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3月25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战友同学邻居“兄弟”齐伸援手,大爱云集感天动地

陈拥政(左)和许强跟着医护人员学按摩
   采访中,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张学民病倒后,汽车装潢门市只得关门。妻子潘凤既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又要打理眼镜店,无暇照顾丈夫。这样一来,张学民转到普通病房后,照顾他的重任就落在了弟弟张学斌的肩上。
   张学民出事后,他的发小兼邻居陈拥政和战友许强闻讯后,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张学斌精心照料哥哥的点点滴滴他们都看在眼里:“小斌每日衣不解带,在哥哥的病床前精心伺候,每两个小时翻一次身,三个小时鼻饲一次,从不懈怠。他不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了叩背、按摩等基础护理,而且掌握了口腔护理、切开后的气管护理等专业技能等,真是不简单!”
   正忙着给哥哥鼻饲的张学斌闻听,脸一红,补充道:“自己啥都学会了,就不用总麻烦护士了,多少还能省些费用;再说了,毕竟这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的,学会护理,等哥哥出院回家也好办。”
   这时,张彦苓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告诉牡丹晚报记者:“没想到孩子的战友、同学这么重情重义,自发为俺儿捐款6万余元不说,还轮流值夜班,隔三差五总来看望……”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这些战友、还有小民的同学、邻居前来探病时,看到小斌虽疲惫不堪、几近崩溃却不离不弃,深受感动,找来两张信纸当值班表,争先恐后写上自己的名字,此后便轮流来医院值夜班。”3月20日晚在战友张学民病床前值班的江波告诉牡丹晚报记者,“我和小民的战友有部分在外地工作,有一些还不知情,但只要听说了,都会前来探望。在外地工作的战友,春节回来只待了七八天,可他们都在病床前守了两三天,还拉着小民的手,含泪回忆一起当兵时的经历,希望能把他唤醒;在县城工作的,也纷纷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值班表,所以我们的护理大军正在逐步拓展。起初是两个人一起值班,现在每个人都能娴熟地帮小民翻身、鼻饲了,便一个人值一天。可即便如此,小斌也不舍得回去休息一天。”
   牡丹晚报记者看到,墙上贴着的两张值班表中已有30余个人名。见记者注意到病房墙上挂着的书法“金石为开”,江波忙介绍说,“这是小斌的表姐为他书写的,小斌特意挂在这里,就是为了勉励自己不离不弃。”
   张学斌的母亲王秀云也擦了擦眼泪,夸赞起小儿子:“他哥没白疼这个弟弟!”
   这下,张学斌更难为情了;“可别夸我!哥哥以前那么疼我,好好照顾他是我最好的报答方式。再说了,近5个月了,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单靠我自己的力量,或许早就坚持不下去了,哥哥也没有今天。”
   原来,张学民在该院ICU治疗期间,年逾七旬的王秀云也病倒了,和儿子一起住了院。张学斌分身乏术,又是这些亲如兄弟的战友、同学、邻居伸出援手,无微不至地替他照顾老母,让他感激涕零,也激励着他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
   “大家都照顾我,有时看我实在太累,都不忍心喊醒我。就拿江波哥来说吧,昨夜他值班,偏巧胃疼还闹肚子,我让他回去休息,他说啥也不走”。张学斌补充道。闻听此言,江波反倒不好意思了:“轮到我了,怎么能掉链子呢?”
   在医护人员和“兄弟”们的精心照料下,现在的张学民已不再发烧,各项生命体征都趋于平稳,状态越来越好。
   “医生说,哥哥苏醒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大家都在等待奇迹出现。”看着哥哥的脚动了一下,张学斌连忙轻轻按摩起来,一边对牡丹晚报记者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哥哥醒了,用轮椅推着他四处走走、看看……”
   对张学斌而言,任重而道远,毕竟上有老下有小,他本人也是下岗职工。他在思索,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