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11月29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6]
让“新农民”耕耘希望田野
李斌
机器人灵巧地采摘黄瓜,无人机喷洒农药,动力排灌机在田间灌溉,通过手机云端随时了解养殖状况……在今天的中国乡村,一个个农业现代化场景令人惊叹。新农民与新技术的结合,正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播下金色的种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30年前,党的文件描述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今天,随着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也有了明显改观。但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后继乏人”、资源环境束缚压力加大、农产品品质难以满足需求等问题,拖慢了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脚步。一度,“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九大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乡村振兴”经党的十九大上升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从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转变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十九大报告从解决“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出发,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增活力,抓住了强农富农的“牛鼻子”。以此为导引,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让农村留得住人,让农业吸引人,需要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亿万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庄稼汉”成为懂生产技术、有管理经验、熟悉市场的“新农民”。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懂得了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农民走进校园学习农业技术,志在“打赢知识翻身仗”;“跳出农门”的大学生选择去农村创业,“和土地谈一场恋爱”;从“土里刨食”到“土里掘金”,平凡土地生长出致富希望;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生态立村、绿色富民的路子越走越广……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正在让新时代的中国农村焕然一新。
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因此需要培育更多 “新农民”。据了解,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1400万人,一大批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力量。未来,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塑造有利土壤,并在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经营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农户了解市场、开拓市场、适应市场。
回应“乡村何以振兴”“乡村为谁振兴”的时代之问,党的十九大已经做出了立体部署。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些顶层设计,正在铺就乡村振兴的地基。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人民好代表毛丰美,耶鲁走出的村官秦玥飞,正是这些热情与能力齐备的人才,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注入活水。培养和扶持好扎根农村发展的“火车头”,广袤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中国传统里,治国济世莫不以农村、农民为重。今天,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和能力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实现乡村振兴。相信随着改革的落实,新时代的农业将更有奔头,农村将更有吸引力,农民将更有尊荣感。
机器人灵巧地采摘黄瓜,无人机喷洒农药,动力排灌机在田间灌溉,通过手机云端随时了解养殖状况……在今天的中国乡村,一个个农业现代化场景令人惊叹。新农民与新技术的结合,正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播下金色的种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30年前,党的文件描述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今天,随着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也有了明显改观。但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后继乏人”、资源环境束缚压力加大、农产品品质难以满足需求等问题,拖慢了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脚步。一度,“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九大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乡村振兴”经党的十九大上升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从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转变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十九大报告从解决“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出发,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增活力,抓住了强农富农的“牛鼻子”。以此为导引,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让农村留得住人,让农业吸引人,需要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亿万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庄稼汉”成为懂生产技术、有管理经验、熟悉市场的“新农民”。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懂得了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农民走进校园学习农业技术,志在“打赢知识翻身仗”;“跳出农门”的大学生选择去农村创业,“和土地谈一场恋爱”;从“土里刨食”到“土里掘金”,平凡土地生长出致富希望;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生态立村、绿色富民的路子越走越广……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正在让新时代的中国农村焕然一新。
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因此需要培育更多 “新农民”。据了解,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1400万人,一大批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力量。未来,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塑造有利土壤,并在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经营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农户了解市场、开拓市场、适应市场。
回应“乡村何以振兴”“乡村为谁振兴”的时代之问,党的十九大已经做出了立体部署。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些顶层设计,正在铺就乡村振兴的地基。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人民好代表毛丰美,耶鲁走出的村官秦玥飞,正是这些热情与能力齐备的人才,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注入活水。培养和扶持好扎根农村发展的“火车头”,广袤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中国传统里,治国济世莫不以农村、农民为重。今天,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和能力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实现乡村振兴。相信随着改革的落实,新时代的农业将更有奔头,农村将更有吸引力,农民将更有尊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