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3月0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9]

鲁派汉绣:被遗忘的文化瑰宝

鲁派汉绣,美不胜收垩鲁派汉绣技巧繁杂圯刺绣用的丝线十分讲究
  红色的披风十分抢眼
  旧时孩子戴的风帽
  本报记者 仝志华
   汉绣是刺绣的一种,是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而糅合出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绣法。汉绣的鼎盛期在清末民初,鲁派汉绣是汉绣的一个分支,主要活跃于山东一带。近年来,由于历史发展原因,鲁派汉绣逐渐凋零,已经很难一睹其风采。
   昨日,在牡丹区南城办事处张楼社区郭红的家中,记者有幸欣赏到那出神入化的鲁派汉绣技艺。
   50岁的郭红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见到记者,她热情地拿出以往的作品,或富丽堂皇,或充满生活气息,给人一种充实丰满的感觉,美不胜收。
   “鲁派汉绣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郭红说着,就坐在绣架旁开始展示技艺。
   郭红从3岁多开始接触鲁派汉绣。“那时,母亲去世了,我被姥姥接到家中,每天都看她刺绣。”郭红回忆说,当时,鲁派汉绣非常红火,她的姥姥是著名传承人,主要为二夹弦等古装剧团人员绣戏服。
   “刺绣用的丝线非常 ‘娇贵’,手上不抹油,摸上去就可能把线挂‘毛’。”郭红说,接触早,看得多,她也就比别人学得快。加上自己的美术功底,她很快掌握了鲁派汉绣技巧,并通过刻苦努力,学会了扣绣、锁绣、拉丝绣、长针绣等13大类130多种绣法。
   如今,人们对鲁派汉绣失去了热情,只有郭红等少数人还在坚持。“这是咱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再难我也要传承下去!”她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