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4月24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B6]
去年献草图,今年做模型,热心市民耗时两年为中华路治堵支招
□牡丹晚报记者 赵德高
68岁的市 民 张 明信,是一位关注公共交通的执著老人。
去年,张明信观察到市中华路比较拥堵,耗时一年多设计了解决道路拥堵的草案。
4月22日,记者再次见到张明信时,他展示的不再是一张简单的治堵方案草图,而是一个有立体感的交通枢纽模型。
耗时一年多,治堵草图成为模型
“去年设计的是草图,现在做出模型了,一眼就能看明白如何治理中华路拥堵。”4月22日上午,记者见到张明信时,他即将组装完模型,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座地下、地面和地上车辆均能通行的三层立交桥。
“地下和地面只设计直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地上设计了一个圆形转盘,转向的车辆才可以通过。”张明信指着模型说,制作立体模型在春节前就着手准备了,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型。
记者与张明信交流,发现他比一年前对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更加自信。之前全部手绘的设计草图,他如今也开始用电脑设计了,一把大型三角尺和笔不离手,来了灵感就随时记上几笔。
张明信在市中华路与青年路交叉口附近居住十多年了,几年前开始发现中华路拥堵。“出门就看见拥堵,别说司机着急,我看着也难受。”张明信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琢磨怎样减少中华路拥堵。
为弄清道路拥堵原因,张明信乘坐公交车去拥堵的地方:一是听大伙为拥堵支招,二是通过实地“考察”为制图提供一手资料。时间长了,他还真发现了一些问题:“道路拥堵地段主要是十字路口附近,有红绿灯的地方车辆排的队伍更长。”找到拥堵的症结,他就带个马扎守在附近一个十字路研究解决办法。
张明信之前从事建筑行业,经常为邻居建房设计方案,思路和想法落实后受到称赞。基于这样的基础,他去年设计出一个治理道路拥堵的方案草图。
“我是根据楼梯的原理设计的,将平面交通改成立体交通,在每个十字路口建一个空中转盘,实现车辆无交叉通行。”张明信指着手中的设计图说,“南北方向车辆走地下车道,东西方向车辆维持当前道路原状,转向车辆则走上面的转盘,基本实现了无红灯无障碍快速畅通。”
为考虑细节,他多次亲身体验
“去年,我设计的治堵草图不完整。”张明信坦言,当初的设计主要考虑了车辆通行,行人和非机动车如何通行一直没解决。
为解决行人通行问题,张明信费了不少心思。“只要有空就拿笔画方案,有时晚上睡觉做的梦都是关于设计行人通行的草图。”张明信说,他还多次骑自行车在十字路口骑行体验。
有一次路过十字路口,张明信在排队的车缝中一下子找到灵感。“回到家,我就在图纸上设计出地下通行的方式,以解决非机动车出行的问题。”他说。他拿出设计的模型,让左邻右舍提意见。
“专家都想不出点子,你能解决?还是把这个问题交给主管部门吧,你一个老百姓是弄不成事的!”这是张明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虽然没争辩,张明信却赌了一口气,坚信一定能把想法展示出来。
为设计立交桥的坡度,张明信观察地下车库,设计了高度:长度为1:3的坡度。他感觉这仅是治堵可行的一个想法,最终解决方案还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具体考量。
专家:设计思路吸引人,但需专业机构评估
“车辆再增加一倍也不会拥堵,一个空中转盘就能让车辆动起来,还不用安装红绿灯。”就张明信设计的模型,中铁二十局第一工程公司丹阳路立交桥项目工程部部长党宝文昨日评价说。
“一位近70岁的老人,如此关注菏泽的交通事业,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党宝文说,观察张明信设计的模型,他感觉很有新意,有些地方值得借鉴,但从专业角度来说,模型设计没有使用规范指标,“一个方案从设计到成型必须要靠数据来支撑。”
就模型设计的坡度,党宝文感觉有些欠妥,丹阳立交桥设计的高度∶长度为3∶100,而模型为1∶3肯定很陡,如果在车辆密度较大的道路上使用这样的坡度非常危险。
“在外地见过道路地面下穿的实例,但地下、地面和地上同时通车的建筑还没见过。”党宝文说,设计的模型虽然在外观上新颖,但内部结构还需要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毕竟设计图案要有严格的比例和相应的规范指标。
68岁的市 民 张 明信,是一位关注公共交通的执著老人。
去年,张明信观察到市中华路比较拥堵,耗时一年多设计了解决道路拥堵的草案。
4月22日,记者再次见到张明信时,他展示的不再是一张简单的治堵方案草图,而是一个有立体感的交通枢纽模型。
耗时一年多,治堵草图成为模型
“去年设计的是草图,现在做出模型了,一眼就能看明白如何治理中华路拥堵。”4月22日上午,记者见到张明信时,他即将组装完模型,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座地下、地面和地上车辆均能通行的三层立交桥。
“地下和地面只设计直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地上设计了一个圆形转盘,转向的车辆才可以通过。”张明信指着模型说,制作立体模型在春节前就着手准备了,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型。
记者与张明信交流,发现他比一年前对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更加自信。之前全部手绘的设计草图,他如今也开始用电脑设计了,一把大型三角尺和笔不离手,来了灵感就随时记上几笔。
张明信在市中华路与青年路交叉口附近居住十多年了,几年前开始发现中华路拥堵。“出门就看见拥堵,别说司机着急,我看着也难受。”张明信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琢磨怎样减少中华路拥堵。
为弄清道路拥堵原因,张明信乘坐公交车去拥堵的地方:一是听大伙为拥堵支招,二是通过实地“考察”为制图提供一手资料。时间长了,他还真发现了一些问题:“道路拥堵地段主要是十字路口附近,有红绿灯的地方车辆排的队伍更长。”找到拥堵的症结,他就带个马扎守在附近一个十字路研究解决办法。
张明信之前从事建筑行业,经常为邻居建房设计方案,思路和想法落实后受到称赞。基于这样的基础,他去年设计出一个治理道路拥堵的方案草图。
“我是根据楼梯的原理设计的,将平面交通改成立体交通,在每个十字路口建一个空中转盘,实现车辆无交叉通行。”张明信指着手中的设计图说,“南北方向车辆走地下车道,东西方向车辆维持当前道路原状,转向车辆则走上面的转盘,基本实现了无红灯无障碍快速畅通。”
为考虑细节,他多次亲身体验
“去年,我设计的治堵草图不完整。”张明信坦言,当初的设计主要考虑了车辆通行,行人和非机动车如何通行一直没解决。
为解决行人通行问题,张明信费了不少心思。“只要有空就拿笔画方案,有时晚上睡觉做的梦都是关于设计行人通行的草图。”张明信说,他还多次骑自行车在十字路口骑行体验。
有一次路过十字路口,张明信在排队的车缝中一下子找到灵感。“回到家,我就在图纸上设计出地下通行的方式,以解决非机动车出行的问题。”他说。他拿出设计的模型,让左邻右舍提意见。
“专家都想不出点子,你能解决?还是把这个问题交给主管部门吧,你一个老百姓是弄不成事的!”这是张明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虽然没争辩,张明信却赌了一口气,坚信一定能把想法展示出来。
为设计立交桥的坡度,张明信观察地下车库,设计了高度:长度为1:3的坡度。他感觉这仅是治堵可行的一个想法,最终解决方案还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具体考量。
专家:设计思路吸引人,但需专业机构评估
“车辆再增加一倍也不会拥堵,一个空中转盘就能让车辆动起来,还不用安装红绿灯。”就张明信设计的模型,中铁二十局第一工程公司丹阳路立交桥项目工程部部长党宝文昨日评价说。
“一位近70岁的老人,如此关注菏泽的交通事业,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党宝文说,观察张明信设计的模型,他感觉很有新意,有些地方值得借鉴,但从专业角度来说,模型设计没有使用规范指标,“一个方案从设计到成型必须要靠数据来支撑。”
就模型设计的坡度,党宝文感觉有些欠妥,丹阳立交桥设计的高度∶长度为3∶100,而模型为1∶3肯定很陡,如果在车辆密度较大的道路上使用这样的坡度非常危险。
“在外地见过道路地面下穿的实例,但地下、地面和地上同时通车的建筑还没见过。”党宝文说,设计的模型虽然在外观上新颖,但内部结构还需要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毕竟设计图案要有严格的比例和相应的规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