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头版

下一版>

日期:[2018年12月06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五年来我市乡村教育工作发展综述
11月27日,参加郓城县黄岗小学地塔菜拍卖会的市教科院院长秦清春兴致勃勃地拍了一捆青菜,感叹道:“观摩了黄冈小学的田园课程,我看到的是菏泽乡村教育人的初心,看到的是我市乡村教育的蓬勃希望!”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菏泽视察,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全市教育系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做到“哪怕只上一个项目,也要加快学校建设;哪怕只进一名财政供养人员,也要留给教师;哪怕只有一元钱投入,也要花在孩子们身上”。加大力度和措施,全力做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乡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要求,做好教育工作这一“兜底”工程,全市教育系统从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入手,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最美的建筑是学校
   郓城县武安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的李丽在专用音乐教室上芭蕾舞课。“农村的孩子能接受专业芭蕾训练,在田埂上跳芭蕾,那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这得益于‘全面改薄’工程的实施。”日前,陪同采访的郓城县教育局负责人说。
   李丽是2016年暑假搬到新迁建的学校,该学校拥有30个专用教室,学校图书馆有近3万册图书。
   单县黄岗镇中学的段圣展同学说:“我们学校现在高大上,教室宽敞明亮。每个楼层两台热水器,24小时能喝上热水。宿舍是公寓化管理,一人一铺一橱,还可以淋浴。”
   2015年前,该学校是一座两层土木结构的教学楼,2015年,学校抢抓‘全面改薄’大好机遇,新建一座8887平方米的5层连体教学楼,学生公寓楼5557平方米,改扩建餐厅1600多平方米。
   单县黄岗镇中学副校长许继存说:“我校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住宿结束了30多人大通铺的历史。2016年11月代表单县农村中学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均衡发展验收。”
   日前,行走在牡丹区吴店镇吴店中学地理园、生物园、人文历史园、乡情苑时,仿佛置身于园林之中。“如果不是实地过来看一看,印象中的乡村学校形象是自己上学时的模样,真的变化太大了,一点不比城里学校条件差。”记者感叹道。“学校占地面积11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0%,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教室都安装了中央空调。”学校校长张奇自豪地介绍。
   “‘全面改薄’前,没有操场,没有学生餐厅,没有硬化的路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回忆起原先的校舍,东明县刘楼镇中学校长娄卫民感慨万千。
   校园变美了,教学也更加现代化。如今,每个教室都安上了班班通,黑板变成了电子屏幕,坐在教室里就能通过网络见识大千世界。采访中,娄卫民高兴地告诉记者,自打学校重建后投入使用,不仅止住了生源流失,不少村民甚至还将转学的孩子又转了回来,学生由2012年的310名发展到现在近2000名学生。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农村中学上游,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
   “不光跟过去比有天壤之别,就是跟城里的学校比,俺这条件也不差啊!”走在校园里,娄卫民高兴地告诉记者,镇里还在小学边建起了公办幼儿园,2015年开园招生,如今已有200多名幼儿,附近村民的孩子都能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
   像武安镇中心小学、黄岗镇中学、吴店中学、刘楼镇中学这样的学校,在“全面改薄”前后,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全面改薄”后的学校,不仅教学条件大大改善,生活设施也得到改善: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了大通铺现象;配备了必要的洗浴设施;食堂洁净卫生,满足了学生就餐需要;设置开水房或安装饮水设施,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便捷;厕所有足够厕位。
   “全面改薄”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建国以来单体投入最大的教育工程。
   按照国家“全面改薄”工作实施范围标准,菏泽市所有县区全部纳入。2014年开始至2018年,“全面改薄”工作总任务是:建设校舍555.25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843.82万平方米,设施设备购置19.41亿元,资金总需求总计为104.86亿元。截至10月底,“全面改薄”共完成投资102.92亿元,完成校舍建设面积533.19万平方米;完成运动场地建设面积837.9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支出资金19.44亿元。通过几年大规模建设,全市农村中小学校校舍基本实现楼房化,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农村最美的建筑是学校”这一目标。
   我市在实施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600余处幼儿园的基础上,又实施了第二期(2015-2017年)、第三期(2018-2020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按照“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原则,形成一个乡镇(街道)建有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中心幼儿园、下设若干个幼儿园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2014年以来,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43处,绝大多数位于农村地区。随着农村标准幼儿园越来越多,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老师补充到位 开足开齐课程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键是缩小教师队伍水平差距。
   穆李明德小学教师周庆华在学校教书10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变迁。她说:“每年都有新鲜血液补充到教师队伍,学校专职教师14人,其中本科学历12人。”
   郓城县武安镇中心小学校长窦永欣说:“2016年学校进了7名教师,2017年、2018年都补充招录了教师。新教师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工作积极性高,对学生认真负责,把新的教学理念带进了课堂。各科教师的补充到位,不仅开足开齐了国家课程,而且花式足球、戏曲等校本课程也进了校园,孩子兴趣加大,成绩逐步提高。”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