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11月0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C5]

牡丹区第四小学小记者习作专版

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本报小记者(编号:060126)、牡丹区第四小学五·二班 宋乐乐
   环境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就像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护我们的家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时,都会打开记忆的海洋,回忆一下过去的时光。
   那是暑假的一天早上,我和弟弟去小区里玩,呼吸新鲜的空气。我们刚走出楼洞就发现路边堆满了果皮、易拉罐、纸团……一堆垃圾。这些垃圾招来了许多苍蝇,臭气熏天。看到这个景象,想起老师曾说过:“如果我们能从小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一想起这句话我就迫不及待地说:“弟弟,快找来一些垃圾袋。”说着我们就干了起来。我们把垃圾进行了分类,把不可回收的垃圾装到一个袋子里面,把可以回收利用的装到一个袋子里面,把一些污染环境的装到一个袋子里面。几个小朋友看到我们在分垃圾,也跑过来帮忙。不一会儿,我们就累得满头大汗,汗流浃背,用一双脏乎乎的小手往脸上抹汗,顿时,我们都成了一只只小花猫。中午回到家,家人们都哈哈大笑。妈妈说:“虽然你们弄得身上很脏,但是做得对,值得表扬。”听后我们心里美滋滋的。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要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把这句话当作一颗种子,我会用细心去浇灌它,让它生根发芽,让它茁壮成长,让这句话传递下去。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身边的小树会更绿,花会更艳,草会更翠,空气会更清新。
  我的小乌龟
  本报小记者(编号:060154)、牡丹区第四小学五·五班 赵 琛
   今天我和妈妈去集市上买东西,集市上有一个卖乌龟的小贩。于是我们买了一只小乌龟和一包乌龟粮。
   回到家,我细细地端详这只小乌龟。它的背部是墨绿色的,腹部是白色的,像一座绿色的小山丘。全身布满黑色的斑纹,让我想到了甲骨文的样式。小乌龟的头很小,眼睛像小米粒大小,嘴巴是三角形的。它的头一伸一缩,特别有趣。它的肚子很大,像一位大腹便便的常胜将军。
   给小乌龟喂食十分有趣。到了晚上我才想起一天都没有喂它,它不会快要饿死了吧?我急忙拿了乌龟粮跑到它的盆子旁,撒了一些在它身边,可小乌龟连看都不看一眼。我想小乌龟可能不喜欢吃这种东西,我喜欢吃的火腿肠不知道小乌龟会不会喜欢呢?我又放了一些火腿肠,可小乌龟还是不吃。难道是因为小乌龟害怕我,不敢吃?于是我对它说:“小乌龟你快吃吧,我不打扰你了。”然后藏到桌子后面去了。果然,小乌龟大口吃了起来。
   小乌龟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刚来我家时它就一刻不停地试图爬出来,可是盆子壁很陡,每次它刚爬上去一点就又滑了下来。但它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往上爬。
   我爱我的小乌龟,我喜欢它的样子,也佩服它的毅力。
  最亮的一颗星
  本报小记者(编号:060127)、牡丹区第四小学四·三班 武 瑶
   一张白净清秀的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衣着朴素,笑容甜美真诚,这就是我要推荐的礼仪之星——崔含。
   崔含是我的好朋友。记得在三年级时,崔含背着一个大书包走进来了,由于桌子之间的空间太小了,崔含的书包不小心把一个同学的文具盒碰掉了,而这位同学碰巧爱哭鼻子,看到这个情景,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掉。崔含先是一愣,然后把撒了一地的铅笔、尺子拾了起来,又一个劲儿地道歉。这情景正巧被王红看见了,真是冤家路窄啊!前几天王红没写作业,被崔含告诉了老师,老师知道了,罚王红抄了好几遍。对此,王红一直心怀不满,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在下午写字比赛时,王红没拿钢笔,同桌幸灾乐祸地对我说:“这下子可有好戏看了。”可接下来的事却出乎意料,崔含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枝笔,拍拍王红的肩,说:“快写吧!再不写就来不及了。”王红红着脸接过了笔,说:“对不起,我不该打你小报告。”“以德报怨”这个词的含义在崔含身上充分体现出来。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崔含,希望大家可以投她一票。
  我的老师
  牡丹区第四小学五·三班 马一诺
   每当看到她的身影,飘逸的长发,温柔的眼眸,我心里那股暖流便涌遍全身。她,就是 我 的 语 文 老 师——马 老师。
   上马老师的课永远是一件开心的事,因为在她的课上轻松愉快是必然的气氛,那是充满阳光的课堂。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来没有对与错。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有不同的结果。马老师讲课循循善诱,当我们陷入困惑、百思不解时,她巧妙地一点拨,我们就豁然开朗。欢乐的笑声时常从我们的教室里传出来,每一个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她的课堂有时妙趣横生,有时充满哲理……是多变的,也是与众不同的,也不知道老师用了什么绝招,我们越来越喜欢上她的课。在语文课上,同学们思考时鸦雀无声,写作业时奋笔疾书,读书时声情并茂……上语文课的感觉真不错,常常觉得语文也很有趣。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她讲课幽默风趣,课上笑声不断,笑着笑着,同学们积累了知识;笑着笑着,我们和老师紧紧地融在一体;笑着笑着,我们越来越懂事了。
   马老师就是我最敬仰、最喜欢的老师。
  我的发现
  本报小记者(编号:060235)、牡丹区第四小学六·四班 孙亚茹
   一天下午,我在姐姐家院子里玩耍,忽然,我看见成群结队的蚂蚁正在悠闲地散步。
   我悄悄走过去,把刚吃过的苹果核放在它们面前,蚂蚁没有马上咬一口,而是先闻了闻,好像看是有没有毒,合格了就再搬回去,可它们搬不动,有两只蚂蚁急得还用头顶上的两对角互相撞击起来。它们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时姐姐走了过来,看着我一脸惊奇的样子,就把《十万个为什么》拿给了我,说:“自己找答案吧!”我打开目录:呀!找到了。
   原来,蚂蚁头顶上的两对角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紧接着我就看见洞口爬出来成千上万只蚂蚁,其中还有许多“大力士”呢。只见它们齐心协力,一起将这个苹果核抬走了。
   我想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事事讲科学。
   (指导教师 董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