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新闻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6月0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上接第1版)

走进单县斑马义务救援协会指挥部,一面面锦旗、一句句感言见证着一个个见义勇为的故事。 时江波作为单县斑马义务救援协会的发起人,和他的队员们一起被誉为了“最美志愿者”。短短两年时间,时江波带领协会从最初几个人发展到会员8000多人,参与实施救援60000多次,受助80000余人次。这支队伍见义勇为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央视网、今日头条、齐鲁电视台等百余家媒体报道。《人民日报》以《用温暖重新定义“路人”》为题,热评单县斑马救援协会:“以我善举,换你笑容”,让本是陌生的路人从此产生了关联,传递出温馨的正能量。
   单县徐寨镇韩庄村最美儿媳马翠美,视公公为亲爹,擦屎刮尿,送水喂饭,直到过世,侍奉了15年;视大伯哥为一娘同胞,洗衣送饭、求医问药,直到亡故,照顾了19年;视婆婆为亲娘,如今,整整伺候了18年……
   三位“最美人物”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为善文化做了最好的诠释。
  志愿组织:爱满一座城
   在宣传和弘扬“向善、行善、学善、扬善”的传统美德过程中,单县涌现出了一批和斑马义务救援协会一样的志愿者组织,他们帮扶解困、敬老爱老、助学助残,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单县志愿者联合会自2014年创立以来,组织相关公益活动200余项,捐助物资800余件、捐助资金约50万元。
   志愿者们积极搭建宣传平台,先后创办了 “单县孔子学堂”“善文化传播基地”,成立了“孝行天下”讲师团,极大推动了单县 “优秀传统文化”“善文化”“孝道文化”传播。
   捐资助学、为贫困学子解忧解困,孝亲敬老、关爱老人晚年生活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今年的母亲节,单县志愿者联合会开展了由园艺街道、浮岗镇等7个乡镇(街道)分会联合举办的千名老人饺子宴活动,邀请了1000余名70岁以上老人参加,与志愿者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观看《大善长歌》、《弟子规》等“善文化”节目……
   单县义工协会同样也是将爱和善持续传递的爱心组织,助学、助老、助残、关爱特困贫困人群,协会现有专职人员4名,累计注册义工2500多名。协会成立以来,无论是留守、失独农村贫困孤寡老人,“事实孤儿”,贫困残障儿童,还是农村贫困环卫工人,都能感受到来自义工协会满满的爱与关怀……
  全民参与:唱响善之歌
   为进一步加强对“善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单县提出了打造“健康单县、善行天下”文化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全县汇聚多方智慧,提炼、推广“善文化”,让这一理念根植到群众内心,转化为全体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共同道德追求和文化价值取向。
   开展“善文化”知识讲坛活动。邀请多位国内知名国学专家、传统文化学者,举办传统文化高层论坛、讲堂,重点围绕“善文化”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传承途径等内容进行系统解读和广泛讨论,现场受众5万多人。同时,单县还成立了县内传统文化宣讲团,开展孝悌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将村规民约公示上墙,营造出浓厚的弘扬“善文化”氛围。
   同时,单县还组织县内外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走进民间,广泛、深入挖掘湖西大地涌现出的凡人善举、名人轶事,运用戏曲、小品、歌舞、相声、快板、丛书等诸多文化形式,创作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成果,生动形象地表现、推广了“善文化”,使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近年来,单县不断深化‘善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孟昭良、马成银、朱瑞方、牛作涛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以‘善文化’为核心的一系列评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向善、学习‘善文化’、传播‘善文化’的积极性。”单县文联主席傅子栋表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管是行善40余年、捐资助学24万的普通农民朱瑞方,还是珠江边勇救落水女、纵身一跳化波涛的牛作涛烈士,扬善之风,一脉相传。
   培育“善文化”,弘扬向善力量,从学校到机关,从车间到田间,人人争当善人、人人争做善事,一曲向善之歌在湖西革命老区——单县奏响,无比嘹亮。记者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