋,“曹州农运工作组”一行六人行走在回乡的路上。途经开封时,开了一个会,决定先化装成各种身份的人回自己家。摸清当地情况后,再到母校六中汇合。
徐鹏翥和李道荣回到成武,利用亲朋关系宣传党的“五大”精神。组织起了各种革命群众团体,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本县农运很快发展起来。同时,菏泽、曹县、定陶的农运也迅速开展。九月初,徐鹏翥、刘仰月等六人汇集曹州,在省立六中刘仰月住处和城南三李庙田位东家,建立了秘密联络点。经过革命实践的考验,郑尔拙、田位东、丁培之、李道一逐渐成熟。经徐鹏翥、刘仰月介绍,先后光荣入党,组建地方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
十月,经山东省委批准,他们秘密在省立六中南院(现曹州路中段)的一座平房内召开会议,宣布中国共产党曹州支部正式建立。经过选举,徐鹏翥为书记,刘仰月、郑尔拙为委员。从此鲁西南地区有了党的组织,省立六中成为中共鲁西南地区党的摇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鲁西南地区的党组织逐渐壮大起来。
十月中旬,支部在田位东家里召开党团联席会议。此时党员已有十多名,团员有四十余名。他们活动在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巨野等县。利用农闲时间,采取办民校,组织“饥民团”的形式,广泛宣传革命,唤起民众。
斗争是残酷的,有斗争就有牺牲。一九三○年冬,党员孔庆嘉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他威武不屈,使敌人一无所获。后解往济南。一九三一年四月五日,他与原两任省委书记邓恩铭、刘谦初等二十一位革命者,在济南英勇就义,时年二十五岁。
田位东,先后在菏泽、泰安、徐州、枣庄等地开展地下工作,曾任山东省委交通员、枣庄特委书记,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枣庄煤矿工人大罢工。一九三二年夏,因工贼出卖,田位东被捕。在敌人酷刑面前,他威武不屈,鼓励难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党工作”。在纸条上写“宁死勿辱”四字,在同志间传递。一九三二年八月三日,缉押田位东赴刑场的汽车途经省府门口时,他大声呼喊:“敌人一定要灭亡,胜利一定属于人民!”在千佛山下的刑场上,他大义凛然,高唱《国际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26岁。田位东是菏泽第一个共产党烈士。在我们庆祝曹州支部建立九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向田位东烈士致以衷心地遥祭和哀悼。
边区一中在战火中发展
一九三七年日寇入侵,抗战爆发。八路军向敌后发展,建立了众多敌后抗日根据地。冀鲁豫边区就是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根据毛主席“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的指示,各边区极为重视教育的发展,建立了很多游击式的学校。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就是此时党创办的著名中学。
边区一中是众多学校几经合并而建立的。早在一九四○年鲁西党委就在鄄北创办了“鄄北师范班”,次年又在杨屯创立了鄄北抗日中学,不久两校合并。一九四一年九月,范县抗日中学成立,第二年与鄄北中学合并称“冀鲁豫边区运西中学”。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一日,边区行署颁发训令,将运西中学与濮范联中合并,称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成立大会在濮县唐洼村举行,边区行署主任晁哲甫、党委书记黄敬均亲临大会作重要报告。边区一中的成立标志着边区教育的巨大发展。与此同时,活动于单县一带的湖西中学改称冀鲁豫边区二中;活动于曹县一带的济滨中学改称冀鲁豫边区三中。一九四八年五月,奉行署“五一”通知,三中与一中合并,仍称边区一中。边区一中与省立六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边区一中的很多校领导,像巩丕鉴、仪鼎三、张训斋、李次孔、游文斋、王斌轩、李子虔、韩承训、于佩之等,都是省立六中的校友。
边区一中自一九四三年建校至一九四九年改称平原省立菏泽中学,存在了仅仅七年。时间虽短,它所创造的业绩却光照千秋。首先,它有力地支持了战争。边区一中的学生都经受过战争的洗礼。“为战争服务”是教育的既定方针,因而服务战争的活动也格外频繁。师生们作了大量战地服务工作,而且还直接参加了战斗。学生苏本善、任广聚、罗燕棠、魏法忠、陈勇、史振宇等就是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成为光荣的革命烈士。毕业后成批学生投笔从戎,成了军事干部。刘存信是解放军中将,作过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民航总局局长。王恩鹏是副军长,侯固是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均为少将军衔。其次,为人民政权建设充实了大批干部,成为新中国各行各业的领导人才。田纪云成了副总理;赵晋美作过紫金山天文台党委书记;徐静吾作过外交部司长、驻南非全权大使。据不完全统计,地师级以上干部达100余人。第三,为党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建国初期,鲁西南地区创立较早的中小学,其校长、主任大都是边区一中的师生。常杰民、尹凤翔、赵川雨等都是著名大学的校长或党委书记。周韶华、许评成为知名作家。谷得显成著名的电影导演。第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革命传统。这些优秀传统薪火相传,历久不衰。为后世学校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起到了范本作用。
边区一中以其巨大成就和卓越贡献而名垂青史。菏泽一中为有此前身而倍感自豪。
红色基因一脉相承
自一九五二年改称山东菏泽中学以来,迄今已有一个甲子有余。校史上的红色基因,得以一脉传承,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使菏泽一中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长足进步,巨大发展。五十年代,菏泽一中在教学上就创造了举世注目的业绩,学校进入极盛时期。一九五三年七月,高中一、二级同时毕业,参加建国后的首次高考。两级学生共七十四人,有三人体检不合格未参加高考,其余七十一人均金榜题名。考取学生除两名专科外,全是名牌大学。这次高考居全国第二名,平均分仅低于北 师 大 附 中 1.5分。为此受到教育部通令嘉奖,随被确定为全国百所重点中学之一。还奖励菏泽一中一大宗高中理化仪器。《光明日报》为此发了专讯报道。从此菏泽一中名扬全国。高中三级一个班48人,又一次全部考取大学而在全国名列前茅。高四级两个班不足80人,百分之百考取大学,升入北大者达15人之多。这一年文科考分占全国第一。高五级、高六级升学率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自一九五七年反右开始,阶级斗争的弦拉紧,很多学生不是因为学业而是因为政治问题而落榜。此后大跃进、公社化、大炼钢铁等运动一个接一个。学生参加政治运动和劳动日多,根本谈不上学业进步了。六十年代初,菏泽一中在高考中还能在全省拔得头筹。
改革开放后,党的科教兴国战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也为百年老校菏泽一中再度辉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特别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菏泽一中党委坚持“文化立校、名师强校、改革兴校”的战略方向,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规范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巩固学校党的执政地位,真正把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一流的党建工作带领全体师生围绕科学发展大局,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力实施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菏泽一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校四区”(八一路老校区、人民路新校区、南京路东校区、大学路北校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19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400人,教职工850名。党员382人,其中在职党员304人、离退休78人。学校坚持“把每个学生育为有用之才,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的教育理念,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积极打造学校特色课程,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2017年高考,3人被北大、清华录取,20多人被复旦、交大、同济、浙大等名牌高校录取,1340人超过自主招生资格线 (原重本线),2885人超过本科分数线,较去年增长13.2%,升学人数实现了新的突破。学生多元发展,多渠道成才,实现了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教育的有机统一。在各学科各种类型全国性竞赛中,每年都有几百名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种等次的奖项。继2016年汪子健同学获得第三十三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之后,十九大前夕,王文昶、高若晨两名同学斩获第三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其中王文昶同学笔试成绩全省第6名。周天、刁晗荣两名同学在201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周天同学斩获全省第一名。8名同学荣获二等奖,2名同学荣获三等奖。菏泽一中被分别授予“第三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学校”和“第三十三届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金牌学校”称号,向党的十九大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我们回顾中共曹州支部成立九十年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为了更好地履行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语重心长地说,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高中教育指明了优先发展的方向和建设目标。
菏泽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李志献在观看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后,饱含深情地说:“每一代一中人有每一代一中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一中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继承百年办学传统,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不忘初心,永远向前,在教育这条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自强不息,永争第一’,坚守教育教学规律,完善集团办学制度,明确校区发展定位,彰显校区办学特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实现百年名校再度辉煌的一中梦,让百年一中的‘红色基因’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菏泽一中党委办公室 供稿
百年一中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一九二七年十月,共产党曹州支部在省立六中(今菏泽一中)宣告成立,迄今已整整九十年了。在中共曹州支部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回望历史,不禁对那些早期的共产党人撒播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丰功伟绩由衷地赞叹;对那些为革命而抛头洒血的革命烈士无比地敬仰。
革命曙光初现鲁西南
菏泽一中的前身是山东省立第六中学。菏泽六中以很高的教学质量饮誉海内,曾荣获“江北第一名校”的称誉。六中在鲁西南地区家喻户晓,影响深远;以后,无论它的历史如何变迁,校名如何更改,鲁西南人民仍然称之为“老六中”。
“老六中”是在清末(1903年)废科举、兴学堂的大潮中,由新式学堂发展而来。学堂师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就积极投入反封反帝的革命浪潮中。当时经办新学堂的风云人物王鸿一、张子安、彭青岑、宋绍唐、朱增琪等人,在留日期间,即参加了同盟会,亲自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在王鸿一主持下,还秘密成立了以推翻清廷为目的的“尚志社”,不少社员还投笔从戎,参加了武装斗争。
一九一三年学堂改称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一九一四年改称省立六中。六中继承了学堂时期的革命传统,在新时期广大师生又投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
一九一九年爆发了“五四”运动,斗争烈火蔓延到鲁西南,首先在其政治中心曹州(今菏泽城)燃烧起来。省立六中的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走在了革命的最前列。六中校友曹香谷,冲破封建教育思想的束缚,首先实行男女合校,并带领学生上街查封日货。孙中山先生逝世,他主持举行追掉会,并发表演讲介绍列宁生平事迹、介绍马列主义。青年学生领袖徐鹏翥、刘仰月、孔庆嘉、田位东等带领广大师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散传单、街头演讲,高呼“打倒卖国贼”“反对卖国条约”“还我青岛”等口号,并走街串巷抵制并查封日货。学生的斗争很快得到全城市民、工商业户的支持。这一斗争迅速波及到全区各县。
徐鹏翥从省立六中毕业后,受革命思想感召,一九二三年秋考入有“东方红色大学”之称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当时邓中夏任上海大学教务长,瞿秋白任社会学系主任,我党早期的著名理论家、活动家和学者蔡和森、恽代英、肖楚女、李汉俊、施存统、张太雷等都曾在该校任教。党的创始人李大钊也常来该系任课。在这种环境里,徐鹏翥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共产主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一九二四年二月,徐鹏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秋他和共青团员刘继忠被山东省委派往鲁西南作青运工作。他俩住在母校省立六中,很快团结了一大批先进青年。在短短的一年中,他们先后发展了菏泽的田位东,定陶的李先肃、许保琦,曹县的孔庆嘉,成武的张志铭、徐长庆等30多人加入共青团。这些工作为菏泽地区的革命播下了火种,为中国共产党在曹州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筹建中共曹州支部
一九二六年十月,北伐军攻克武汉,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根据山东省委指示,徐鹏翥、孔庆嘉、郑尔拙等十人先后到达武汉,投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投考前,徐鹏翥为刘少奇同志抄写文件,从事工会工作。孔庆嘉在武昌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一九二七年二月,徐鹏翥等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三月,经恽代英介绍,徐鹏翥等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刘仰月、孔庆嘉、曾广山也相继入党。他们在毛泽东、恽代英教导下,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成为鲁西南地区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为共产党在菏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七月十五日,汪精卫又背叛了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八月,徐鹏翥等转到武昌斗级营旅社,聆听了周恩来在汉口召集军政学校学生的讲话,决心为人民而献身。此时,住在武汉的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根据中央指示,召集在武汉的曹州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徐鹏翥、刘仰月、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刘子举六人,组成“曹州农运工作组”,回曹州发展党团组织,组织农民暴动。
这六位曹州革命的先行者,承载党的重托,将在鲁西南大地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中共曹州支部的诞生
一九二七年初秋,“曹州农运工作组”一行六人行走在回乡的路上。途经开封时,开了一个会,决定先化装成各种身份的人回自己家。摸清当地情况后,再到母校六中汇合。
徐鹏翥和李道荣回到成武,利用亲朋关系宣传党的“五大”精神。组织起了各种革命群众团体,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本县农运很快发展起来。同时,菏泽、曹县、定陶的农运也迅速开展。九月初,徐鹏翥、刘仰月等六人汇集曹州,在省立六中刘仰月住处和城南三李庙田位东家,建立了秘密联络点。经过革命实践的考验,郑尔拙、田位东、丁培之、李道一逐渐成熟。经徐鹏翥、刘仰月介绍,先后光荣入党,组建地方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
十月,经山东省委批准,他们秘密在省立六中南院(现曹州路中段)的一座平房内召开会议,宣布中国共产党曹州支部正式建立。经过选举,徐鹏翥为书记,刘仰月、郑尔拙为委员。从此鲁西南地区有了党的组织,省立六中成为中共鲁西南地区党的摇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鲁西南地区的党组织逐渐壮大起来。
十月中旬,支部在田位东家里召开党团联席会议。此时党员已有十多名,团员有四十余名。他们活动在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巨野等县。利用农闲时间,采取办民校,组织“饥民团”的形式,广泛宣传革命,唤起民众。
斗争是残酷的,有斗争就有牺牲。一九三○年冬,党员孔庆嘉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他威武不屈,使敌人一无所获。后解往济南。一九三一年四月五日,他与原两任省委书记邓恩铭、刘谦初等二十一位革命者,在济南英勇就义,时年二十五岁。
田位东,先后在菏泽、泰安、徐州、枣庄等地开展地下工作,曾任山东省委交通员、枣庄特委书记,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枣庄煤矿工人大罢工。一九三二年夏,因工贼出卖,田位东被捕。在敌人酷刑面前,他威武不屈,鼓励难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党工作”。在纸条上写“宁死勿辱”四字,在同志间传递。一九三二年八月三日,缉押田位东赴刑场的汽车途经省府门口时,他大声呼喊:“敌人一定要灭亡,胜利一定属于人民!”在千佛山下的刑场上,他大义凛然,高唱《国际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26岁。田位东是菏泽第一个共产党烈士。在我们庆祝曹州支部建立九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向田位东烈士致以衷心地遥祭和哀悼。
边区一中在战火中发展
一九三七年日寇入侵,抗战爆发。八路军向敌后发展,建立了众多敌后抗日根据地。冀鲁豫边区就是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根据毛主席“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的指示,各边区极为重视教育的发展,建立了很多游击式的学校。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就是此时党创办的著名中学。
边区一中是众多学校几经合并而建立的。早在一九四○年鲁西党委就在鄄北创办了“鄄北师范班”,次年又在杨屯创立了鄄北抗日中学,不久两校合并。一九四一年九月,范县抗日中学成立,第二年与鄄北中学合并称“冀鲁豫边区运西中学”。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一日,边区行署颁发训令,将运西中学与濮范联中合并,称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成立大会在濮县唐洼村举行,边区行署主任晁哲甫、党委书记黄敬均亲临大会作重要报告。边区一中的成立标志着边区教育的巨大发展。与此同时,活动于单县一带的湖西中学改称冀鲁豫边区二中;活动于曹县一带的济滨中学改称冀鲁豫边区三中。一九四八年五月,奉行署“五一”通知,三中与一中合并,仍称边区一中。边区一中与省立六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边区一中的很多校领导,像巩丕鉴、仪鼎三、张训斋、李次孔、游文斋、王斌轩、李子虔、韩承训、于佩之等,都是省立六中的校友。
边区一中自一九四三年建校至一九四九年改称平原省立菏泽中学,存在了仅仅七年。时间虽短,它所创造的业绩却光照千秋。首先,它有力地支持了战争。边区一中的学生都经受过战争的洗礼。“为战争服务”是教育的既定方针,因而服务战争的活动也格外频繁。师生们作了大量战地服务工作,而且还直接参加了战斗。学生苏本善、任广聚、罗燕棠、魏法忠、陈勇、史振宇等就是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成为光荣的革命烈士。毕业后成批学生投笔从戎,成了军事干部。刘存信是解放军中将,作过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民航总局局长。王恩鹏是副军长,侯固是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均为少将军衔。其次,为人民政权建设充实了大批干部,成为新中国各行各业的领导人才。田纪云成了副总理;赵晋美作过紫金山天文台党委书记;徐静吾作过外交部司长、驻南非全权大使。据不完全统计,地师级以上干部达100余人。第三,为党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建国初期,鲁西南地区创立较早的中小学,其校长、主任大都是边区一中的师生。常杰民、尹凤翔、赵川雨等都是著名大学的校长或党委书记。周韶华、许评成为知名作家。谷得显成著名的电影导演。第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革命传统。这些优秀传统薪火相传,历久不衰。为后世学校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起到了范本作用。
边区一中以其巨大成就和卓越贡献而名垂青史。菏泽一中为有此前身而倍感自豪。
红色基因一脉相承
自一九五二年改称山东菏泽中学以来,迄今已有一个甲子有余。校史上的红色基因,得以一脉传承,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使菏泽一中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长足进步,巨大发展。五十年代,菏泽一中在教学上就创造了举世注目的业绩,学校进入极盛时期。一九五三年七月,高中一、二级同时毕业,参加建国后的首次高考。两级学生共七十四人,有三人体检不合格未参加高考,其余七十一人均金榜题名。考取学生除两名专科外,全是名牌大学。这次高考居全国第二名,平均分仅低于北 师 大 附 中 1.5分。为此受到教育部通令嘉奖,随被确定为全国百所重点中学之一。还奖励菏泽一中一大宗高中理化仪器。《光明日报》为此发了专讯报道。从此菏泽一中名扬全国。高中三级一个班48人,又一次全部考取大学而在全国名列前茅。高四级两个班不足80人,百分之百考取大学,升入北大者达15人之多。这一年文科考分占全国第一。高五级、高六级升学率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自一九五七年反右开始,阶级斗争的弦拉紧,很多学生不是因为学业而是因为政治问题而落榜。此后大跃进、公社化、大炼钢铁等运动一个接一个。学生参加政治运动和劳动日多,根本谈不上学业进步了。六十年代初,菏泽一中在高考中还能在全省拔得头筹。
改革开放后,党的科教兴国战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也为百年老校菏泽一中再度辉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特别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菏泽一中党委坚持“文化立校、名师强校、改革兴校”的战略方向,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规范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巩固学校党的执政地位,真正把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一流的党建工作带领全体师生围绕科学发展大局,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力实施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菏泽一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校四区”(八一路老校区、人民路新校区、南京路东校区、大学路北校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19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400人,教职工850名。党员382人,其中在职党员304人、离退休78人。学校坚持“把每个学生育为有用之才,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的教育理念,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积极打造学校特色课程,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2017年高考,3人被北大、清华录取,20多人被复旦、交大、同济、浙大等名牌高校录取,1340人超过自主招生资格线 (原重本线),2885人超过本科分数线,较去年增长13.2%,升学人数实现了新的突破。学生多元发展,多渠道成才,实现了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教育的有机统一。在各学科各种类型全国性竞赛中,每年都有几百名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种等次的奖项。继2016年汪子健同学获得第三十三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之后,十九大前夕,王文昶、高若晨两名同学斩获第三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其中王文昶同学笔试成绩全省第6名。周天、刁晗荣两名同学在201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周天同学斩获全省第一名。8名同学荣获二等奖,2名同学荣获三等奖。菏泽一中被分别授予“第三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学校”和“第三十三届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金牌学校”称号,向党的十九大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我们回顾中共曹州支部成立九十年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为了更好地履行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语重心长地说,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高中教育指明了优先发展的方向和建设目标。
菏泽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李志献在观看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后,饱含深情地说:“每一代一中人有每一代一中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一中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继承百年办学传统,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不忘初心,永远向前,在教育这条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自强不息,永争第一’,坚守教育教学规律,完善集团办学制度,明确校区发展定位,彰显校区办学特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实现百年名校再度辉煌的一中梦,让百年一中的‘红色基因’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菏泽一中党委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