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3月30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C7]
市实验小学小记者习作专版
读《三国演义》有感
本报小记者(编号:010605)、市实验小学五·三班 康家宸
合上这本 《三国演义》,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下来。一场场无比精彩的战斗与故事;极有个性的人物,使我的大脑久久地难以忘掉。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 “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这两大战役了。
在这两大战役中,曹操与刘备的兵力都占优势,可双方都败了,曹操是被周瑜火烧了战船,而刘备则是被陆逊火烧了营地。虽然结果都失败了,但相比之下,刘备却远不如曹操乐观。想当初曹操在回城的路程中受到刘备手下的阻拦,但他却在危难时刻哈哈大笑,还笑着说:“北方还是我的。”而刘备在回去的路上没有人阻拦他,他却觉得自己无颜回到都城内,最后病死在了白帝城。这两个人都是失败,可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曹操的想法是乐观的,刘备的想法是悲观的。就像两个人走在沙漠里,两人同时看到了半瓶水,悲观的人心想:“就半瓶水,还不够我喝呢!”便走开了。而乐观的人却想:“这可是珍贵的半瓶水呀!这么多的水应该足够我走出沙漠了。”然后,他开心地喝了下水。结果没喝水的那个人渴死在了沙漠里,而喝下水的人则走出了沙漠。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乐观往往会给生活带来阳光,而悲观却让你对生活充满绝望。
一次有意义的实践作业
本报小记者(编号:010581)、市实验小学南校区四·六班 刘浩琰
今天,武老师布置了实践作业,课题是“关于零食”。
我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散发调查问卷、展开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了这次课题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近年来,零食的数量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零食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食品,在我们出游或班级搞活动时,零食俨然唱上了 “主角”,很多同学更是以零食为主食。于是,我把探讨的重点放在了“倡导大家合理食用零食”上,下面是我的研究成果:
第一,不要让零食“喧宾夺主”。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通过一日三餐获得,零食只能作为一种补充,不能替代正餐。
第二,合理安排吃零食的时间。儿童的代谢较成人快,在两餐之间,即上午九点、十点和下午三点、四点,可能会出现饥饿感。此时,可以适量地吃些零食来补充体力。
第三,选择有营养的食物作零食。比如,牛奶、酸奶、水果、肉松、蛋糕等。特别指出,薯片、话梅干、果脯、果冻等食品不但营养价值低,而且大多数质量不过关,不宜长期作为儿童的零食。
这次的实践作业让我对零食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要改掉不好的饮食习惯,合理食用零食,健康快乐地成长!
(指导老师 黄彦勇)
梅花
本报小记者(编号:110028)、市实验小学三·二班 吴卓然
一年四季中,会有好多种花开放,可我最喜欢的是盛开在冬天的梅花。
梅花有白色的、粉色的、黄色的……五彩缤纷,像一个个温暖的小公主,装点着寒冷单调的冬天。每年冬天,我总是去寻找梅树,轻轻走到它身边,闻一闻梅花的香味,心情就舒畅多了。梅花小巧玲珑,晶莹剔透,让人着迷。
有一首诗,我很喜欢,因为诗的名字是我最喜欢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我喜欢梅花,它不仅美丽,还不畏严寒。
植树
本报小记者(编号:010039)、市实验小学南校区一·四班 吕承烨
3月14日,我和爸爸坐大巴去狮克农场植树。农场里人山人海,大家都来参加“蓝天责任”活动。我等不及了,拿起铁锨就在舞台边上挖坑。我看到有人去领树苗,也迫不及待地跟着去。我终于领到一棵高高的梧桐树苗,大约有两米高。我先把树苗放到地上,继续挖土。这时,有人喊道:“不能在这儿挖坑!”我们就向植树区走去。
那是一个个用石灰撒的白点,一个白点就是一棵树的位置。开始植树了!我准备挖一个又深又宽的大坑,可是挖坑时太用力了,我的铁锹折断了。最终,大家一齐动手挖好了树坑。然后,我把树苗放进去,扶正,大家一起培土并踩实。爸爸去拎水,排队拎水的人很多,爸爸很长时间才回来,我们早已挖了三个树坑。水到了,我们赶紧给树苗浇水洒水,溅起的水花像一串串珍珠项链。饱饮了金津玉液的小树苗腰板挺得更直了。一阵春风吹过,树枝在微风的抚摸下摇曳着优美的身姿,仿佛向我招手致谢。
祝愿小树苗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狼图腾》读后感
本报小记者(编号:011009)、市实验小学南校区五·四班 王 舜
“狼是自由的象征、智慧的代表,是草原的主人,也是蒙古草原人心中最最崇敬的动物。”
狼作为一种反面角色,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残忍、凶恶、罪大恶极的形象。安徒生的《小红帽》就把狼过于凶恶化了。但《狼图腾》打破了先例:在活跃于草原深处的额伦牧场,两位知青打破了蒙古人的先例,将蒙古人既崇敬又痛恨的狼作为己养,气坏了当时老一代牧民毕格利。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过度开发与打狼行动,将美丽的额伦草场变为荒漠,天鹅湖也成了一片小小的水池。
那些外来的人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狼在蒙古人心中有着多么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位置。他们崇敬狼,又每年捕狼、掏狼崽。因为狼每年冬天捕杀危害草原的黄羊,又给人们送去了 “年货”。正如知青陈阵所说:“蒙古人崇敬狼而又捕狼,真令人费解!”
我们农耕民族为什么被列强欺负?作者也表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我们汉族所崇拜的龙图腾,是从狼图腾转变过来的,但我们的龙与狼截然不同。狼,自由无拘、平易近人、骁勇善战;而龙,专权专制、一人独舞、不切实际,这才是造成我们汉族软弱的根源!
《狼图腾》,一本震撼心灵的好书,诠释了草原狼的野性、自由、智慧。
本报小记者(编号:010605)、市实验小学五·三班 康家宸
合上这本 《三国演义》,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下来。一场场无比精彩的战斗与故事;极有个性的人物,使我的大脑久久地难以忘掉。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 “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这两大战役了。
在这两大战役中,曹操与刘备的兵力都占优势,可双方都败了,曹操是被周瑜火烧了战船,而刘备则是被陆逊火烧了营地。虽然结果都失败了,但相比之下,刘备却远不如曹操乐观。想当初曹操在回城的路程中受到刘备手下的阻拦,但他却在危难时刻哈哈大笑,还笑着说:“北方还是我的。”而刘备在回去的路上没有人阻拦他,他却觉得自己无颜回到都城内,最后病死在了白帝城。这两个人都是失败,可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曹操的想法是乐观的,刘备的想法是悲观的。就像两个人走在沙漠里,两人同时看到了半瓶水,悲观的人心想:“就半瓶水,还不够我喝呢!”便走开了。而乐观的人却想:“这可是珍贵的半瓶水呀!这么多的水应该足够我走出沙漠了。”然后,他开心地喝了下水。结果没喝水的那个人渴死在了沙漠里,而喝下水的人则走出了沙漠。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乐观往往会给生活带来阳光,而悲观却让你对生活充满绝望。
一次有意义的实践作业
本报小记者(编号:010581)、市实验小学南校区四·六班 刘浩琰
今天,武老师布置了实践作业,课题是“关于零食”。
我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散发调查问卷、展开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了这次课题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近年来,零食的数量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零食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食品,在我们出游或班级搞活动时,零食俨然唱上了 “主角”,很多同学更是以零食为主食。于是,我把探讨的重点放在了“倡导大家合理食用零食”上,下面是我的研究成果:
第一,不要让零食“喧宾夺主”。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通过一日三餐获得,零食只能作为一种补充,不能替代正餐。
第二,合理安排吃零食的时间。儿童的代谢较成人快,在两餐之间,即上午九点、十点和下午三点、四点,可能会出现饥饿感。此时,可以适量地吃些零食来补充体力。
第三,选择有营养的食物作零食。比如,牛奶、酸奶、水果、肉松、蛋糕等。特别指出,薯片、话梅干、果脯、果冻等食品不但营养价值低,而且大多数质量不过关,不宜长期作为儿童的零食。
这次的实践作业让我对零食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要改掉不好的饮食习惯,合理食用零食,健康快乐地成长!
(指导老师 黄彦勇)
梅花
本报小记者(编号:110028)、市实验小学三·二班 吴卓然
一年四季中,会有好多种花开放,可我最喜欢的是盛开在冬天的梅花。
梅花有白色的、粉色的、黄色的……五彩缤纷,像一个个温暖的小公主,装点着寒冷单调的冬天。每年冬天,我总是去寻找梅树,轻轻走到它身边,闻一闻梅花的香味,心情就舒畅多了。梅花小巧玲珑,晶莹剔透,让人着迷。
有一首诗,我很喜欢,因为诗的名字是我最喜欢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我喜欢梅花,它不仅美丽,还不畏严寒。
植树
本报小记者(编号:010039)、市实验小学南校区一·四班 吕承烨
3月14日,我和爸爸坐大巴去狮克农场植树。农场里人山人海,大家都来参加“蓝天责任”活动。我等不及了,拿起铁锨就在舞台边上挖坑。我看到有人去领树苗,也迫不及待地跟着去。我终于领到一棵高高的梧桐树苗,大约有两米高。我先把树苗放到地上,继续挖土。这时,有人喊道:“不能在这儿挖坑!”我们就向植树区走去。
那是一个个用石灰撒的白点,一个白点就是一棵树的位置。开始植树了!我准备挖一个又深又宽的大坑,可是挖坑时太用力了,我的铁锹折断了。最终,大家一齐动手挖好了树坑。然后,我把树苗放进去,扶正,大家一起培土并踩实。爸爸去拎水,排队拎水的人很多,爸爸很长时间才回来,我们早已挖了三个树坑。水到了,我们赶紧给树苗浇水洒水,溅起的水花像一串串珍珠项链。饱饮了金津玉液的小树苗腰板挺得更直了。一阵春风吹过,树枝在微风的抚摸下摇曳着优美的身姿,仿佛向我招手致谢。
祝愿小树苗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狼图腾》读后感
本报小记者(编号:011009)、市实验小学南校区五·四班 王 舜
“狼是自由的象征、智慧的代表,是草原的主人,也是蒙古草原人心中最最崇敬的动物。”
狼作为一种反面角色,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残忍、凶恶、罪大恶极的形象。安徒生的《小红帽》就把狼过于凶恶化了。但《狼图腾》打破了先例:在活跃于草原深处的额伦牧场,两位知青打破了蒙古人的先例,将蒙古人既崇敬又痛恨的狼作为己养,气坏了当时老一代牧民毕格利。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过度开发与打狼行动,将美丽的额伦草场变为荒漠,天鹅湖也成了一片小小的水池。
那些外来的人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狼在蒙古人心中有着多么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位置。他们崇敬狼,又每年捕狼、掏狼崽。因为狼每年冬天捕杀危害草原的黄羊,又给人们送去了 “年货”。正如知青陈阵所说:“蒙古人崇敬狼而又捕狼,真令人费解!”
我们农耕民族为什么被列强欺负?作者也表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我们汉族所崇拜的龙图腾,是从狼图腾转变过来的,但我们的龙与狼截然不同。狼,自由无拘、平易近人、骁勇善战;而龙,专权专制、一人独舞、不切实际,这才是造成我们汉族软弱的根源!
《狼图腾》,一本震撼心灵的好书,诠释了草原狼的野性、自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