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新闻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5月1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让“折翼的天使”重新飞翔

——记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法官于莉
开栏的话
   如果说,法院判决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底线,那么法官人格则是社会正义的最终屏障。
   在我们菏泽,有这样一批法官,他们长期工作在基层,恪尽职守,敬业爱岗,勤于工作。肩戴天平,他们以法律的核心价值为毕生追求;脚踏实地,他们为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忘我工作。在思想里,在工作中,在生活上,他们抗得住诱惑,抵得住说情,顶得住压力,管得住小节。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公开、公平、公正于精心供职,自强、自省、自律于独立办案。
   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在栏目中推出系列文章,展现法官风采,弘扬社会正义。
         “只有不幸失足的少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坚守这种信念的是一位女法官,她叫于莉,供职于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从事少年审判10年来,于莉凭借自己的热心、耐心、诚心和细心,审理的600余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一人重新犯罪,挽救了一大批犯罪失足的青少年,使这些“折翼的天使”重新拥有了自己的飞翔梦,被广大青少年亲切地称为“法官姐姐”。
  点亮心灯驱迷茫
   少年审判面对的主体特殊,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如何做到以理服人,使未成年被告人做到心服口服,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让于莉经常琢磨。
   18岁的小刚(化名)现在一所高中复读。学习虽然很紧张,有了空闲,小刚就会给于莉打电话,谈学习,谈未来,谈心底不愿告诉其他人的话。两年前,正上高一的他因为“义气”帮同学出气,造成了一桩校园血案。于莉是这个案子的主审法官,为了解这起案件的前因后果,她几次去学校,得知小刚原本是个学习成绩挺好的孩子,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参与了聚众斗殴。于莉给小刚讲法律,讲社会危害,讲亲情友情,使他一次次流下悔恨的泪水,但在被判缓刑后却十分自卑,躲在家里不出门。为让小刚重拾信心,于莉前后去了十次小刚家,像朋友,也像邻家姐姐一样,促膝长谈,嘘寒问暖,并给他联系了100多里外的一所中学继续上学。于莉的真诚付出,不仅感动了小刚,也感动了小刚的父母。最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刚终于走出了自己心理上的阴影,开启了他的新生之路。
  给司法赋予温度
   于莉自开始从事少审工作以来,就坚持每案庭前调查。全面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平时表现,以找准感化点和突破点,为庭审教育作好充分准备。
   2016年的一个冬天,在菏泽市看守所内,在16岁的被告人刘某对面,于莉法官正温和地跟他说着话:“你爷爷奶奶很疼爱你,只是因为身体不好,他们今天不能来,你有什么需要就告诉我,我会帮助你的……”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又改嫁,使得刘某从小就沉默寡言,抗拒与人接触。这一信息是于莉在庭前调查得知的。
   对于刘某这个案件,于莉正是通过庭前的调查得知的信息,她在送起诉书时才会有上面的对话,因为她想消融刘某心中的坚冰。在庭审中,面对于莉一次次循循善诱的问话,刘某消除了抵触情绪,在庭审中如实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并当庭表示悔过。庭审后,于莉将一件新羽绒服穿在了刘某的身上,刘某泪流满面地说:“感谢法官阿姨对我的关心,我知道错了,一定会好好改造……”这个冬天很冷,但法庭里却很温暖。
  一丝不苟赢敬重
   刑罚关乎生命和自由,来不得半点差池。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未成年人来说,一丁点的不公正可能就会加深他们对法律的不信任。所以在办案时于莉极其细心,对于所有证据都一丝不苟,对于争议一定要了熟于心。
   2015年,她审理了一起盗窃、抢劫案。外来人员小可 (化名)涉嫌三起犯罪——两起盗窃和一起抢劫。开庭时,小可辩称自己年龄与公诉机关的指控不符,并称在他四川老家,户口薄上记载的是农历而非公历。虽然小可后两起犯罪时已年满18周岁,但参与另一起盗窃时就出现争议——其中一起盗窃行为恰恰发生在公历与农历相差的20天之间。如果小可说的是真,那么就要对小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为此,于莉和另外一名法官去了小可的老家。他们千里迢迢赶到四川某小镇的派出所,查询小可当年申报户口的原始记录。但此时户籍管理人员却十分不耐烦地指出:九十年代户籍管理还没有联网,出生年月日都是各村报的,这里并没有所谓的原始记录。两位法官顾不上吃午饭,又坐车去了小可所在的村。没想到村支书非常不配合,一直强调说:“这个小孩爹死娘嫁,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在村时就做过不少坏事,况且这点事也影响不到多少,你们费这劲干吗?”于莉当场就反驳说:“法院判刑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多一天不能判,少一天也不行!”在他们的坚持下,村支书最终答应翻看原始记录,并同意去找小可的爷爷奶奶和邻居问明情况。等他们查完原始资料并做完笔录后,已经进入深夜。再次开庭后,当小可知道了于莉法官亲自去其家乡核查了他的年龄,并带回了爷爷奶奶的挂念后,这个玩世不恭的男孩充满了震惊和感激。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她上百次送法进校园,让数十万名学生接受了教育。针对我市的留守儿童犯罪,她通过自身的感受与经历,撰写并连载了我市留守少年儿童犯罪的《法官手记》。她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在山东师范大学对全省的乡村教师进行了培训,并多次去定陶区留守儿童学校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交流。
   春风化雨,爱心融冰。于莉做到了。
  记者 李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