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财经广告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1月2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6]

小蚂蚱“蹦出”大财富

——鄄城县阎什镇东彭庄村彭国军的蚂蚱养殖之路
8年前,他是村里公认的“不务正业者”,异想天开想靠养蝗虫发家。如今,他靠着几年的摸索,养殖“害虫”,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还带领着80多人走上了致富路。他就是鄄城县阎什镇东彭庄村蚂蚱养殖第一人彭国军。
  儿子为他指了一条致富路
   蚂蚱,又名蝗虫,素以繁殖力惊人、危害巨大著称,是从农民嘴里夺粮的主力军。这样的“害虫”,彭国军偏偏喜欢养殖它们,并且养得有滋有味。
   当记者问起彭国军当初为什么会萌生养殖蚂蚱的念头时,彭国军说:“这都多亏了我的儿子。”
   原来,之前彭国军一直靠打工和种地维持生活,一年到头,虽然没少花费力气,也只能勉强解决温饱。当时彭国军的儿子在青岛一家酒店做厨师,他看到蚂蚱非常受客人的欢迎,尽管价格不菲,但都会点上一份。他想到了远在家乡的父亲,农村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养蚂蚱,与其让父亲辛苦打工,不如试着养蚂蚱。
   “儿子打电话给我一说,我也有点犹豫,毕竟咱们当地没人养过,也从来没见过养的。”彭国军说。后来,儿子一再劝说,他决定先去外地的蚂蚱养殖基地看一看。
   “我先后去过潍坊、临沂,得知养殖蚂蚱非常容易,而且一次投入终身受益。只用了几天的功夫,我就学会了技术。”彭国军说。
   从外地考察回来后,彭国军就开始着手准备养殖蚂蚱。当时正值小麦抽穗的时节,为了建蚂蚱棚,他把自己的1.8亩小麦全部锄掉了,又拿出了自己仅有的2万元钱建了10个蚂蚱棚。
  养殖路上的酸甜苦辣
   “当时村里人都认为我疯了,放着眼看要收的麦子不要,要养什么蚂蚱,还投资那么多钱,因为在他们眼里蚂蚱是害虫,都想着怎么消灭掉,我居然大费周折地养了起来。”就这样,彭国军一门心思养起了蚂蚱。
   “蚂蚱的生长周期在45天左右,没多久我就见到了收益。”村里的人看到彭国军养的蚂蚱居然真的可以赚钱。
   蚂蚱的用途很广泛,可以做成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可以入药,还可以做成蚂蚱酱。所以,彭国军养殖的蚂蚱不愁销路。蚂蚱长成的时候,不用自己去卖,只要一个电话,河南、临沂等地的经销商都会来收购。
   其实,彭国军养殖蚂蚱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正当他把蚂蚱养得风生水起的时候,2015年夏天的那场大风,差点让他血本无归。
   “那天,和村里人喝酒喝多了,回来就睡了。”彭国军回忆说。结果到了半夜刮起了大风,把蚂蚱棚全部刮飞了,蚂蚱也被刮得到处乱跑。好在,妻子从家赶来,把他叫醒,两人连夜把蚂蚱收集起来,这才挽回了一些损失。事后,重新修建蚂蚱棚的时候,他把用来承重的竹子全部换成了钢管。
   “做事哪有一直顺当的,这些在我眼里都不算啥。”彭国军乐观地说。
  致富不忘众乡邻
   现在,彭国军的蚂蚱棚已经增加到了15个。对于养殖蚂蚱的经济效益,彭国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一茬蚂蚱的产量在200斤左右,每斤平均价格十几元,一个大棚一年能养4茬,总收入是一万多元。这样算下来,15个大棚能收入15多万元。到了冬天,不能养殖了,彭国军还会找个地方打工,又有一部分收入。
   蚂蚱养殖容易,只需要每天按时在棚里撒些青草或麦麸就可以了。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15个蚂蚱棚他一个人完全可以照料过来。并且还不用每年购买幼苗,上一茬的蚂蚱会产下大量的卵,不多久就会孵化出小蚂蚱,靠着这样的繁衍方式一直延续养殖。
   看到彭国军靠养蚂蚱走上了致富路,很多人都来向他学习经验。受彭国军的影响,目前已经有80多人在从事蚂蚱养殖。
   东彭庄村的彭效文在彭国军的帮助下,建起了6个蚂蚱棚。彭国军还经常给他传授经验,帮助他销售。村里也有不少人在家里,或者田间地头建起了蚂蚱棚,彭国军都没少给他们提供过帮助。
   彭国军不仅帮村民养起了蚂蚱,还帮助他们销售。有的人养的少,彭国军都是回收过来和自己的一起卖出去,但是,他从来不从中获利。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