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08月0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8]

村支书自掏十余万元改变家乡面貌

本报记者 郭卫东 见习记者 连通达
   8月2日,牡丹晚报记者来到鄄城县凤凰镇樊庄村,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樊心良。
   上世纪九十年代,樊心良通过亲戚朋友筹集资金,去河北省文安县承包土地种植棉花,后来又从事运输业。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他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面对家乡积贫积弱的现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他人的误解,毅然选择回乡任职,个人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把一个落后的村庄建设成文明村。
  致富不忘乡亲
   “这些年挣了些钱,每当回家看到落后面貌,我就想返乡。”8月2日,樊心良告诉记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经济相对落后,不少农民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1995年,樊心良到河北省文安县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一干就是三年。
   “当初种植棉花风险大,天灾频繁。幸运的是,我那3年都挺顺利。”樊心良说。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进入运输行业,从开始只有一辆车到现在的3辆车。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个人生活渐入小康。
   生活和事业顺水顺风之际,樊心良做出了一个常人不解的决定:返乡担任村干部。
  修路架起“连心桥”
   上任伊始,樊心良看到村里没一条像样的路,暗下决心:“无论多难,一定要将路修通!”
   起初,樊心良将想法告诉村民。一部分村民不理解,他们认为,村里的路经过多届村干部都没修成,你樊心良也不可能解决。为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樊心良挨家挨户谈心。经过一番努力,他逐渐得到认同,修路的事很快摆上议事日程。
   想来容易,实施难。修路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资金短缺:政府补贴一部分,剩下的需要村里解决。通过村民集资,最后还差十几万元,樊心良自己出钱补上了资金缺口。
   为监督工程进度及质量,樊心良和包村干部张典亮连续四天四夜没休息。在樊心良的带领下,樊庄村的交通状况得以彻底改变。樊心良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在党支部和村民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电网改造显成效
   旧农村电网的运行给村民带来了高电费及一系列安全隐患,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面对当时的状况,樊心良把电网改造列为第二件要做的大事。
   电网改造与每位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樊庄村不在新电网改造的计划内,樊心良为了将樊庄村纳入新电网改造范围,那段时间,天天村里、镇上、县里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樊心良不懈努力,上级批准了樊庄村新电网改造计划。“现在电价低,电压稳定,供电质量好,农民都敢用电了,家里的空调等电器都能用上了。”樊心良告诉记者。
  村民掀起回乡创业潮
   “要致富先修路”,只有路修好了,交通方便了,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畅通的道路及新电网改造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樊心良鼓励村民返乡创业,引导他们尽快由“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角色转换。
   樊庄村现有多个家庭作坊式的电子产品加工点,不仅带动了该村经济发展,还解决了更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小村旧貌换新颜
   樊心良任村党支部书记前,樊庄村的班子瘫痪了很长时间,村貌差、人心散、治理难度大,没人愿意接这个“烂摊子”。
   “之前村里没一条像样的路,大雨过后,孩子上学需要家长背着去。”包村干部张典亮说。为提升村里的形象,樊心良自掏腰包七万余元,请人在道路两旁的墙壁上绘制了20幅宣传乡村文明及敬老爱幼内容的宣传画。现在,村民走在樊庄村平坦的道路上,两旁的宣传画成了一道优美的文化长廊。
   樊庄村取得的成绩得到村民的赞扬,镇里计划把樊庄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如果用两个词语来形容樊庄村的变化,一个是日新月异,再一个就是翻天覆地。樊庄村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与樊心良的辛勤付出及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他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用奉献诠释着对父老乡亲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