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4月08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5]

如何预防存单变保单?

“存款变保单”事件屡见报端,却又屡禁不止。其实,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特别”词汇,能够帮助消费者辨认是否遇到了被推销保险的情况。
  听到“高于银行同期利息”要注意
   有消费者到一家银行存款,一名穿着制服的人上前搭讪,向他推销一款理财产品。该名人员向他介绍,收益比存款高。于是,该名消费者办理了这种分红型两全保险,每年交1.1万元,总共交了3年。当该消费者醒悟过来后,却被告知保险是10年期的,还有7年才到期,现在不仅3.3万元不能全部拿回来,还要亏1000多元。
   其实,对消费者而言,有制度上的保障必不可少,但消费者自身提高防范意识和技巧也很重要。消费者可从工作人员进行介绍时所使用的一些 “特别”词汇上去判断。当有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高于银行同期利息”时,一定要问清楚是储蓄还是保险,以防误买保险。此外,若听到例如“健康保障”、“零存整取”、“定投功能”之类的词汇时,更要提高警惕,因为这些词语往往都是销售保险和基金的专用名词。
  一定要看清合同的落款
   注意如下几点也可提前防止“存单变保单”问题的发生。首先要认真阅读合同,看清楚合同最后的落款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这是判断储户办理的是银行业务还是保险业务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辨别销售人员资质。主动询问保险销售者是否是银行人员,是否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警惕其他非银行工作人员的误导宣传。
  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