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3月30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亚洲,从2015年春天出发!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闭幕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时段获得浓墨重彩的推进。
3月26日至29日,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召开。
这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召开的又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继亚信峰会、APEC北京会议之后又一次中国主场外交。
表达中国诚意,传递中国信心,描绘亚洲愿景……来自49个国家、地区的政商学媒各界人士出席论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
世界聚焦亚洲,亚洲瞩目中国——会内会外,共同唱响“迈向命运共同体”的主题。
求同存异、休戚与共、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亚洲,从博鳌小镇迈向新未来。
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中国理念——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未来的深邃思考,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长远眼光
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听到了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思考: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合作发展,是中国人一贯的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周边外事工作座谈会强调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到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构建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外交倡导的重要理念和政策,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推进。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两年前,习近平以国家主席身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的话,至今仍然言犹在耳。
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28日下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多边格局中的新力量”分论坛上,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宣布:澳大利亚已经决定,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
俄罗斯、荷兰、巴西、格鲁吉亚、丹麦……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之时,恰值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止日前,会前、会上,不断有国家宣布申请加入,加上此前已宣布或递交申请的国家,亚投行成员国超过40个。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多国政要认为,从更广阔的全球视野看,亚投行是促进中国与亚洲等地区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努力的一部分。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再次向世人传递强烈信号——中国愿同各国携手同心,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中国方略——“一带一路”,中国方案,这是博鳌亚洲论坛的新航标,更是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合作共赢的新起点。
“世界经济展望2015”“互联网金融:自律与监管”“东盟共同体:一体化的新起点”……
这是一次思想的盛宴——77场正式讨论,包括2场全体大会、41场分论坛、6场圆桌讨论等,议题涉及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六大领域。
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碰撞;新概念、新思想,在这里不断涌现。但是如果说今年博鳌论坛的热词,毫无疑问是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用469个字符进一步阐述“一带一路”战略,表明了这一契合发展需要、顺应合作潮流倡议的初衷,更展现了“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的开放心态。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
“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从顶层设计上超越时空局限,针对区域合作最迫切的现实需求,立足自身发展和转型的比较优势,着眼中外利益最大交集,大手笔谋划和升级了经济外交、周边外交,一系列中国方略、中国方案陆续出台。
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已经紧密相连。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中国将向何方,是博鳌论坛讨论的热点,更是中外嘉宾关注的焦点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
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娓娓道来,向与会嘉宾详细阐释“新常态”的含义和意义。
“我们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增长率,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集聚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
“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
摆数字,讲道理,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论述,给人们以信心。
“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中方阐述立场、中国和亚洲以及世界各地交往的重要平台。”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如此评价。
“相信随着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发展,博鳌亚洲论坛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预测。
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事业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两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这样说。
这一次,他在博鳌表示:“只要我们大家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携手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未来,在前方;道路,在脚下。
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亚洲,从2015年的春天,出发! 据新华社
这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召开的又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继亚信峰会、APEC北京会议之后又一次中国主场外交。
表达中国诚意,传递中国信心,描绘亚洲愿景……来自49个国家、地区的政商学媒各界人士出席论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
世界聚焦亚洲,亚洲瞩目中国——会内会外,共同唱响“迈向命运共同体”的主题。
求同存异、休戚与共、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亚洲,从博鳌小镇迈向新未来。
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中国理念——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未来的深邃思考,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长远眼光
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听到了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思考: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合作发展,是中国人一贯的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周边外事工作座谈会强调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到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构建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外交倡导的重要理念和政策,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推进。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两年前,习近平以国家主席身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的话,至今仍然言犹在耳。
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28日下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多边格局中的新力量”分论坛上,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宣布:澳大利亚已经决定,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
俄罗斯、荷兰、巴西、格鲁吉亚、丹麦……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之时,恰值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止日前,会前、会上,不断有国家宣布申请加入,加上此前已宣布或递交申请的国家,亚投行成员国超过40个。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多国政要认为,从更广阔的全球视野看,亚投行是促进中国与亚洲等地区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努力的一部分。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再次向世人传递强烈信号——中国愿同各国携手同心,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中国方略——“一带一路”,中国方案,这是博鳌亚洲论坛的新航标,更是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合作共赢的新起点。
“世界经济展望2015”“互联网金融:自律与监管”“东盟共同体:一体化的新起点”……
这是一次思想的盛宴——77场正式讨论,包括2场全体大会、41场分论坛、6场圆桌讨论等,议题涉及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六大领域。
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碰撞;新概念、新思想,在这里不断涌现。但是如果说今年博鳌论坛的热词,毫无疑问是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用469个字符进一步阐述“一带一路”战略,表明了这一契合发展需要、顺应合作潮流倡议的初衷,更展现了“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的开放心态。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
“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从顶层设计上超越时空局限,针对区域合作最迫切的现实需求,立足自身发展和转型的比较优势,着眼中外利益最大交集,大手笔谋划和升级了经济外交、周边外交,一系列中国方略、中国方案陆续出台。
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已经紧密相连。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中国将向何方,是博鳌论坛讨论的热点,更是中外嘉宾关注的焦点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
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娓娓道来,向与会嘉宾详细阐释“新常态”的含义和意义。
“我们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增长率,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集聚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
“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
摆数字,讲道理,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论述,给人们以信心。
“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中方阐述立场、中国和亚洲以及世界各地交往的重要平台。”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如此评价。
“相信随着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发展,博鳌亚洲论坛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预测。
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事业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两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这样说。
这一次,他在博鳌表示:“只要我们大家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携手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未来,在前方;道路,在脚下。
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亚洲,从2015年的春天,出发!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