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6月25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8]

700分理科生三岁跟着姐姐去上学

多总结、勤反思、常交流,是他的制胜法宝
□牡丹晚报记者 敏静
  小资料
  姓 名:谢书猛高考成绩:700分(理科,裸分)毕业学校:菏泽一中学习体会:多总结,勤反思,常交流
  多总结、勤反思、常交流,是他学习的法宝
   6月24日20时许,菏泽下了一天的雨依然没有停下的迹象,记者驱车赶往牡丹区何楼办事处秦庄社区谢书猛的家中。听说记者要来探访,谢书猛的父亲谢全喜早早地站在门口守候。见到记者,他一边热情地拿出饮料和扇子进行款待,一边介绍正在书桌旁选择报考志愿的儿子谢书猛。
   谢书猛出生于1999年,是菏泽一中宏志班学生。个子不高、偏瘦、平头、小眼睛……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16岁少年,性格内敛,喜欢笑,不好意思时会搓搓手。
   说起今年的高考成绩,谢书猛笑着说,他并没感觉自己的成绩突出,只是比预估的分数高出了5分。
   “我查成绩时,母亲就在家里。得知我考了700分,她说不错,但对高考分数没有高低这样的概念。”谢书猛说,父亲在一家修理厂上班,他用手机短信的形式把分数发给父亲,但没收到回复。下班回到家,谢全喜说没想到他能考这么好。
   高考结束后,谢书猛去北京参加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成绩比较理想。究竟报考哪所学校,目前,他还没有决定。
   谈到学习的诀窍,谢书猛说,多总结、勤反思、与好朋友相互探讨,是他取胜的法宝。
  立大志、做喜欢的事,姊妹三人受益于父亲
   谢书猛有两个姐姐:大姐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护理专业;二姐就读于鲁东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谢书猛的父母是普通农民,父亲在汽修厂打工,母亲在家开小卖部,家庭经济十分拮据。
   谢全喜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一家人生活在牡丹区马岭岗镇谢集行政村。10余年前,为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夫妻俩带孩子迁移到秦庄社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为供养三个孩子读书,他和妻子节衣缩食。孩子们都比较争气,这是他最欣慰的。
   谢全喜1987年参加了高考,但没考上,成为永远的遗憾。因此,他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他从不逼孩子们学习,甚至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管不问。“咱没文化,辅导不了,只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谢全喜说,或许正是由于没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才让他们能够更自觉地学习。
   在培养孩子方面,谢全喜说他没什么经验,但从小就告诉他们:自己要有目标,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要立大志,不能常立志。”谢全喜说,从小立下一个大的志向,就奔着这个志向去努力,一定能做到。
  三岁嚷着要上学,他想当科学家
   记者了解到,谢书猛从小就爱学习。三岁那年,看着两个姐姐去上学,他十分眼馋,嚷着要去。父母无奈,便让他与两个姐姐一起去,本以为孩子新鲜,上几天就够了;但没想到,他就这么上下来了,如今还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
   谢书猛的母亲告诉记者,由于年龄太小,谢书猛上幼儿园时,被安排在第一排。有一次,他被同学从板凳上推下来,摔了腿,回家休养了几天,尽管如此,也没耽误学习,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年级。
   在谢书猛母亲的眼里,孩子们愿意学习,也都很争气。考虑到自己没什么文化,她只能尽力为孩子提供好点儿的生活条件。为此,她在家门口开了小卖部,经营烟、冷饮。夫妻俩全部收入加在一起,每月也只有两千余元。如今,儿子又取得优异成绩,他们准备空闲时回农村种地,为家庭增加些收入。
   “我想做科学家,研究原子。”谢书猛说,每个孩子都有清华、北大梦,他也一样。去年到北京旅游时,他曾到这两所学校参观,由于时间段,只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并没多停留。他希望有机会到北京的一些名校深造,圆自己做科学家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