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7月30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7]

鲁西南鼓吹乐:乡野里“吹”出的艺术瑰宝

□牡丹晚报记者 志国
  遍地开花的鲁西南鼓吹乐
   “鲁西南鼓吹乐由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组成,现在以唢呐演奏为主,以由笙、笛子、梆子伴奏为辅。”近日,在菏泽市图书馆国学堂,单县鼓吹乐“杨家班”第五代传人、“田家班”创始人田向东对市民说。
   “唢呐之乡”单县位于鲁苏豫皖交界处,县内的鼓吹乐有自己突出的艺术特点,演奏形式主要有行进演奏(用于迎亲、送葬及节日嘉庆场合)、坐场演奏(乐手围坐在桌子四边,边吹边打,常演奏些大曲牌或咔戏)。
   田向东表示,在长期发展中,鲁西南鼓吹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流传在单县的鼓吹乐,既保留了鲁西南鼓吹乐粗狂、豪放的风格,又吸收了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清新、细腻的韵味。单县境内唢呐艺人云集,有70多个唢呐班,几乎遍布所有乡镇。
   目前,鲁西南鼓吹乐在单县大体分4大家:西南部浮岗集镇王楼西村的“徐家班”;南部黄河故道边“郜家班”;城东与江苏丰县相邻的张集镇田老家的 “杨家-田家班”;城西的“高家班”。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单县鲁西南鼓吹乐除了演奏外,还附有特技表演,如“口中喷火”、“鼻孔插钢钉”等。
  从艺术兵到“田家班”创始人
   田向东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鼓吹乐生涯。
   1965年,自幼崇拜民间音乐的田向东拜知名唢呐艺人杨玉仁为师,成为鼓吹乐“杨家班”的第五代传人。严师出高徒,在杨玉仁的严格要求、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从学徒逐渐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唢呐艺人。
   1973年,田向东应征入伍,在湖北373部队文艺团体担任民乐队里唢呐、笙的演奏。他常年跟随部队去北京、四川、重庆、郑州、徐州等地演出,增长了见识,并对创作提供了极大帮助。
   1978年底,田向东退伍返乡,与师兄田素成等人组建了唢呐班,奔波于江苏丰县、安徽砀山、济宁金乡等地的乡村参与农村红白事的演出。由于在部队长期的锻炼,他的演奏技艺广受好评。他对传统曲目进行创新,也加入了民间的一些杂耍,如“张嘴喇叭龇牙笛”、“钢钉贯鼻”、“铁丝穿舌”、“火烧葡萄架”等。经过几年奔波,他成为出众的唢呐艺人,吸引了慕名前来的许多学艺人,在1987年组建了“田家班”。
  政府帮扶,让鲁西南鼓吹乐走出农村
   为了保护鲁西南鼓吹乐,从1990年开始,单县政府调查、搜集、录像和整理后进行推广,并在15年里多次提供资金支持,举办了五届唢呐比赛,每年春节、元宵节组织优秀唢呐班在街头义演。
   单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 “单县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办公室”,把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规划中。
   通过多年的推广,鲁西南鼓吹乐从偏安一隅到现在受到各地市民的接受与喜爱。例如田向东和他的“田家班”,多年受邀到各地演出,均受到热烈追捧。田向东也受到全国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曾对其进行专访。2007年,首届山东省农民文化艺术节决赛在嘉祥举行,“田家班”获金奖。2008年4月,在省文明办、文化厅、山东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地方文艺大赛中,“田家班”获得最佳表演奖。
   虽然鲁西南鼓吹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田向东表示,目前他感觉还存在一些不足。
   “我感觉最大的问题是人员青黄不接:有造诣的艺人年龄比较大,像我都已经63岁了,虽然孩子们都传承了我的技艺,也相对有了些成绩,但远远不够。愿意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多吃不了这个苦。”田向东表示,除了人才储备不足外,还有部分优秀曲目因为保存不善,面临失传;同时,虽然演出人员不少,但参差不齐的质量容易让听众产生误解。
   “不能为了挣钱就仓促登台,这是对艺术的不尊重。”田向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