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11月0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C6]
小记者习作选登
赵王河畔放生
本报小记者(编号:030186)、牡丹区实验小学四·十班 李宇航
上个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赵王河公园里玩,无意中看到了许多汽车停在路边,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宽阔的赵王河公园挤得水泄不通,于是,好奇心促使我们进去看个究竟。
原来,因为赵王河周围水藻太多,所以要投放鱼苗来净化水质,起到以鱼养水、以鱼保水、以鱼改水的作用。其中投放的品种有鲢鳙鱼、鲤鱼、草鱼,数量达360余万尾。
据说,鲢鱼被称为“食藻鱼”,以浮游生物为食,体重每长一公斤就要吃30公斤藻类,可以解决水草过度滋生问题。目前,“以鱼养水、以鱼改水、以鱼治水”的方法非常流行,通过投放鱼苗促进河水中生物链的形成,可长期保持河水清洁。
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只听主持人一声令下“放生现在开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拎着事先准备好的水桶、盆子,一窝蜂地跑到放鱼的池子前。我也不甘示弱,把盆子放入水中,舀出一盆鱼苗,鱼儿们在水里不停地挣扎,我端着鱼儿一个箭步跑到岸边,把小鱼们轻轻地倒进赵王河里,小鱼摆动着小尾巴,仿佛对我说“谢谢”,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人们还在来来回回地给小鱼放生,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条条鱼儿也是一个个小生命,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爱护鱼儿,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城市成为充满爱的大家庭!
变色龙自传
市实验小学南校区五·三班 孙筱玥
我是一只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变色龙。
我身长大约30厘米,模样似蛇非蛇,大家可不要认错哦!我的全身呈翠绿色,椭圆形的头上有一张三角形的嘴,两眼像两个大珍珠似的凸在外面,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酷似龟的背。我还长着四只短脚,尾巴又尖又细,像针尖。这就是我的外形,可爱吗?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察四面八方的东西,既可以避免强大动物对我的伤害,也更方便我捕捉食物,大家看我厉害吧!
我叫变色龙,可不是徒有虚名,如果你们把我放在水泥板上,皮肤上的颜色就会逐渐变成浅灰色。如果你们把我放在香蕉叶上,我的皮肤就会变成香蕉色。我不仅可以变换颜色,而且还是个捕食高手。看,有一只五彩缤纷的蝴蝶飞来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舌头,“刷”,这只彩蝶就被我卷入了口中。你们知道为什么我的动作这么快吗?这就是我两只“火眼金睛”的功劳。当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我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获食物。
这就是我——变色龙。如果大家想和我交朋友,就到热带丛林找我吧,我等待着你们的到来。
(指导教师 汤庆刚)
乌鸦受骗以后
本报小记者(编号:020277)、菏泽学院附小四·六班 贾子涵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乌鸦一直很后悔,心里想报仇雪恨。一天,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来到铁厂,叼了一片跟肉非常相似的铁片,飞到了狐狸住处旁边的一棵大树上,静静地等待着狐狸的出现。
过了一会儿,狐狸从树洞里钻了出来,一边伸着懒腰,一边唱道:“今儿天气可真好,只是肚子咕咕叫。哪里找点好吃的,吃饱以后再睡觉。”“唉!上次傻乌鸦叼来的肉真好吃,要是再给我叼来一块肉,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一抬头,狐狸看到了树上的乌鸦。“哈哈,说曹操曹操就到,还带来了我最喜欢吃的肉片,难道今天是我的幸运日吗?”狐狸眼睛一转,计上心来,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女士,上次是我不对,为了表达歉意,我为您唱支歌吧。”说着就唱了起来:“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为什么对我不理不睬。”快唱完的时候,狐狸对乌鸦说:“美丽漂亮温柔大度的乌鸦女士,我们一起唱吧!”乌鸦点点头,嘴一张,“肉片”便掉了下来。狐狸再也顾不上唱歌了,纵身一跃,一口把“肉片”吞进了肚子,乌鸦笑着飞走了。
不一会儿,狐狸疼得在地上直打滚,过了好一会儿,才一瘸一拐地找森林医生看病去了。
难忘的星期天
本报小记者(编号:080018)、牡丹区中华西路小学四·二班 岳 涵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到了星期天。这一天我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因为我们要去姥姥家了。
这一天我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餐后,我们全家一起开车去姥姥家。车子在公路上疾驰,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有唱有闹。转眼间,车子已经停在了姥姥家的大门口。我拉开车门,风驰电掣般冲向姥姥家的院子里。哇!全院子里都是金黄金黄的大玉米棒子。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妈妈帮着姥姥掰玉米,我领着弟弟玩。弟弟十分喜欢外婆家的小白狗,我和弟弟便跟小狗玩了起来。可是,到了第二天,我和弟弟浑身起了红疙瘩。姥爷急忙带我和弟弟去门诊看病。医生说:“这是过敏所导致的。”这时,我惊呆了,我想:“千万不要给我打针啊!”医生说:“拿一瓶炉甘石洗剂涂涂就好了。”这时,我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我和弟弟涂了三天药后,红疙瘩慢慢地好了。
石榴
本报小记者(编号:010847)、市实验小学六·一班 武 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石榴丰收季节,校园里的石榴树也把果实挂满了枝头。今天,这些咧着嘴冲人笑的石榴,终于成了囊中物,并很快就要进入同学们的口中了。
我们班要发石榴了!孙老师提前安排李亚琦在网上找了许多有关石榴的图片。图片中的石榴,个个大得很,而且每一粒石榴籽都通体发红,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一粒粒宝贵的红玛瑙。还有一个是罕见的黑红色,整个石榴又黑又红,个头也不小,好像一块黑色水晶。过了一小会儿,“校园石榴”终于发下来了。组长陶旭鹏给了我一块这一组中的大块头,块头大是好,但这块石榴的皮是青色的,仿佛在证明它还没熟透,再看看籽,只是除了上端的那一点红,其余的都是透明的,但反射了阳光后,变得熠熠发亮。“抠”下两粒尝尝,嗯,还可以,只是有一些微不足道的酸。
听孙老师讲,这些石榴是经过层层筛选才切好带来的。
学校送学生石榴,是学校对我们的关爱。只不过,这学校里的石榴,应该是我们六年级学生最后一次品尝吧……
本报小记者(编号:030186)、牡丹区实验小学四·十班 李宇航
上个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赵王河公园里玩,无意中看到了许多汽车停在路边,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宽阔的赵王河公园挤得水泄不通,于是,好奇心促使我们进去看个究竟。
原来,因为赵王河周围水藻太多,所以要投放鱼苗来净化水质,起到以鱼养水、以鱼保水、以鱼改水的作用。其中投放的品种有鲢鳙鱼、鲤鱼、草鱼,数量达360余万尾。
据说,鲢鱼被称为“食藻鱼”,以浮游生物为食,体重每长一公斤就要吃30公斤藻类,可以解决水草过度滋生问题。目前,“以鱼养水、以鱼改水、以鱼治水”的方法非常流行,通过投放鱼苗促进河水中生物链的形成,可长期保持河水清洁。
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只听主持人一声令下“放生现在开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拎着事先准备好的水桶、盆子,一窝蜂地跑到放鱼的池子前。我也不甘示弱,把盆子放入水中,舀出一盆鱼苗,鱼儿们在水里不停地挣扎,我端着鱼儿一个箭步跑到岸边,把小鱼们轻轻地倒进赵王河里,小鱼摆动着小尾巴,仿佛对我说“谢谢”,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人们还在来来回回地给小鱼放生,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条条鱼儿也是一个个小生命,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爱护鱼儿,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城市成为充满爱的大家庭!
变色龙自传
市实验小学南校区五·三班 孙筱玥
我是一只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变色龙。
我身长大约30厘米,模样似蛇非蛇,大家可不要认错哦!我的全身呈翠绿色,椭圆形的头上有一张三角形的嘴,两眼像两个大珍珠似的凸在外面,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酷似龟的背。我还长着四只短脚,尾巴又尖又细,像针尖。这就是我的外形,可爱吗?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察四面八方的东西,既可以避免强大动物对我的伤害,也更方便我捕捉食物,大家看我厉害吧!
我叫变色龙,可不是徒有虚名,如果你们把我放在水泥板上,皮肤上的颜色就会逐渐变成浅灰色。如果你们把我放在香蕉叶上,我的皮肤就会变成香蕉色。我不仅可以变换颜色,而且还是个捕食高手。看,有一只五彩缤纷的蝴蝶飞来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舌头,“刷”,这只彩蝶就被我卷入了口中。你们知道为什么我的动作这么快吗?这就是我两只“火眼金睛”的功劳。当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我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获食物。
这就是我——变色龙。如果大家想和我交朋友,就到热带丛林找我吧,我等待着你们的到来。
(指导教师 汤庆刚)
乌鸦受骗以后
本报小记者(编号:020277)、菏泽学院附小四·六班 贾子涵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乌鸦一直很后悔,心里想报仇雪恨。一天,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来到铁厂,叼了一片跟肉非常相似的铁片,飞到了狐狸住处旁边的一棵大树上,静静地等待着狐狸的出现。
过了一会儿,狐狸从树洞里钻了出来,一边伸着懒腰,一边唱道:“今儿天气可真好,只是肚子咕咕叫。哪里找点好吃的,吃饱以后再睡觉。”“唉!上次傻乌鸦叼来的肉真好吃,要是再给我叼来一块肉,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一抬头,狐狸看到了树上的乌鸦。“哈哈,说曹操曹操就到,还带来了我最喜欢吃的肉片,难道今天是我的幸运日吗?”狐狸眼睛一转,计上心来,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女士,上次是我不对,为了表达歉意,我为您唱支歌吧。”说着就唱了起来:“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为什么对我不理不睬。”快唱完的时候,狐狸对乌鸦说:“美丽漂亮温柔大度的乌鸦女士,我们一起唱吧!”乌鸦点点头,嘴一张,“肉片”便掉了下来。狐狸再也顾不上唱歌了,纵身一跃,一口把“肉片”吞进了肚子,乌鸦笑着飞走了。
不一会儿,狐狸疼得在地上直打滚,过了好一会儿,才一瘸一拐地找森林医生看病去了。
难忘的星期天
本报小记者(编号:080018)、牡丹区中华西路小学四·二班 岳 涵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到了星期天。这一天我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因为我们要去姥姥家了。
这一天我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餐后,我们全家一起开车去姥姥家。车子在公路上疾驰,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有唱有闹。转眼间,车子已经停在了姥姥家的大门口。我拉开车门,风驰电掣般冲向姥姥家的院子里。哇!全院子里都是金黄金黄的大玉米棒子。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妈妈帮着姥姥掰玉米,我领着弟弟玩。弟弟十分喜欢外婆家的小白狗,我和弟弟便跟小狗玩了起来。可是,到了第二天,我和弟弟浑身起了红疙瘩。姥爷急忙带我和弟弟去门诊看病。医生说:“这是过敏所导致的。”这时,我惊呆了,我想:“千万不要给我打针啊!”医生说:“拿一瓶炉甘石洗剂涂涂就好了。”这时,我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我和弟弟涂了三天药后,红疙瘩慢慢地好了。
石榴
本报小记者(编号:010847)、市实验小学六·一班 武 越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石榴丰收季节,校园里的石榴树也把果实挂满了枝头。今天,这些咧着嘴冲人笑的石榴,终于成了囊中物,并很快就要进入同学们的口中了。
我们班要发石榴了!孙老师提前安排李亚琦在网上找了许多有关石榴的图片。图片中的石榴,个个大得很,而且每一粒石榴籽都通体发红,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一粒粒宝贵的红玛瑙。还有一个是罕见的黑红色,整个石榴又黑又红,个头也不小,好像一块黑色水晶。过了一小会儿,“校园石榴”终于发下来了。组长陶旭鹏给了我一块这一组中的大块头,块头大是好,但这块石榴的皮是青色的,仿佛在证明它还没熟透,再看看籽,只是除了上端的那一点红,其余的都是透明的,但反射了阳光后,变得熠熠发亮。“抠”下两粒尝尝,嗯,还可以,只是有一些微不足道的酸。
听孙老师讲,这些石榴是经过层层筛选才切好带来的。
学校送学生石榴,是学校对我们的关爱。只不过,这学校里的石榴,应该是我们六年级学生最后一次品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