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新闻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6月0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肩戴天平 胸存正义

——记曹县法院立案一庭庭长刘军
法官档案
   姓名:刘军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年2月
   党派:中共党员
   学历:大学
   荣誉:自1985年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先后立个人三等功2次,2006-2009年,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等次。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曹县经济发展卫士”称号;2010年被县委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称号,2012年荣立个人二等功,2017年获得全省第七届“全省优秀法官”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立案庭连续5年被评为嘉奖单位,所在庭曹县法院立案一庭2016年被授于“集体三等功”。
  
   公正齐于天,正义存于胸。一架公正的天平擎在心头,声声防腐的警钟长鸣耳边。凭着对法律的忠诚,凭着对事业的热爱与执著,刘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清廉正义、无私为民的壮歌。
  
  司法为民 从我做起
   “只要到咱们法院来,我们就要诚心实意地为民排忧解难。”他接待每一位来访者都是怀着满腔的热情,严肃认真地对待。
   为了让经济困难的老百姓打得起官司,对需要救助的当事人,他及时办理减、缓、免诉讼费用,近年来,他先后为167案329人办理减、缓、免诉讼费用400余万元,并提供相关法律援助服务,特别是对一些涉及赡养费、农民工案件的当事人,他都是主动为其办理缓交诉讼费手续。
   2016年8月的一天,一群外地农民工来到法院请求立案,但农民工们既没有诉状,也不清楚告谁。看着农民工那焦急困苦、有理难诉的神情,刘军热情接待,并立即向院领导进行汇报。经院领导同意,他决定带着这些农民工去施工工地,了解案情。他开着车转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工地,通过电话联系、现场询问,终于弄清了施工单位及相关情况。回到法院,他立即为农民工找了一名律师写了诉状,查封了施工单位的账户。该案仅三天就得到圆满解决,农民工们终于拿到了自己的辛苦钱。
   “父母是群众,群众是亲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1年以来,刘军从事立案、来诉来询接待等诉讼服务性工作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他接待群众来诉近20000人,办理群众来信200余封,帮助困难来诉群众60余人次,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受到了上级人民法院和县委的充分肯定。
  便民利民 争创窗口
   “便民利民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实实在在地践行。”2016年腊月二十,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立案大厅来了一位78岁的老太太,姓马,带一纸诉状。刘军询问得知:她老家是安蔡楼镇某村的,她有三个儿子,跟随大儿二儿在菏泽居住,状告三儿子侵占老家的老院落。据马老太太说,大儿二儿不知道她来曹县,她也无法提供菏泽两个儿子的电话,被告三儿的联系电话也不知道,老人坚持起诉,劝说不下,他便决定在立案之前先到她的老家找她三儿谈谈。他和一名副庭长二人驱车40余里,经向当地居委会了解,其三儿近日外出下落不明。回到法院已经过傍晚。如何安置老太太,绝不能让她无家可归!刘军先陪马老太太吃晚饭。老太太是回民,他就专门找了一家清真饭店,后又自费将其安排在法院附近一家宾馆住宿。这时,依然没联系上其家人。他安慰老太太说:“老大娘,你就在这放心住吧!明天我们再继续给你办理。”马老太太激动地哭了。“看到她老泪纵横,我更是坚定了妥善解决此事的信念。临走,我将自己的联系电话留给了宾馆服务台。”刘军说。
   立案大厅是法院的诉讼服务窗口,也是便民、亲民服务窗口。这里经常接待一些老弱病残及无家可归的弱势群体。
   面对来院的诉讼人,他会主动送上一册《诉讼指南》,里面将立案标准、司法管辖、举证须知等14个方面的内容清清楚楚地告知当事人,同时告知公布上栏的诉讼风险提示等内容。为提升办案效率,他带领大家改进立案方法,变原来在立案大厅坐等立案为电话立案、网络立案、预约立案。
  清正廉洁 淡泊名利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身为立案庭长,虽谈不上有太大的实权,但总还有些为人所求之处,但他从不应允当事人的吃请,从不接受当事人的钱物,从不参与当事人的娱乐消费活动。
   两年前,一法人单位申请案件再审,并送来一万元钱给立案一庭意思意思,被他拒之门外;去年5月,一案件当事人为了选择管辖,给他个人送来一部手提电脑的提货单,更被他严辞谢绝,但他从不因此而影响案件的处理,反而对待当事人更加负责。
   “公心在胸,不止一事一案;廉字当头,贵乎贯穿始终。”刘军以此为铭,正全力践行。
   通讯员 吴慧星 记者 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