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05月08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8]
丘壑自在我心
——荆匡胤山水画评述
于峭拔之中寄意高远,于旷远之中展现气韵,于精炼深永的笔墨意趣之中抒发自己的心绪情感。静下心来,慢慢翻阅荆匡胤的山水画,从中你不难读出他对山水的挚爱以及隐藏在山水之间的浓浓情怀。
荆匡胤祖籍山东菏泽,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属于理所当然的“学院派”。毕业之后的他,没能从心所愿悠游于艺术的天地,相反,倒是生活中的各种磨难接踵而至:妻子身患重症,儿子大学急需用钱……那一刻,生活几乎把他逼至绝境,他不得不放下原有的梦想,用其所学从事着与艺术相去甚远的行当。然而,一但生活平静下来,真正醉心于艺术的天地,他的才华和悟性迅速得以展露。短短几年下来,他的作品一如他若干年的人生积淀:质朴、厚重而真诚,传递着一个饱含创作激情的山水画家的人生意趣。
爱山水者多亲近自然,是自然的真实给了作者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从而使得作者和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山水含情、情寄山水,天人合一,创作之道因之而得以因循传递。展读荆匡胤的山水画,无论是《烟江远岫图》的雄浑、辽阔、苍厚、奇崛,还是《江南入秋图》的隽永、秀丽、清新、优美;无论是北方山水的浑厚,还是江南山水的妩媚;无论是山中雪霁,还是山环水绕,都被他赋予了独特的情感体验。“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浑厚而不失精巧,辽阔而不失优美,其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和时空感,让人不觉坠入一种美的境界。“师造化”,离不开“法心源”,荆匡胤凭借着对山水的一腔热情,创作时,无论布局谋篇,还是技法运用;无论巨幅,还是斗方都颇具心法,线条流动转折、墨色浓淡变化、位置恰当得体,充分展示了一个成熟画者的自然情怀和心绪情感。
“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自然界中的山水景物只不过是发挥主观情绪的手段,只有把自然景物、形象以笔墨趣味传达出作者的主观心绪,其作品才能摆脱传统的窠臼,让读者读懂作品的墨气、墨韵和墨趣。荆匡胤在其创作实践的过程中深深领悟并把握了这一创作原则,他通过对宋元山水画作及明清大家作品的认真研习,结合自己的实践摸索,深得山水画创作的真意。他凭借山川的气势、山林的野趣和笔墨的运用,直抒胸臆,于画面中展示了力量之美、气韵之美、空间之美和意趣之美。《燕山秋意图》、《待把江山作歌赋》、《古寨清风图》、《蜀江山居图》等一幅幅作品,在点、染、皴、擦等笔墨技法的综合运用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个颇具亲切感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山水画作中的传统和变化。
荆匡胤是那种画意和诗情兼具的人。画意表现在他的画作上,而才情则表现在他的诗词里。每到一地,专注于笔墨的同时,他也往往难以压抑自己的诗情,以文学趣味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荆匡胤自诩为京城浪子,在一首词中他这样写道:“叹浪子一番辛酸,清泪几时休?倦意生波涛,滚滚江河水,寄我不尽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荆匡胤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寂寞感,但仿佛也看到了他那种独担寂寞的勇气。荆匡胤的词作毕竟还是画外之作,还没有与作品巧妙地融合,但他深知,作为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基本要求和理想,达到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才能使审美表达提升到另一种境界。他默默地努力着,朝着自己心中理想的方向,从中,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中国山水画的前途。
侯彦昌
荆匡胤祖籍山东菏泽,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属于理所当然的“学院派”。毕业之后的他,没能从心所愿悠游于艺术的天地,相反,倒是生活中的各种磨难接踵而至:妻子身患重症,儿子大学急需用钱……那一刻,生活几乎把他逼至绝境,他不得不放下原有的梦想,用其所学从事着与艺术相去甚远的行当。然而,一但生活平静下来,真正醉心于艺术的天地,他的才华和悟性迅速得以展露。短短几年下来,他的作品一如他若干年的人生积淀:质朴、厚重而真诚,传递着一个饱含创作激情的山水画家的人生意趣。
爱山水者多亲近自然,是自然的真实给了作者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从而使得作者和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山水含情、情寄山水,天人合一,创作之道因之而得以因循传递。展读荆匡胤的山水画,无论是《烟江远岫图》的雄浑、辽阔、苍厚、奇崛,还是《江南入秋图》的隽永、秀丽、清新、优美;无论是北方山水的浑厚,还是江南山水的妩媚;无论是山中雪霁,还是山环水绕,都被他赋予了独特的情感体验。“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浑厚而不失精巧,辽阔而不失优美,其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和时空感,让人不觉坠入一种美的境界。“师造化”,离不开“法心源”,荆匡胤凭借着对山水的一腔热情,创作时,无论布局谋篇,还是技法运用;无论巨幅,还是斗方都颇具心法,线条流动转折、墨色浓淡变化、位置恰当得体,充分展示了一个成熟画者的自然情怀和心绪情感。
“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自然界中的山水景物只不过是发挥主观情绪的手段,只有把自然景物、形象以笔墨趣味传达出作者的主观心绪,其作品才能摆脱传统的窠臼,让读者读懂作品的墨气、墨韵和墨趣。荆匡胤在其创作实践的过程中深深领悟并把握了这一创作原则,他通过对宋元山水画作及明清大家作品的认真研习,结合自己的实践摸索,深得山水画创作的真意。他凭借山川的气势、山林的野趣和笔墨的运用,直抒胸臆,于画面中展示了力量之美、气韵之美、空间之美和意趣之美。《燕山秋意图》、《待把江山作歌赋》、《古寨清风图》、《蜀江山居图》等一幅幅作品,在点、染、皴、擦等笔墨技法的综合运用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个颇具亲切感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山水画作中的传统和变化。
荆匡胤是那种画意和诗情兼具的人。画意表现在他的画作上,而才情则表现在他的诗词里。每到一地,专注于笔墨的同时,他也往往难以压抑自己的诗情,以文学趣味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荆匡胤自诩为京城浪子,在一首词中他这样写道:“叹浪子一番辛酸,清泪几时休?倦意生波涛,滚滚江河水,寄我不尽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荆匡胤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寂寞感,但仿佛也看到了他那种独担寂寞的勇气。荆匡胤的词作毕竟还是画外之作,还没有与作品巧妙地融合,但他深知,作为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基本要求和理想,达到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才能使审美表达提升到另一种境界。他默默地努力着,朝着自己心中理想的方向,从中,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中国山水画的前途。
侯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