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05月2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2]

“神通女子”原来是个大忽悠

本报记者 冯 锴 实习生 仝 彤
   市民李云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结识了一个名叫赵芬的女子。赵芬自称我市一大型企业的老总是她的亲戚,她还和一些市、县领导关系比较好,自己关系“很硬”。李云感觉遇到了“贵人”,便请赵芬利用关系为自己的儿媳安排工作。先后给了赵芬8万元费用后,儿媳的工作却一直没有着落,李云才发现赵芬竟然是个骗子。
   今年2月份,市民李云来到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报警,称自己被一个叫赵芬的女子骗走8万元钱。
   原来,去年12月份,李云请一个朋友吃饭时,在饭桌上认识了家住单县的赵芬。饭后,李云想去结账时,却被服务员告知,赵芬已经把账结了。李云感觉不好意思,便又约了赵芬晚上在一起吃饭,以表示感谢。
   当晚,赵芬向李云吹嘘,她是我市一家大型企业老总的亲戚,自己关系也很广。而李云的儿媳正好一直没有工作,听到赵芬这样说,便想通过赵芬帮忙,让她当老总的亲戚在企业为儿媳安排一份工作。赵芬当场答应下来,并称抽空把亲戚约出来问问情况。
   几天后,赵芬又联系李云,称在单县有个刚刚被录取的公务员移民到了国外,那个岗位空了下来,她可以通过自己的关系让李云的儿媳去顶替。这让李云十分惊喜,赶紧应承了下来。当天下午,李云按照要求将儿媳的身份证、毕业证等复印件交给赵芬。不过,赵芬称要办成这件事,需要花费20多万元。在此期间,赵芬接了个电话后,告诉李云,单县一个领导的亲戚在国外丢失了签证,要交10万元押金方可回国,这是一个“讨好”领导的机会,相当于给领导送礼了。
   为了给儿媳安排好工作,李云先后向赵芬指定的账户汇款8万元。之后,赵芬让李云等通知。结果等了两个多月,儿媳的工作仍无着落,李云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抱着一丝希望,李云到单县找赵芬咨询,却发现自己果然落入了骗局。
   李云找到赵芬后,赵芬对工作的事含糊其辞。李云便称儿媳不愿意上班,要求赵芬退钱。赵芬答应了,并要了李云的银行账号,随后匆忙离开。不久之后,李云拨打赵芬的电话,发现其电话竟然停机了。李云赶紧四处托朋友打听赵芬的住处,最终在一宾馆找到了她。不料,赵芬却趁李云不注意逃跑了。
   李云这才确定自己被赵芬骗了。赵芬逃跑时,匆忙之中将一个包落在宾馆内,在这个包里,李云发现了赵芬的身份证。于是,她就带着这个包到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报了案。民警查询该身份证信息,经李云辨认,该身份证为赵芬真实身份证。同时,民警查出,赵芬并非初次实施诈骗,她在2006年就因为诈骗罪被判刑六年。
   民警多次前往单县对赵芬可能藏身地点实施抓捕,最终在接到报案一个多月以后,在一家宾馆将赵芬抓捕归案。
   赵芬如实交代了诈骗李云的犯罪事实。她说,由于自己有7.5万元的外债,为了还钱,便想出了忽悠别人“替”自己还债的伎俩。
   原来,在和李云相识的饭局中,赵芬得知李云想替儿媳找工作,便故意替李云把账结了,以此拉近与李云的关系。而她并没有当老总的亲戚,只是听说过那名老总的名字。为了向李云展示自己有关系,赵芬还在之后的几天内两次叫上李云到高档饭店吃饭,并称这两个饭局都是市、县领导为自己接风的。而李云看到饭局结束后,赵芬确实没有去结账,便相信了赵芬的话。赵芬交代,其实那两个饭局并非领导为她接风,而是她事先向饭店交了钱,以此来迷惑李云。
   看到李云“上钩”,赵芬便开始实施自己的骗钱计划,先后骗得8万元。赵芬的债务还清了,却根本没有能力为李云的儿媳安排工作,面对对方的询问,她只能找各种理由搪塞。直到对方来找自己,赵芬没有能力再还钱,索性逃跑了。目前,赵芬已被移交检察机关处理。
   办案民警提醒,有些市民往往相信托关系花钱好办事,而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冒充认识某某领导、是某某领导的亲属来行骗,利用安排好的圈套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后,便以各种名义索要财物。为了防止落入此类骗局,市民首先应该摒弃托关系花钱办事的不良思想,无论办什么事都应通过正当途径;对于吹嘘自己是某某领导亲戚、关系很硬能替人办事的人要高度警惕,不要轻信对方的花言巧语;一旦被骗,应第一时间向警方反映情况,帮助警方尽早破案,将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