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1月3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成武农商银行
金融扶贫激发乡村活力
作为成武县助力精准扶贫的金融主力军,成武农商银行自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认真落实省联社、菏泽办事处以及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不断深化认识,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全力做好金融扶贫文章,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成武农商银行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充分发挥“网点+电子银行”的组合优势,通过不断创新“融资+融智”“扶贫+扶智”综合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贷,开展了 “点、线、面”立体式多层次的金融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1
确保政策落地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天宫庙镇宋三堂村是成武农商银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村民张庆占是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一手扶持起来的贫困户。张庆占多年前一直在外打工,因为没有技术,只能干些简单的体力活。几年下来,虽然力气没少出,但始终没有攒下钱。为了摆脱家里贫困的状况,张庆占决定回家创业。
挂职该村村主任助理的客户经理宋振入户了解情况时,得知张庆占正为创业项目犯愁,当即决定带领张庆占去邻村“家庭银行”客户张攀攀的獭兔养殖场去取经。张庆占从张攀攀那里学到了养殖獭兔的经验,决心养殖獭兔。但没有一点启动资金,又让张庆占犯了难。
与张庆占、张攀攀结成帮扶对子的宋振得知这一情况后,向张庆占详细介绍了成武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返乡创业贷”信贷产品。很快,张庆占贷到了10万元返乡创业贷款,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在张庆占的精心照料下,第一批獭兔长势良好,虽然期间遭遇了不少挫折,但獭兔上市后还是很受收购商青睐。獭兔市场需求量大,赶上了好行情,仅用一年的时间,张庆占就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现在,张庆占养殖獭兔已有三年的时间。三年里,不仅家里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个不善言谈的年轻人也变得自信了很多。张庆占笑着说:“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取得今天的成绩,多亏了农商银行对我的支持。农商银行不愧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近年来,成武农商银行高度重视、深入实际,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把金融扶贫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全体员工以责任和担当肩负起精准扶贫使命,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精准对接多元化融资需求,发挥金融服务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产业扶贫等方式,让贫困户得到创业、就业等机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在充分利用自有资金的同时,成武农商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扶贫再贷款,并匹配自有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当地农业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对于贫困户贷款,全部执行优惠利率,仅此一项就直接带动千余户农户增收。
针对成武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基层支行信贷人员短缺的现状,成武农商银行将服务辖区划分为六大片区,抽调片区内支行和机关人员成立助推精准扶贫工作队。工作队锁定全县24个重点扶贫帮扶村,利用早晚时间对扶贫部门提供的4万多户贫困户逐户对接走访,并对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以及金融需求等内容建立档案。
同时,成武农商银行积极创新信贷管理模式,设立贷款受理中心,采用电子审批平台,从受理到办结3日内完成,实现与贫困户零距离。成武农商银行还开还展了“送贷下乡、服务上门”活动。信贷人员深入到乡村集市、城镇街道,设立咨询点和贷款需求登记处,向群众详细介绍农商银行的各类贷款品种、放贷流程和优惠政策,对有办贷需求的客户现场启动贷款受理流程。
2
创新扶贫模式 推进“搭载式”产业扶贫
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成武农商银行注重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依托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形成了“金融扶产业,产业助脱贫”的精准扶贫格局。
走进九女集镇河里王村,映入眼帘的是连排的养鸡禽舍、连片的高温大棚,大棚内,长势良好的黄瓜、西红柿青杆绿叶,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与传统的养鸡场景大相径庭,这一切都得益于村支书王满义打造的“循环农业”,依托养鸡场产生的粪便生产沼气能源,沼气发电输送给养鸡场使用,剩余沼液输送给大棚做肥料生产有机绿色蔬菜。近年来,河里王村在王满义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以养鸡业为主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解决了鸡粪污染问题,还为村民提供了免费沼气,带领不少村民脱贫致富。
“对于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种植养殖无疑是较为适合的选择,因为这是群众熟悉的生产领域。”王满义说,“这些年,咱们农商银行一直给我们信贷支持,还给我们讲解很多金融知识。有农商银行做保障,咱们农民发展产业也更有劲头了。”
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成武农商银行采取了对口扶持特色产业、涉农产业等举措,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全力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取得了明显效果。如向党集镇西刘海村发放贷款400多万元,帮助31户贫困户种植绿化海棠,建成了千亩海棠种植基地,对外出售绿化苗木,实现了当年见效、当年脱贫。在成武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全县形成了时令水果采摘、蔬菜大棚、特种动物养殖等产业扶贫格局,扶贫覆盖率达26%,帮助一批贫困户顺利脱贫。
对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成武农商银行提供资金帮扶,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造血能力”。面向贫困户实施“富民农户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基准利率5万元以下、期限3年的“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贴息”贷款。
同时,成武农商银行积极向农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发挥专业合作社优势,指导农民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提高贫困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该行采取“银行+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模式,向光华小麦专业合作社贷款40万元,建立了1000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通过土地与劳动力入股分红和订单产品保价回收等方式,贫困户每年可获1200元/亩的土地流转租金,如参与务工,还可获得务工收入,帮助5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创推“银行+龙头企业+贫困户”带动模式。成武农商银行与部分优质企业实现对接,引导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武农商银行与赛诺公司签订了精准扶贫合作协议,将其列为精准扶贫联系点。根据协议,向赛诺公司发放100万元扶贫专项贷款,由政府全额贴息,同时赛诺公司吸纳24名贫困人员就业。在赛诺公司就业的贫困户每月除正常工资外,还可领取金额不等的贫困补贴,年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实现了当年就业当年脱贫的目标。再如,成武农商银行向谊源动物药业发放扶贫专项贷款300万元,该公司除吸纳60名贫困人员就业外,还在寒暑假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上学费用。
3
优化农村支付环境 深入推进普惠金融
九女集镇贾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每天晚上村里一片黑暗,给村民夜晚出行和文化活动带来极大不便,还曾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对村民生活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今年8月份,成武农商银行积极与镇政府对接,争取专项资金10万元,为该村安装50盏太阳能路灯,覆盖了全村主要街道、路口。
村民李大爷说:“现在安上了路灯,晚上出来真方便,老年人晚饭后出来拉呱,村里的妇女跳广场舞,孩子们能打球玩耍。”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点亮了乡村的夜晚,也照亮了乡村百姓的生活。
村支书贾崇峰介绍道,自从成武农商银行包村干部入驻以来,不仅帮助村里申请扶贫资金落实了路灯安装、莲藕—鱼类立体种养鱼塘和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还发放农户贷款帮助村民开展规模化种植,成立了该村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相信,有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有成武农商银行的有效帮扶,我们村一定能够尽快脱贫!”贾崇峰说。
在做好产业扶贫的同时,成武农商银行把金融扶贫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相结合,逐步扩展和延伸农村支付网点的辐射范围,加快数字金融的普及步伐,建成了支持精准扶贫的金融高速公路。
增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POS、离行ATM等机具,合理规划布局,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便利的存取款服务。成武农商银行在县域以下贫困村安装金融自助服务终端2台、银行卡助农取款点150个、ATM机8台、POS机1260个,实现了助农服务镇村全覆盖,小额存款、取款不出村。
全方位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成武农商银行积极参加县人行组织的金融政策宣讲团,走镇入村宣讲国家扶贫政策、维护个人信用的重要性、银行卡安全常识等内容,把金融知识送到贫困百姓的家门口。加大扶智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客户优势、信息优势,为贫困群众提供脱贫信息、牵线搭桥,搭建“融资+融智”的创富平台。同时,组织员工与贫困户子女结成帮扶对子,经常关注其学生生活情况,利用读书日等契机开展互动活动,并定期给予经济帮扶,确保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自“第一书记”工作启动以来,省联社先后向成武县派驻了三批“第一书记”,在成武县选定了伯乐集镇东田楼、党集镇西刘海、白浮图镇白浮图村等9个帮包村。成武农商银行积极配合“第一书记”发挥农商银行接地气、机制活、敢担当的行业优势,积极为帮包村破解难题,建强组织,趟开富路,帮包工作扎实有序推进。2013年以来,成武农商银行协调省联社和办事处筹集资金,加大帮包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通路、通电、通水”入手,先后修路23公里,完成9个帮包村水电改造工程,并建成了小学、幼儿园、党员活动室和乡村大舞台等一批公共设施,实施了刘海村千亩海棠、油用牡丹等一批致富项目,建成了衣之缘等精准扶贫点,带动一大批村民脱贫。
“下阶段,成武农商银行将围绕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持续加大扶贫贷款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谱写新篇章,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新贡献。”成武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蔡效彬(主持工作)表示。
文/图 记者 杨飞 通讯员 袁磊朱国朝 张久福
今年以来,成武农商银行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充分发挥“网点+电子银行”的组合优势,通过不断创新“融资+融智”“扶贫+扶智”综合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贷,开展了 “点、线、面”立体式多层次的金融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1
确保政策落地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天宫庙镇宋三堂村是成武农商银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村民张庆占是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一手扶持起来的贫困户。张庆占多年前一直在外打工,因为没有技术,只能干些简单的体力活。几年下来,虽然力气没少出,但始终没有攒下钱。为了摆脱家里贫困的状况,张庆占决定回家创业。
挂职该村村主任助理的客户经理宋振入户了解情况时,得知张庆占正为创业项目犯愁,当即决定带领张庆占去邻村“家庭银行”客户张攀攀的獭兔养殖场去取经。张庆占从张攀攀那里学到了养殖獭兔的经验,决心养殖獭兔。但没有一点启动资金,又让张庆占犯了难。
与张庆占、张攀攀结成帮扶对子的宋振得知这一情况后,向张庆占详细介绍了成武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返乡创业贷”信贷产品。很快,张庆占贷到了10万元返乡创业贷款,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在张庆占的精心照料下,第一批獭兔长势良好,虽然期间遭遇了不少挫折,但獭兔上市后还是很受收购商青睐。獭兔市场需求量大,赶上了好行情,仅用一年的时间,张庆占就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现在,张庆占养殖獭兔已有三年的时间。三年里,不仅家里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个不善言谈的年轻人也变得自信了很多。张庆占笑着说:“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取得今天的成绩,多亏了农商银行对我的支持。农商银行不愧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近年来,成武农商银行高度重视、深入实际,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把金融扶贫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全体员工以责任和担当肩负起精准扶贫使命,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精准对接多元化融资需求,发挥金融服务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产业扶贫等方式,让贫困户得到创业、就业等机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在充分利用自有资金的同时,成武农商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扶贫再贷款,并匹配自有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当地农业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对于贫困户贷款,全部执行优惠利率,仅此一项就直接带动千余户农户增收。
针对成武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基层支行信贷人员短缺的现状,成武农商银行将服务辖区划分为六大片区,抽调片区内支行和机关人员成立助推精准扶贫工作队。工作队锁定全县24个重点扶贫帮扶村,利用早晚时间对扶贫部门提供的4万多户贫困户逐户对接走访,并对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以及金融需求等内容建立档案。
同时,成武农商银行积极创新信贷管理模式,设立贷款受理中心,采用电子审批平台,从受理到办结3日内完成,实现与贫困户零距离。成武农商银行还开还展了“送贷下乡、服务上门”活动。信贷人员深入到乡村集市、城镇街道,设立咨询点和贷款需求登记处,向群众详细介绍农商银行的各类贷款品种、放贷流程和优惠政策,对有办贷需求的客户现场启动贷款受理流程。
2
创新扶贫模式 推进“搭载式”产业扶贫
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成武农商银行注重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依托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形成了“金融扶产业,产业助脱贫”的精准扶贫格局。
走进九女集镇河里王村,映入眼帘的是连排的养鸡禽舍、连片的高温大棚,大棚内,长势良好的黄瓜、西红柿青杆绿叶,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与传统的养鸡场景大相径庭,这一切都得益于村支书王满义打造的“循环农业”,依托养鸡场产生的粪便生产沼气能源,沼气发电输送给养鸡场使用,剩余沼液输送给大棚做肥料生产有机绿色蔬菜。近年来,河里王村在王满义的带领下,走上了一条以养鸡业为主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解决了鸡粪污染问题,还为村民提供了免费沼气,带领不少村民脱贫致富。
“对于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种植养殖无疑是较为适合的选择,因为这是群众熟悉的生产领域。”王满义说,“这些年,咱们农商银行一直给我们信贷支持,还给我们讲解很多金融知识。有农商银行做保障,咱们农民发展产业也更有劲头了。”
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成武农商银行采取了对口扶持特色产业、涉农产业等举措,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全力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取得了明显效果。如向党集镇西刘海村发放贷款400多万元,帮助31户贫困户种植绿化海棠,建成了千亩海棠种植基地,对外出售绿化苗木,实现了当年见效、当年脱贫。在成武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全县形成了时令水果采摘、蔬菜大棚、特种动物养殖等产业扶贫格局,扶贫覆盖率达26%,帮助一批贫困户顺利脱贫。
对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成武农商银行提供资金帮扶,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造血能力”。面向贫困户实施“富民农户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基准利率5万元以下、期限3年的“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贴息”贷款。
同时,成武农商银行积极向农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发挥专业合作社优势,指导农民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提高贫困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该行采取“银行+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模式,向光华小麦专业合作社贷款40万元,建立了1000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通过土地与劳动力入股分红和订单产品保价回收等方式,贫困户每年可获1200元/亩的土地流转租金,如参与务工,还可获得务工收入,帮助5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创推“银行+龙头企业+贫困户”带动模式。成武农商银行与部分优质企业实现对接,引导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武农商银行与赛诺公司签订了精准扶贫合作协议,将其列为精准扶贫联系点。根据协议,向赛诺公司发放100万元扶贫专项贷款,由政府全额贴息,同时赛诺公司吸纳24名贫困人员就业。在赛诺公司就业的贫困户每月除正常工资外,还可领取金额不等的贫困补贴,年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实现了当年就业当年脱贫的目标。再如,成武农商银行向谊源动物药业发放扶贫专项贷款300万元,该公司除吸纳60名贫困人员就业外,还在寒暑假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上学费用。
3
优化农村支付环境 深入推进普惠金融
九女集镇贾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每天晚上村里一片黑暗,给村民夜晚出行和文化活动带来极大不便,还曾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对村民生活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今年8月份,成武农商银行积极与镇政府对接,争取专项资金10万元,为该村安装50盏太阳能路灯,覆盖了全村主要街道、路口。
村民李大爷说:“现在安上了路灯,晚上出来真方便,老年人晚饭后出来拉呱,村里的妇女跳广场舞,孩子们能打球玩耍。”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点亮了乡村的夜晚,也照亮了乡村百姓的生活。
村支书贾崇峰介绍道,自从成武农商银行包村干部入驻以来,不仅帮助村里申请扶贫资金落实了路灯安装、莲藕—鱼类立体种养鱼塘和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还发放农户贷款帮助村民开展规模化种植,成立了该村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相信,有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有成武农商银行的有效帮扶,我们村一定能够尽快脱贫!”贾崇峰说。
在做好产业扶贫的同时,成武农商银行把金融扶贫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相结合,逐步扩展和延伸农村支付网点的辐射范围,加快数字金融的普及步伐,建成了支持精准扶贫的金融高速公路。
增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POS、离行ATM等机具,合理规划布局,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便利的存取款服务。成武农商银行在县域以下贫困村安装金融自助服务终端2台、银行卡助农取款点150个、ATM机8台、POS机1260个,实现了助农服务镇村全覆盖,小额存款、取款不出村。
全方位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成武农商银行积极参加县人行组织的金融政策宣讲团,走镇入村宣讲国家扶贫政策、维护个人信用的重要性、银行卡安全常识等内容,把金融知识送到贫困百姓的家门口。加大扶智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客户优势、信息优势,为贫困群众提供脱贫信息、牵线搭桥,搭建“融资+融智”的创富平台。同时,组织员工与贫困户子女结成帮扶对子,经常关注其学生生活情况,利用读书日等契机开展互动活动,并定期给予经济帮扶,确保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自“第一书记”工作启动以来,省联社先后向成武县派驻了三批“第一书记”,在成武县选定了伯乐集镇东田楼、党集镇西刘海、白浮图镇白浮图村等9个帮包村。成武农商银行积极配合“第一书记”发挥农商银行接地气、机制活、敢担当的行业优势,积极为帮包村破解难题,建强组织,趟开富路,帮包工作扎实有序推进。2013年以来,成武农商银行协调省联社和办事处筹集资金,加大帮包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通路、通电、通水”入手,先后修路23公里,完成9个帮包村水电改造工程,并建成了小学、幼儿园、党员活动室和乡村大舞台等一批公共设施,实施了刘海村千亩海棠、油用牡丹等一批致富项目,建成了衣之缘等精准扶贫点,带动一大批村民脱贫。
“下阶段,成武农商银行将围绕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持续加大扶贫贷款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谱写新篇章,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新贡献。”成武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蔡效彬(主持工作)表示。
文/图 记者 杨飞 通讯员 袁磊朱国朝 张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