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05月2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6]

一到雨季,菏泽城区为啥时常“水流成河”?

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7月份的一场大雨过后,一位市民坐在橡皮船内在街道上穿行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见右图)。我市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的同时,为什么一到汛期有些区域还会出现水漫道路的现象?今年汛期即将来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防汛工作,相关部门着手对城区下水道进行清淤。牡丹晚报记者近日来到清淤现场,就城区防汛排涝工作进行了深入采访。
   “如今菏泽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为什么一到汛期道路上积水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这跟城区防汛坑塘的消失有很大关系。”5月20日上午,在市西安路下水道清淤现场,市城乡建设局防汛办主任李保军告诉牡丹晚报记者。
   菏泽古城素有72坑塘之说,坑塘之间有涵管连接,一旦出现大量降水,能很好地蓄积排涝,最终通过河道把洪涝排除到城区之外。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发展,菏泽城区内的坑塘在逐年减少。
   据介绍,当前老城区雨水汇集后向东排入洙水河和赵王河,这是我市汛期的主要排水口,向南通过南关沟三角闸泵站提排至万福河;城区北部雨水向北通过韩堤口泵站、太原路板涵两条线路排入安兴河;西区雨水主要通过七里河、小黑河排入安兴河;东区雨水主要经四沟、徐庄沟排入洙水河。由于城区地势外高内低,一些自然河道、沟渠、坑塘被填占,城区蓄水能力基本丧失,加上西区客水的流入,城市防汛压力很大。
   “城区下水道建设标准不统一,有的地方清理起来很费劲。”市政工程处工作人员在道路清淤工作中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介绍,老城区一些下水道多为砖混结构,最窄的仅有30厘米,深度也在50厘米以内。早期的下水道雨污合一,常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的尴尬情况。再加上车辆碾压,不少下水道已经报废不能使用。
   在市上海路、福州路等路段,今年铺设了20公里的雨水管道,管道直径为2米,这对以后的雨水排泄将发挥很大作用。
   李保军告诉牡丹晚报记者,老城区道路狭窄,不适合大规模对下水道进行改造,需要逐步来完善。当前能做的工作就是修补和清理一些主要道路上的破损下水道。
   5月20日上午,在市曹州西路一清淤点,记者看到市政工程处工作人员从下水道内掏出来的杂物有方便袋、塑料盒、砖头等废弃物。
   “说是下水道清淤,其实就是在下水道内捞垃圾。”参加清淤多年的工作人员陈洪生对记者说,“下水道里经常清理出来建筑垃圾、塑料袋、剩饭菜。这些都是常见的,以前清理的时候还遇到过死猪、死狗什么的,想得到的想不到的东西都可能出现在下水道里。”
   在多个清淤现场,记者发现从下水道内清理出来的污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在清淤现场,一位市政工程处负责人表示,城区下水道每年都会清理,淤泥只占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垃圾。
   在城区西安路市立医院附近一下水道清淤现场,牡丹晚报记者看到有清淤工作人员身穿皮衣皮裤钻进下水道内冲洗管道内壁。“管道内的臭味刺鼻,里面的垃圾若不清除会造成管道堵塞。”一位陈姓清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让人更受不了的是,一些小区没有建化粪池,粪便直接排到下水道内。一旦管道堵塞,外溢的污水臭气熏天。”
   另外,记者通过采访获悉,由于老城区内的下水道 “雨污合一”,一旦出现降雨量过大,下水道通往洙水河、赵王河、万福河等主要河流内的阀门打开问题就会形成矛盾。一方面是河流水质改善,一方面是城区防汛排水,两者都很重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城区雨污管道分流改造的力度。
   汛期即将到来,我市除对市人民路、西安路、中和路等18条道路实施清淤工程,疏通排水管道外,一些排水泵站的维修检查工作也开始实施。
   在市长江路排水站,工人正在维修污水格栅上清理垃圾,他们身旁不远处堆着一些缠满塑料袋和其他垃圾的损坏部件。“污水格栅主要拦截下水道内的垃圾,每天拦截的生活垃圾压缩后就有两车。”排水站工作人员说,下水道内的垃圾太多,对排水站的一些设备造成损害。
   据介绍,当前菏泽城区主要排水泵站和涵洞排水设备开始全面检修,6月中旬前可检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