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4月2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6]

陈晓鸿:结缘牡丹30年

□牡丹晚报记者 郭卫东 韩 波
   陈晓鸿,1974年出生于牡丹区牡丹办事处于洼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酷爱绘画,八九岁时就表现出了独特的绘画才能。她织过地毯、卖过青菜……无论身在哪里,无论做何职业,她从未停止过绘画。经过多年努力,陈晓鸿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昨日,记者在曹州牡丹园见到了陈晓鸿,她刚刚画完一幅牡丹,在牡丹园书画院中,陈晓鸿的几幅大写意牡丹图《富贵天香》《舞春风》《花香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画风中所流露出来的潇洒大气、雍容华贵与和谐温馨让人赞叹不已。这位近年崛起的山东省书画届的著名青年实力派女画家,已与牡丹结缘30年。
   因工笔牡丹被艺校特招,因家贫而放弃
   陈晓鸿,1974年出生于牡丹区牡丹办事处于洼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酷爱绘画。小时候,只要看到小人书上的图画,年画上的人物,她都照着细心临摹;有时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穿着华丽的戏曲人物,她也过目不忘,凭记忆画下来。那时,村子附近有个美术厂出口蛋壳彩绘工艺品,几位同乡看到陈晓鸿无师自通的“画作”,就主动教她用笔、勾线、设色,渲染。陈晓鸿这才知道国画中有那么多技巧和知识,她便认真领会,刻苦研习。
   初中时,陈晓鸿的工笔画已远近闻名,尤以画牡丹闻名。某艺术学校来校招生,老师们一眼就看中了陈晓鸿的一幅工笔牡丹图,当即决定免试招她前去深造。可是,因为家境贫穷,陈晓鸿放弃了这个机会。
   做过服装卖过菜,艰辛生活却不舍放弃绘画
   初中毕业后,陈晓鸿和许许多多农村女孩一样,走上了打工——失业——谋生——结婚的艰难生存之路。她织过地毯、卖过青菜、做过服装……弱小的身躯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重压。“越苦越磨练我坚强的意志。”陈晓鸿说。无论身在哪里,无论做何职业,陈晓鸿从未忘记过绘画。工作之余,只要有空她就琢磨绘画,在地上随手拾起树枝画……晚上半夜醒来点上煤油灯接着画。
   “总有一天我要用我的画笔挣钱。”那时的陈晓鸿从没想过要成名成家,她一心只想画好。只要是拿到工钱,陈晓鸿就去买书,买笔,买颜料,如醉如痴地在画纸上编织着她的梦幻之国。
   尤爱“风中牡丹”,作品构图严谨,结构扎实
   为了能够精准地把握和表现牡丹的神髓,陈晓鸿完全投入到牡丹园的怀抱中。从春至夏,自秋到冬,花开花落,她或步行或乘车,每天必到曹州牡丹园,对牡丹生长的全过程做认真细致的观察,可谓“风斜画堂三更月,冷砚寒窗六年灯”。“我最喜欢的还是风中牡丹,反叶较多,枝干、叶茎多有显露,花冠多成侧势,动感较强且有抗争之意。”陈晓鸿向记者介绍说。牡丹在一年四季中每一点微小细腻的变化,每一丝生命的律动,都被陈晓鸿运用她的艺术慧眼所捕捉到,铭记于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陈晓鸿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构图严谨,结构扎实,设色清韵,刻画精微逼真,布局大方,整体画面柔和,气韵生动;写意画,用笔潇洒自然,大胆,用色古艳,稳重。
   近几年,陈晓鸿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美展并获奖,还被多部画作合集收录,被一些协会及国内外友人收藏。她本人也已成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孔子画院院士,曹州牡丹园书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