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7月08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根据地
3、血粮
沙区最困难的时候,冀鲁豫行政公署副主任段君毅和杨得志见面了。段君毅一直活动在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区,对这一带群众的情况很熟悉,刚从延安回到边区。面对极端的困难,他说:“民以食为天,我已经要求其他县支援沙区,尽快为群众搞到粮食。”
杨得志说:“为了生存,为了保住抗日根据地,必须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段君毅走后不几天,行署在尚和县搞到一批粮食,要杨得志速派部队去押送。杨得志立刻命令民一旅旅长兼五分区司令员朱程带队前去。
不料运粮部队押送着50大车粮食,路过清丰县的宋村时,全被盘踞在那一带的顽军高树勋的部队劫走了。经过几个小时交涉,据点里的顽军不但不交出粮食,反而无理纠缠,说什么“粮食嘛,你吃我吃都一样。你们八路军不是讲联合吗?这粮我们先‘联合’了吧!”
当时,粮食就是生命,人民的粮食一粒也不能丢。
杨得志命令朱程:“你给我把宋村包围起来,限时要他们把粮食交出来。过时不交,就武力解决。”朱程带部队把宋村团团围住后,顽军还是不交。无奈之下朱程司令员下令,虎口夺粮。激烈战斗中,毙敌500余人,俘敌200余人,抢回了粮食。
但这一仗,我方30余名指战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粮食运到沙区,群众激动万分,纷纷跑来帮忙,卸车时看见不少粮食被伤亡战士的鲜血染成了红色。
群众哭成一片说:“自古都是兵吃民粮,而今民吃兵粮。八路军以血夺粮,这粮咱不能吃啊,咱留下来当种子!打了粮食跟狗日的鬼子干!”
4、血性
不论边区多困难,多危险,共产党人不退缩,不变节,救民于水火,永远和人民不离不弃,共渡难关!
1943年初,饥荒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蔓延开来。战胜灾荒,创造根据地军民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和对敌斗争同等重要的任务。运东地委召开了县委书记、县长紧急会议,确定了生产救灾的方针。
军分区派出103支分散的小部队,深入敌后,从敌人手里夺取粮食,并向士绅名流进行宣传,征集抗日公粮。同时,各级抗日政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大力进行互助合作运动。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和互助组,大力开展运输、打油、纺纱织布、熬硝淋盐、打井、挖渠、抢种等农副业生产,成立各种各样的合作社,并把“以工代赈”和贷粮贷种及进行重点救济结合起来,灾荒出现了转机。
初春,树叶、野菜刚冒出来,便被群众一采而光。有些政府工作人员由于饥饿,有时也去摘些树叶,挖些野菜充饥。运东专署专员谢鑫鹤看到后,立即进行了制止。
后来,军分区发出通知,严禁部队摘树叶,挖野菜,并将这件事提到与民争食的高度。谢鑫鹤专员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让部队饿肚子,他这个专员就是未尽职责。他找到各县负责人,尽一切办法,大力支援部队,并为部队筹集到一部分粮食和代食品。
这时,供给的多是用糠和树叶掺少量粮食磨成的面,蒸成团子,吃起来很难下咽。谢鑫鹤见大家吃团子时的为难样子,便玩笑似的讲了自己吃得下吃得快的经验,并当场示范。他咬了一口团子,狠嚼几下,然后喝口水吞下去。大家一试,效果果然很好。这时,有人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谢专员,管得宽,下管地,上管天,还管吃饭嚼和咽。”人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军民终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使运东根据地得以坚持和巩固,并逐步转入局部反攻。
鲁西第一行督察专员公署(即泰西专署)是鲁西地区出现的第一个抗日民主专员公署,张耀南当选为专员。
张耀南以自己模范的言行,影响和带动着同志们。
1942年正逢大旱,庄稼几乎断收,张耀南和同志们勒紧裤带,吃糠菜、树叶。有时,炊事员忍不住要给他加一点儿饭,他总是严厉制止,耐心劝说,坚持与大家同甘共苦,并一再教育同志们不许与民争粮。有一天晚上,张耀南实在饿坏了,在院子里捋了一把树叶填进嘴里,正巧被警卫员看到了,实在忍心不下,第二天,警卫员费了很大劲买了两个窝头放在张耀南的桌子上。张耀南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问题不在于你买的窝头!你买走一个,群众不就少一个吗,我们多吃一口,群众就要少吃一口,马上退回去。”
为减轻人民负担,机关实行精简,张耀南首先把妻子王芳精简为家属,断绝了供给。王芳就纺纱织布,生产自给,但仍然积极参加当地的妇女工作。她还当了义务 “炊事员”、“护理员”,为来往干部、战士做饭,为伤病员送饭、喂水,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为 “革命的老嫂子、老大姐”。
沙区最困难的时候,冀鲁豫行政公署副主任段君毅和杨得志见面了。段君毅一直活动在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区,对这一带群众的情况很熟悉,刚从延安回到边区。面对极端的困难,他说:“民以食为天,我已经要求其他县支援沙区,尽快为群众搞到粮食。”
杨得志说:“为了生存,为了保住抗日根据地,必须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段君毅走后不几天,行署在尚和县搞到一批粮食,要杨得志速派部队去押送。杨得志立刻命令民一旅旅长兼五分区司令员朱程带队前去。
不料运粮部队押送着50大车粮食,路过清丰县的宋村时,全被盘踞在那一带的顽军高树勋的部队劫走了。经过几个小时交涉,据点里的顽军不但不交出粮食,反而无理纠缠,说什么“粮食嘛,你吃我吃都一样。你们八路军不是讲联合吗?这粮我们先‘联合’了吧!”
当时,粮食就是生命,人民的粮食一粒也不能丢。
杨得志命令朱程:“你给我把宋村包围起来,限时要他们把粮食交出来。过时不交,就武力解决。”朱程带部队把宋村团团围住后,顽军还是不交。无奈之下朱程司令员下令,虎口夺粮。激烈战斗中,毙敌500余人,俘敌200余人,抢回了粮食。
但这一仗,我方30余名指战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粮食运到沙区,群众激动万分,纷纷跑来帮忙,卸车时看见不少粮食被伤亡战士的鲜血染成了红色。
群众哭成一片说:“自古都是兵吃民粮,而今民吃兵粮。八路军以血夺粮,这粮咱不能吃啊,咱留下来当种子!打了粮食跟狗日的鬼子干!”
4、血性
不论边区多困难,多危险,共产党人不退缩,不变节,救民于水火,永远和人民不离不弃,共渡难关!
1943年初,饥荒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蔓延开来。战胜灾荒,创造根据地军民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和对敌斗争同等重要的任务。运东地委召开了县委书记、县长紧急会议,确定了生产救灾的方针。
军分区派出103支分散的小部队,深入敌后,从敌人手里夺取粮食,并向士绅名流进行宣传,征集抗日公粮。同时,各级抗日政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大力进行互助合作运动。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和互助组,大力开展运输、打油、纺纱织布、熬硝淋盐、打井、挖渠、抢种等农副业生产,成立各种各样的合作社,并把“以工代赈”和贷粮贷种及进行重点救济结合起来,灾荒出现了转机。
初春,树叶、野菜刚冒出来,便被群众一采而光。有些政府工作人员由于饥饿,有时也去摘些树叶,挖些野菜充饥。运东专署专员谢鑫鹤看到后,立即进行了制止。
后来,军分区发出通知,严禁部队摘树叶,挖野菜,并将这件事提到与民争食的高度。谢鑫鹤专员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让部队饿肚子,他这个专员就是未尽职责。他找到各县负责人,尽一切办法,大力支援部队,并为部队筹集到一部分粮食和代食品。
这时,供给的多是用糠和树叶掺少量粮食磨成的面,蒸成团子,吃起来很难下咽。谢鑫鹤见大家吃团子时的为难样子,便玩笑似的讲了自己吃得下吃得快的经验,并当场示范。他咬了一口团子,狠嚼几下,然后喝口水吞下去。大家一试,效果果然很好。这时,有人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谢专员,管得宽,下管地,上管天,还管吃饭嚼和咽。”人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军民终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使运东根据地得以坚持和巩固,并逐步转入局部反攻。
鲁西第一行督察专员公署(即泰西专署)是鲁西地区出现的第一个抗日民主专员公署,张耀南当选为专员。
张耀南以自己模范的言行,影响和带动着同志们。
1942年正逢大旱,庄稼几乎断收,张耀南和同志们勒紧裤带,吃糠菜、树叶。有时,炊事员忍不住要给他加一点儿饭,他总是严厉制止,耐心劝说,坚持与大家同甘共苦,并一再教育同志们不许与民争粮。有一天晚上,张耀南实在饿坏了,在院子里捋了一把树叶填进嘴里,正巧被警卫员看到了,实在忍心不下,第二天,警卫员费了很大劲买了两个窝头放在张耀南的桌子上。张耀南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问题不在于你买的窝头!你买走一个,群众不就少一个吗,我们多吃一口,群众就要少吃一口,马上退回去。”
为减轻人民负担,机关实行精简,张耀南首先把妻子王芳精简为家属,断绝了供给。王芳就纺纱织布,生产自给,但仍然积极参加当地的妇女工作。她还当了义务 “炊事员”、“护理员”,为来往干部、战士做饭,为伤病员送饭、喂水,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为 “革命的老嫂子、老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