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民生广告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5月09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8]

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梦想

——记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所长王秋玲
30年如一日,她早出晚归,不知辛劳地耕作在田间地头,她不是农民,却比农民更辛苦;她不是农民,却比农民耕作得更精细;她不是农民,却比农民更熟悉大豆的生长发育情况。从播种到收获,她每天都在田里记录着大豆的生长情况,她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关爱着田地里的它们。她就是最美“农科人”王秋玲。
   1987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王秋玲,进入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工作。刚参加工作的王秋玲,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除草、挑水、施肥,不会使用扁担,她就用手半桶半桶地提,一天下来,不仅累得腰酸背痛,手上也磨出了好几个泡,吃饭时疼得连筷子都握不住。在大豆新品种培育中,她虚心向老一辈学习,播种、除草、浇水、收获、选单株,每一个过程她都积极参与。在爱美的年龄里,她在地里一呆就是一整天,皮肤被晒得黝黑,也从不抱怨。
   王秋玲常说:“培育良种的过程如抚养孩子,但是要比抚养孩子更用心。”每年,王秋玲对田间的几千份试验材料都要调查几十个项目,而有的调查项目要求必须在同一天完成,常常需要十几个小时。她紧紧抓住每一个关键环节做好各项调查,保证每项数据都经得起推敲。播种时节,她总是从几百斤的种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挑选出可以进行试验的种子,然后制定科学试验方案,合理进行划区排种。由于试验田里每个品种只有几厘地或几垄地,只能靠人工播种,播种完成后还要浇水、补种反复几次,等到苗齐苗壮时,她的心里才稍微踏实些。
   炎热的夏天是王秋玲最忙的季节,这时她要在大豆试验田里从早忙到晚。早晚做杂交,中午进行田间管理。用王秋玲的话说,夏天最辛苦的就是做大豆杂交试验。为了抓住最佳时机,提高授粉率,王秋玲必须早晨5点钟就下地,将每个豆花里的雄蕊除去,再选取其它品种的花粉涂抹在针尖般的柱头上为其授粉。 “做杂交试验时,有时每天做百余个组合,杂交300多朵花。在地里蹲着或弓着腰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到家连饭都不想吃。”她说。
   她每天都忘我地工作,又热又累的王秋玲每天都是硬撑着往家赶。那时她总是骑自行车来回奔波在家和单位之间。“从家到单位约30里路,一趟要一个多小时,每次走到青年湖那段路时,我闭着眼睛都能知道路上哪里有坑。”王秋玲说。30多年里,她一共骑坏了10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
   2016年9月23日,王秋玲要赶在40亩大豆试验田收获之前选出优秀的单株。她早上5点钟,就从家里骑电动车向30里外的农科院走,没想到半路被一位匆忙上学的中学生撞倒,不仅面部刮伤,左胳膊更是痛得不能动弹,满身的泥水让她狼狈不堪。她不顾满身泥水的狼狈,硬是靠着一只胳膊,骑电动车到了农科所,忍着疼痛,用一只手完成了一天的选株工作。“选株工作至关重要,耽误不得,如果错过了,那么5、6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当天晚上,王秋玲就医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左胳膊严重骨折。为了不耽误工作,第二天,她吊着胳膊去上班。
   经过30年的悉心探索和不懈努力,王秋玲主持育成的菏豆系列大豆品种有14个通过审定,其中菏豆13号、菏豆15号和菏豆19号3个品种通过国家和山东省两级审定。目前有12个品种已经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菏豆系列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等优点,在黄淮海适宜地区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7年有4个品种参加国家大豆区域试验,2个品系参加山东省大豆生产试验,5个品种参加山东省大豆区域试验,1个品种参加湖北省大豆区域试验,目前还储备性状各异的各世代大豆育种材料3000多份,为今后大豆育种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另外每年承担国家及山东省大豆品种试验4-6项,为国家和山东省大豆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记者 李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