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10月15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好儿媳和婆婆同住一室20年

本报记者 朱 静
   近日,山东省十大“真爱之家”评选揭晓,我市牡丹区黄堽镇胡庄村村民刘爱英一家榜上有名。一个普通农家为什么能获此殊荣?刘爱英身上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10月10日,记者来到牡丹区黄堽镇胡庄村。金秋十月正是玉米丰收的季节,村民们正在街头忙活着晾晒玉米,听说记者来采访他们村的刘爱英,大家放下手中的扫帚、铁锨,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刘爱英怎么照顾婆婆的故事。“这样的典型早就该宣传,她不仅是俺村的榜样,十里八庄也难找出这样的好媳妇。”村民胡俊聚一边领路一边说。
  20年来,和婆婆同住一间房
   “娘,您的嘴干,喝点水,给您放过糖了,慢点喝……”刚走进刘爱英家的院子,她的叮咛声就传进记者耳中。“都说老人是老小孩,俺娘今年96岁了,就像小孩子一样,喝水喜欢放点糖,要不然她嫌不好喝。”喝完半碗水,老人心满意足地抿了下牙齿掉光的嘴,安静地躺下休息了。
   记者注意到,刘爱英家有三间堂屋,只有最东面一间放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她和爱人、婆婆一起住在这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20多年前,刘爱英的婆婆王卫氏就双目失明了,加上老人身体不好,为了方便照顾婆婆,刘爱英在自己的房间里腾出一块地方,放了一张单人床。“儿媳妇和老婆婆睡一个屋里的我是没见过,人家爱英就是好,这不是一两年了,20多年来都是如此。”说起刘爱英的好,胡俊聚时不时地插着话。
   和刘爱英谈话间,记者每隔几分钟就能听见老人喊她的名字。刘爱英答应一声,老人就又安静了下来。“从去年开始,俺娘就喜欢这样喊,你问她咋啦,她说没事,就想这么喊喊。”刘爱英告诉记者,进这个家门这么多年,她就没和婆婆分开过,彼此都已产生了心理上的依赖感,只要感觉到她在身边,老人心里就踏实。
  两次犯病,她把婆婆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30年前,19岁的刘爱英嫁给了胡庄村村民王金山。婚后,从小失去母亲、一直跟着父亲东奔西走的刘爱英才感觉到家的温暖。“刚结婚时,家里只有三间土屋,由于婆婆和丈夫都很疼我,尽管很穷却感觉很幸福。”刘爱英说。
   过门第一天,婆婆王卫氏的胃病就犯了,躺在床上吐血水。王卫氏有四个女儿都已出嫁,三个儿子中刘爱英的丈夫最小,因为今后要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刘爱英下定决心要好好照顾老人。
   200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刘爱英发现婆婆吐血水特别严重,还夹杂着血块,就和丈夫一起把她送到医院。“当时医生说俺娘不行了,我们坚持让医生给打上针,没想到打了两天,俺娘就醒过来了。”刘爱英说,当时的情况让她很担心婆婆就这样走了。
   此后,刘爱英更加细心地照顾起婆婆的饮食起居。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知不觉中,老人的胃病也好了。
   2014年年初,刘爱英一家搬进了新房。天气冷加上环境陌生,婆婆的心情波动比较大,刚搬进去没多久,就大病了一场,被刘爱英和丈夫送进医院。可由于年岁已大,医生不给开刀。住院几天后,在婆婆的强烈要求下,刘爱英把她接回了家。
   “回家也不能不看病呀!为此,我到处请医生到家里来给看看,然而,由于俺娘年纪大了,没人肯来。”刘爱英告诉记者,最后她的诚心终于感动了邻村一位老中医,上门看病并开了方子。喝了几服中药后,婆婆的身体又恢复了健康。
   刘爱英告诉记者,20多年的朝夕相处,不仅婆婆对她产生了依恋,现在她也离不开婆婆,“有时候静下心来,我也会想,如果有一天俺娘不在了该怎么办……每次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止不住。”
  真爱传承,三个儿媳妇比着孝顺
   刘爱英没上过一天学,连自己的生日具体是哪一天都不知道,但她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周围的人“什么是孝”。随着三个儿子相继结婚,2009年刘爱英也熬成了婆婆。
   今年10月份,二儿媳生了孩子,由于要照顾她过月子,刘爱英有时也会无暇照顾婆婆。另外两位儿媳妇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到了饭点就把做好的热饭送过来,一口一口地喂水,帮老人倒便盆……“我们可能没俺娘伺候得好,但看得多了就知道怎么伺候老人了。有时候喂奶奶水她不喝,俺娘就告诉我们要像哄孩子一样哄着奶奶并且给她放点糖。”刘爱英的三儿媳孙守英告诉记者。
   近日,刘爱英一家被山东省妇联评为“真爱之家”。到省城领奖时,刘爱英第一次离开婆婆在济南住了一晚。“和俺娘在一起住时,我每天晚上都要醒好几次,而在济南那晚却睡得特别踏实。不过,醒来以后我就开始担心俺娘了。”刘爱英告诉记者,只要婆婆活着,她就会热汤热水地伺候好,不让老人受一点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