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5月0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22]
斯诺克越来越大发,乒乓球越来越小气

乒乓球,路在何方

英国人的斯诺克,中国人的乒乓球
2015年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北京时间昨晨在谢菲尔德的克鲁斯堡剧院落幕,决赛在两位英国选手之间举行,最后宾汉姆击败墨菲夺冠,他也成为自1977年世锦赛落户这里后的第20位世界冠军。当然,其中17位是英国人。
   斯诺克,依然是英国人统治的运动项目。参加本届比赛的32位选手中,只有6人来自英国之外。
   就在宾汉姆夺冠的前一天,有134个国家和地区的546名运动员参加的第53届世乒赛单项赛在苏州落幕,中国队继续创造历史,赢得5个冠军中的四个半。有知名电视评论员声称,中国运动员的包揽是在摧毁乒乓球,甚至担心乒乓球将来会成为只是中国的球。
  斯诺克后来居上,乒乓球日渐萎靡
   其实据笔者多次采访外国知名球员波尔和萨姆索诺夫等知名球员,他们都认为赢不了球是自己的原因,根本不把问题归咎于中国;其次,包揽金牌并不是问题,关键是包揽的同时如何发展乒乓球,说到底,如果经营得好,乒乓球成为中国自己的球,也并不是什么问题。
   2014年,有25年历史的中国乒球公开赛在成都举行,144名球员参加,比赛的总奖金高达23万美元,合人民币143万。几个月后,第三届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同样在成都举行,参赛球员68人,总奖金60万英镑,合人民币600万元。现在世界排名前20的球员中,只有三人是非英国选手,可想而知,大部分的奖金也都落入英国球员囊中。
   当今管理台球类项目的协会一共有三家,其中世界台联并不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直到去年,他们才联合其他两家协会,申请让斯诺克成为奥运会项目。而乒乓球早在1988年就已经进入奥运会大家庭。与斯诺克相比,乒乓球绝对是个大项。可是,就在我们总是谦虚地发起“养狼”计划时,世界台联已经毫不客气地杀入中国市场,赫恩上台后的短短几年之内,国内的大型排名赛最多时就达到5个,占据所有排名赛的半壁江山,为世界台联贡献的奖金,达到总额的30%。
  乒乓球拥有巨大的产业蛋糕
   乒乓球不如斯诺克,不能怪别人。首先,我们看待一个体育项目的大小,过于按照欧美的标准,往往总看着别人的东西好,一边捐金于野,一边四处化缘;其次,任何一个体育项目,要想得到大的发展,必须要走向市场,将强大的比赛能力转换成社会影响力。
   乒乓球作为国球,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的传统必须受到珍视。我们应该让乒乓球成为一个产业,除了健身功能外,它可以带动就业,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让打球看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要做得好,外国球员和企业自然就会融入这个市场。乒乓球产业做大,乒乓球明星就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明星,跨国企业就会跟随着明星而来,这个市场也就自然成为全世界的市场。
   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斯诺克,学习它的掌门人巴里·赫恩过去40年来在推广斯诺克、钓鱼、拳击、足球、飞镖等很多项目中的成功理念。难怪他说过,中国人发展体育产业,必须有自己的巴里·赫恩,这句话看似傲慢,但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苏州世乒赛落幕之时,又有人吐槽下一届世乒赛单项赛只有德国杜塞尔多夫一个城市申办,悲叹乒乓球因为中国垄断带来的衰落。但几乎同一时间,赫恩再放狂言,他死之前绝对别想让这项比赛放到其他国家举行,因为它是谢菲尔德城市的命运共同体。这更让我们看到做好乒乓球市场的重要性,如果有了正确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再错误地悲叹和自卑,即使其他国家都不再申办,我们也可以霸气地将以后所有的世乒赛留在中国,何乐而不为? 王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