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2月1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C13]

这些年俗,你知道吗?

本报记者 韩 波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习俗已经被忘却了。其实,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十五都是有讲究的,从吃穿、拜年祭祖,到走亲访友,咱们菏泽人的“规矩”可不少。昨日,牡丹晚报记者采访了菏泽市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民俗专家彭忠,他给记者说了不少的菏泽年俗。
  年除日
   年除日,民间俗称年三十,这一天的活动很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 (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贴春联,纸要大红,墨要黑亮,不仅要在大门上贴,而且二门、角门、屋门、灶房门等都要贴。倒贴“福”字,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放鞭炮,在古代,为了吓退“年”这种猛兽,人们在家门口燃烧竹节,随着火药的发明,火药爆竹取代了过去的竹节爆竹。
   点灯守岁,除夕夜有布灯习俗,叫做“树灯笼杆子”,全家团聚,饮酒叙谈,终夕不眠,叫做守岁。
   吃饺子,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家长首先起来,开大门前先放一挂鞭炮,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
   拜年,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然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邻居远拜即礼节性的拜访。
   初一早晨还有些特殊活动。一是照虚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红烛,掀起炕席照照,然后再把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驱逐黑暗,把邪气恶臭统统赶出去;二是压窗台,把年前用面粉做好的各种各样的面花于初一早晨放在窗台上,十分美观;三是“打秋千”,小孩子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嘱咐,攀着门栓打个“秋千”,据说这样能长得快长得高;四是放压缸钱,把一些硬币扔进水缸,据说放了压缸钱,一年不会干旱;五是丢盛虫 (蟠龙),初一早晨,女主人先要把年前用面蒸的盛虫放进粮囤和面缸之中,盛是剩的谐音,丢盛虫取“剩余”之意。
  拜岳走亲戚
   大年初二,青年男子要携妻儿去岳父母家送礼拜年。去的时候带两箱好酒,两大块猪肉,十斤果子(方言,指专门走亲戚用的糕点),两条好烟,另外还要水果若干。岳父那边一大早就准备饭菜,一般不少于16个菜,菜中三大件不可缺少,叫做“头碗鸡,二碗鱼,三碗羊肉不用提”。初三、四、五也是走亲戚的日子,只是随着日期的靠后,亲近程度也随之下降,有的人甚至不吃午饭就早早的赶回来了。
  正月初三小年朝
   正月初三称为 “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是 “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正月初四迎神
   正月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
  正月初五称破五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
  正月初六“送穷”
   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又称“穷子”。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七被称为 “人日”,亦称 “人胜节”“人庆节”,传说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
   郓城一带传说人日是玉皇大帝七姑娘生日,妇女在这天用秫秸、布条做一个“七姑娘”,扶着她先转井,再转碾台和磨台,边转边唱:“七姑娘,转井台,教俺绣花做绣鞋。”晩钣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用饺子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正月初八“谷日”
   这个节日习俗不多,主要有占谷和顺星。占谷:民间认为,这一天天气好,则这一年稻谷丰收,不好则年歉。顺星: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九“天日”
  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诞辰,有些地方俗称天爷生日。古人以九为尊,此日一般都是在立春的节气刚过,恰是“一阳初始”,有些地方,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也有的地方是在自家专设祭台。
  元宵节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是未婚男女相识的好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
   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猜灯谜,又叫 “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正月十六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走百病”在民间是很讲究的,必须是在特定时间进行,妇女们聚合在一起,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民间普遍认为,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摸钉”,是指到寺观烧香,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祈盼家庭人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