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12月17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4]

考研,你是“学疯”还是“酱油党”

墙上满是培训广告,现在却吸引不了考研者的目光。没时间?没地方?真的横下一条心,这都不是事儿。自修室的座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抢手”。
  □本报记者 韩 波
   12月16日,距离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有10天。早上5点30分,冬日的天空还是漆黑一片,菏泽学院女生2号公寓楼里,“铃铃铃……”2011级学生王小婷的闹钟响了又响。“还不起啊!还不起!考不上研究生怎么办啊?”“考研党们”踌躇、痛苦、煎熬……在这场“持久战”中,有些变成了学习的“疯子”,有些却对考研越来越无所谓……
  从“学霸”到“学疯”,烦躁、抑郁还在“拼”
   一年来都处于备考状态的袁吉官,已经彻底超越了“学霸”的状态,现在被一起学习的同学称之为“学疯”。
   袁吉官的同学姜晓康告诉牡丹晚报记者:“进了图书馆,他会无视周围的一切,除了复习资料,他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每天早上,袁吉官总是第一个起床,为节省时间,他把早饭带在路上,边吃边走,中午回到宿舍打一桶水,便再回自修室。“自修室晚上9点多关门,他会跑到路灯下再学俩小时,真是令人佩服啊。”姜晓康说。
   刘娟报考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冷门专业,她每天6点起床,11点半吃饭,午休45分钟,下午学习到5点半,吃完晚饭,再从6点学习到9点,一整天都在围着考研转,晚上睡眠质量很差,还经常做关于考研的梦。刘娟说,她跟男朋友约好报考同一所学校,所以一定要考上!有一段时间,她看到课本就想吐,头晕恶心的现象经常出现。“现在距离考试还有10天,一定要“拼”了。”
   牡丹晚报记者采访获悉,考研学生睡眠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很多学生强打精神,把自己“控制”在书桌前,烦躁、抑郁、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也经常会发生。然而,不少考研学生仍然选择“拼”时间。
  从“学渣”到“学渣渣”,考研队伍从来不缺“酱油党”
   “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沦落为考研大军中的 ‘酱油党’,刚开始的‘信心满满’不知道去了哪里。”伏传伟谈起这半年的考研历程,不无感慨。
   他从年初开始准备考研,或许是战线太长,或许是有了新的理想,他开始在考研路上‘堕落’了。上个月,伏传伟赴北京参加了蓝媒汇上线暨媒体沙龙,与《人民网》《搜狐传媒》等媒体人交流。
   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缘于他主办的微信公众号 《青年特稿》。“考研不是我的全部,我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经历。”伏传伟说,“如果考研失利,我不会选择‘二战’,到传媒公司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其实,不少学生的心态跟伏传伟相似——不考研,不甘心;考研,又不是自己内心的选择。他们总是在考研与就业之间徘徊。
   “考研,就是为了碰碰运气,考不上就就业,无所谓。”刘志峰虽然每天也会到图书馆自修室学习,但明显“不刻苦”,有些同学开玩笑,说他从“学渣”变成了“学渣渣”。他对这种调侃并不在意,“几个月前,亲戚就给我介绍了一家不错的企业,考研结束我就到这家企业上班”。
  如果现在就能找到好工作,谁还会拼命去读研?
   采访过程中,牡丹晚报记者做了一个调查:“你为什么选择考研?”80%以上的受访者说,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如果现在就能找到好工作,谁还会拼命去读研?”张鑫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刚进入大四的时候,他也曾试着找过工作,转了多个人才招聘会,都没找到满意的。他决定考研,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找到理想的工作增加砝码。
   牡丹晚报记者昨日在菏泽学院采访时获悉,该校社会科学系2011级历史班36名同学,有17人报考了研究生。该校文学与传播系教师杨杰告诉牡丹晚报记者,近几年,该系学生报考研究生的比例没有太大变化,报考者大约是三分之一,其中考上的大约占一半。
   据市招办主任张克诚介绍,今年全市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2881人,去比年略有减少。报考研究生的绝大多数都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我市仅有菏泽学院一所本科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数量不会有太大变化,所以,研究生报考人数也不会有太大浮动。
   菏泽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光磊教授告诉牡丹晚报记者,考研对于本科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只是把考研当做就业的缓冲,这其实非常不明智,因为现在研究生就业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考研的目的必须明确,否则,朝秦暮楚、变幻不定、没有计划、方法不得当,都在这条路上走不通。最终耽误的时间、花费的金钱不少,成功的希望却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