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日报20190525期 第A2版:时政新闻

第A2版:时政新闻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9年05月2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现代农业成农民增收“利器”

—— 定陶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侧记
“这个食用菌大棚是立体式的,一个大棚可当过去三、四个大棚的产量。”5月22日,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化彬带领记者走进食用菌大棚介绍说,“通过承包大棚,一个棚一年至少有10万元的纯利润,比过去种粮、种树效益高,老百姓们都很认可。”
   土地流转打造食用菌示范基地
   马化彬口中的立体式大棚是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的“灵芝+平菇+木耳”无缝隙接茬栽种新模式。通过科学种植,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灵芝、平菇、木耳全年无缝隙接茬栽种,最大化发挥了种植大棚作用。不但实现了食用菌种植一年三季的重大技术突破,而且实现了产品多元化。在提高种植效益的同时,带动本社区及周边群众200多人就业。
   2015年初,定陶区南城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三年时间里,共投资1860余万元,流转土地870多亩。“此外,为了解决‘村头荒’的问题,我们开发了一批村头闲置的土地,大力推广林下种植的模式,合理利用了边角经济资源。”马化彬说。
   现在,该合作社已经建设成为集菌种制作、菌包生产供应,食用菌栽培、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拥有1条全国比较领先的液体菌种制作生产线、105个示范栽培棚。马化彬介绍说:“种植的食用菌品种也比合作社刚成立时多了很多,有黑皮鸡枞菌、灵芝、毛木耳、平菇、羊肚菌、大球盖菇、榆黄菇等等,其中黑皮鸡枞菌是唯一一种能直接食用的菌类,比鸡肉还嫩、还香,是名副其实的‘菌中之王’。”
   对接市场依靠技术更要产业化
   “我们与加工厂签定合同,加工厂给出最低收购价的同时,和我们联合研发新品种。”马化彬说。通过持续的引导与扶持,南城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据了解,该合作社按照企业化方式经营,以带动社员脱贫致富为目标,让社员真正参与进来,实行“统一引进品种、统一提供菌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服务、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为群众解决购销难的问题,开启了南城社区“农商互联+基地+合作社+农户+订单”的高效订单农业产业化路子。
   此外,合作社还注册了“鲁陶茗嘉兴”商标,购置了农残检测设备,实行二维码销售,做到了产品可追溯。目前,合作社生产的平菇已通过国家绿色认证,黑皮鸡枞菌和大球盖菇正在申请有机认证。合作社先后获得省农科院实践基地、省食用菌行业优秀专业合作社、省食用菌协会理事会理事单位等荣誉称号。
   守住成果确保老百姓持续增收
   成功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马化彬坦言,创业初期,自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但是仍然经历了水淹、火烧等一系列意外的发生。“2016年以前,赔了很多钱,但是一想到支了这么大一个摊子,老百姓都跟着咱干呢,咱不能撂摊子。”
   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好的项目加上好的政策,常常可以催生经济的裂变之态。马化彬欣慰地告诉记者:“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好项目,只要有新的技术和好的政策,都会立即和我们对接,让我们的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转变思想,抓住机遇。通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不仅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集体经济收入也从无到有。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化彬通过土地流转和项目带动等措施,让集体收入每年可达30万余元,固定资产达400多万。
   “以前村里外出打工的多,现在很多都回家了,我们合作社提供大棚和技术,销路也不用愁,不比在外面打工强吗?”说话间,马化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然,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对市场的研判要更加精准。今年,我们打算建设一个食用菌研发中心,学习开发最前沿的技术,将我们的模式推广出去,让更多的菏泽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记者 张品 崔俊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