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11月1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9]
刘念波:追求激荡的人生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70

后”,经历了社会的转型期。一方面,他们
没有“60后”那样的保守,另一方面,他们
   也没有“80后”那样的浮躁。今天的“70
   后”们,已经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现任
   花冠集团董事长的刘念波便是其中的佼
   佼者。
   从梦想做一名人民警察,到遵从父母意愿端起“铁饭碗”,再到突破自我进入商界搏击风浪,最终成就事业巅峰。刘念波用行动证明了:拥有激荡人生的人,定会写出充满跌宕起伏和扣人心弦的故事。
   破釜沉舟:打破“铁饭碗”
   1972年,刘念波出生在山东巨野一个普通家庭。对于出生在那个年代的男孩来说,做一名人民警察、飞行员、航天员或是科学家,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很小的时候,刘念波在心里就种下了人民警察的种子。
   这一梦想也为刘念波注入了奋斗的动力。1991年,刘念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东工程学院,学习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大学4年让刘念波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更培养了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但做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这一梦想始终萦绕在刘念波的脑际。于是,大学毕业以后,刘念波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济南某交警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在刘念波准备到交警队报到的时候,“还是回家来吧”,父母的召唤让身为家中长子的刘念波意识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回到家乡的刘念波遵从父母意愿考入巨野县经贸局工作。在这份于常人看来非常体面的岗位上,刘念波并没有打算捧一辈子的“铁饭碗”。
   1998年,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巨野县花冠酒厂负债7367万元,负债率高达244%,拖欠工人工资7个月,机器停转,生产瘫痪,酒厂濒临倒闭。当时,懂经营、会管理、敢说敢干的刘法来临危受命担任花冠酒厂总经理。
   身在经贸局的刘念波深知,让花冠酒业重新振兴,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责任。于是,刘念波向单位提出辞职,准备进入花冠酒厂施展抱负。他找到刘法来,希望能够获得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恰好刘法来正针对酒厂进行重组改制。而刘念波 “我想来干一番事业,不是试试身手”的回答,以及踏踏实实的态度打动了刘法来。
   经过深入的考察,刘念波被委任为花冠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在刘念波看来,这一次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像那句广告词——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儿。有时候,面临艰难的选择,必须敢于自断后路,对自己‘狠’,才能激发潜能。”
   这一年,26岁的刘念波开始了他的花冠生涯。
   学以致用:逼着自己进步
   进入花冠以后,刘念波积极研究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通过潜心筹划,出台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重新选拔领导班子成员,建立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了服务标准和员工守则,抓好人员培训,逐步形成了以“严、细、实”为特色的管理体系。在他的积极努力下,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厂容厂貌和基础设施得以大大改观。
   逐步理顺内部管理的同时,刘念波开始思考如何强化市场的拓展。为弥补相关市场营销知识的不足,刘念波利用工作之余勤补相关知识。在长时间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刘念波认为花冠要解决市场问题,首先要有系统的人才梯队,因为过去酒厂市场人员存在年龄结构偏老,缺少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更缺乏科学的营销策略。为此,刘念波一方面招聘大学生加入市场销售队伍,充实新的活力与理念,另一方面则对销售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通过创新的营销理念来打破过去固有保守的惯性思维方式。
   同时,刘念波基于对相关企业的考察,提出改变过去花冠酒厂沿袭的销售模式——即酒企依靠业务员对接代理商,转而自己亲自与所有经销商沟通,并派驻业务员到销售终端进行市场信息收集、统计,将经销商的市场资源变成花冠的网络资源。
   市场是检验效果的试金石,各种新的尝试让花冠从1998年到2002年销售额猛增十几倍。 (上)
  许 坤
  总第171期
  监制 李怀瑞统筹白云贵 韩奎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