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10月2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7]

陈集山药“抢鲜”上市

本报记者 淑娅
   山药种植于每年三四月份,收获于10月中旬,眼下又是一年收获时,定陶县陈集镇的村民们在山药田里忙活起来。
   10月18日,牡丹晚报记者来到定陶县陈集镇,近距离了解陈集山药的风采。
   记者采访获悉,今年,陈集镇山药种植总面积约为4万余亩,种植的品种有两个,一是鸡皮糙山药,另一个是西施种子(西施山药)。鸡皮糙山药虽然生长期长,但因生有繁殖豆(山药豆),繁殖成本低,是山药种植户的首选品种;而西施种子虽产量高、生长期短,但繁殖成本高,投资大,农户只是小规模种植。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因今年山药产量高、品相好,亩均收入在1.4万元以上,陈集镇山药种植户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西施山药丰收上市,鸡皮糙山药仍占“主流”
   刚刚进入定陶县陈集镇,记者就看到路旁农田里随处都有山药的“身影”,有的山药叶子还绿汪汪,而有的叶子已经发黄干枯。
   “叶子绿汪汪的是鸡皮糙山药,发黄的是西施山药。”有着10多年山药种植经验的定陶县陈集镇李庄村村民李文军解释说。
   “今年我种了两亩半,亩产量在2600斤左右。”李文军笑着说,对于目前鸡皮糙山药每斤4.8元的市场收购价,他表示比较满意。
   李文军介绍,他今年种植了半亩地的西施山药,但下年打算将自家的三亩半地全都种植西施山药。“西施山药的口感更甜、更软,而且产量高,收购价格也高,唯一的缺点就是后期繁殖成本高。”李文军说,鸡皮糙山药本身结有繁殖豆,再种植不需要花钱买种子,而西施山药无繁殖豆,再次种植时需将收获的山药分段后再种植,所以种植成本较高,“目前在陈集镇来说,鸡皮糙山药还是种植重点,而西施山药只是陪衬。”
   “今年我只种了九分地的山药,不为卖钱,只供自家吃。”今年75岁的赵进财和老伴带着孙女在农田里刨山药。
   “别看他今年75岁了,一点也闲不住。每年种植山药给我家大儿子邮过去,让他尝尝。”赵进财的老伴笑着说,他的大儿子已在杭州安家立业,二儿子和儿媳也在外地打工,除了照看孙女,就是种山药。
   据介绍,赵进财的大儿子特别爱吃家乡的山药,所以每到收获时,赵进财都要将刨好的山药细细地挑选,将品相好的装包寄给儿子,让他一解思乡之苦。
   “他之前打电话来说,杭州超市里也有卖山药的,但不好吃,吃来吃去还是咱陈集山药好吃。今年我没种鸡皮糙山药,种的是西施种子,让大儿子尝尝这个品种的山药。”赵进财自豪地说。
  山药种植不能重茬,不少人去外地种植
   山药对土地的要求非常高,一般同一块土地种植山药只能使用两年,如再次种植山药,需要等10年。
   据不完全统计,陈集镇的人口为6万余人,而种植山药的人口就达到该镇人口的90%。由于山药的特殊性,陈集镇的土地渐渐满足不了种植户的需求,进而发展到去外地包地种植山药。家住陈集镇李庙村的李金华就是其中一位。
   “我在外地包地种山药,但承包的土地不多,有的人承包200多亩呢!”李金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今年我家在陈集只种了20亩山药,现在陈集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外地包地种植山药,这是一个趋势,一般都是选择在菏泽周边地区,因为气候和土壤相似,所以种植出来的山药口感差距不大。”
   李金华介绍,他家的田地是第二年种植山药,以后几年都不能再种山药,只能种植其他农作物。
  刨一天山药挣三百元,工作务农两不误
   目前,陈集镇的山药已开始大量上市,刨山药现在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在山药地里随处可见刨山药的人,他们手拿着特制的铁锨小心翼翼地将山药刨出来。
   今年42岁的孔祥民是陈集镇西李庙人,他在化肥厂工作,目前由于是淡季,工厂放假,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刨山药。
   “现在刨一米山药是1.5元,我和妻子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刨山药,我俩一天能挣500多元。”孔祥民说,虽然刨山药比上班累,但挣得多。
   记者采访中发现,陈集镇外出打工的人员很少,很多年轻人选择留在本镇种植山药,而在陈集镇刨山药的人也都是本镇的,他们不外出打工,平时在周边的工厂干活,农忙时,就请个假回到田地里干活,农忙工作两不误。
   “刨山药一直能干到年底,而且本地刨完还能去外地干活。我明天就要和妻子去济宁市嘉祥县刨山药了。在外地刨山药吃住条件都不好,有时直接住在山药地里,但工资待遇比在家高,一米是1.8元,且管吃住。”孔祥民笑着说,等到年底刨完山药,过完年正好工厂开始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