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11月0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C2]

走进市中医医院,体验“中医”特色

——本报小记者走进市中医医院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艳粉 中卫
   11月 1日,本报80余名小记者走进市中医医院,感受中医药文化,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学习爱眼护眼知识。在医院治未病科观看、学习艾灸、拔罐、耳穴压豆等特色中医疗法。两个小时的时间,小记者对市中医医院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药材的种类真多”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11月1日14时,本报小记者走进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一边听该院宣传科科长李晓虎的解说,一边欣赏大厅墙壁上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古代名医浮雕。
   来到门诊大厅一楼的中药房,一股中草药的清香扑鼻而来,小记者见识到了人参、地黄等几百种中药。“在这里,患者既可选择中药煎煮,口服原汁原味的中药汤剂,也可选择新型配方颗粒,饮服高效便捷的中药冲剂。”李晓虎向小记者介绍。接着小记者来到了二楼的眼科们门诊,在这里学到日常的爱眼护眼知识。
  “我们是小小中医迷”
   “针灸、推拿、拔罐、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是中医特色疗法,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呢?”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张玉霞首先带领小记者观看了中医针灸、熏蒸、刮痧、贴敷等传统中医疗法。“我来!我来!”当张玉霞询问“谁愿意做模特来体验拔罐”时,小记者纷纷把手举得高高的。张玉霞给小记者讲解了拔罐的细节,演示了中医传统疗法——拔罐,小记者大呼过瘾。
   “‘治未病’科是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治疗服务科室,坚持‘中医辨证、内调外治’的诊治方法,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熏蒸、刮痧、贴敷等中医传统方法,结合药膳、食疗、穴位保健等养生知识,综合干预、治疗多种慢性病、疑难杂症等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张玉霞一边讲解一边教给小记者穴位按压缓解鼻塞的方法,小记者学得很认真。
   最后一站,小记者来到医院的婴幼儿洗浴中心,在这里看到了新生儿如何游泳,几名小记者还学会了为婴儿洗澡的方法步骤。医护人员为小记者讲解了母亲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养育孩子的辛苦和不易。活动结束后,小记者每人领取了一份医院精心准备的小礼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