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8月25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9]

王新勇:菏泽征信业的拓荒者

□本报记者 韩 波
   在当今社会,说 起 征信,大家几乎都有所了解,然而十多年前,征信在人眼中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从那时开始,王新勇就开始涉足征信行业,到现在已经有12年的时间。昨日,牡丹晚报记者对话菏泽征信业的拓荒者王新勇,探寻他十多年来的创业历程。
   初涉催花牡丹行业,赔了几十万元
   今年43岁的王新勇有着山东大汉的标准体形,骨子里也有着山东人不服输的个性,从辞职下海的那一刻起,他就从未退缩过。“我开过工厂,跑过保险,干过建筑,刚一离开单位的时候,什么都尝试过,不能说有多少经验,教训倒是不少。”回想起20年来的创业路,王新勇感慨万千。
   2003年,王新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牡丹行业,并通过朋友介绍准备“五一”期间到广州举办牡丹花展。基于对王新勇的信任,对方预付给他8.7万元的款项,可是等王新勇找到牡丹种植户的时候,他们却不敢做了。原来,受技术限制,花农很难保证牡丹能够在“五一”期间绽放,这给王新勇出了个不小的难题。但他没有放弃,找到了牡丹研究所的专家,经过商讨,大家建议用冷冻恒温车把牡丹运到广州。可是到了广州以后,气温突然超过30度,根本不适宜牡丹生长,叶子和花都蔫了。王新勇跟几位牡丹专家进行研究,最后把牡丹的叶子去掉了一部分,保证了牡丹花的水分不流失,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次,王新勇小赚了一笔。
   然而,在2004年春节,王新勇带着上万盆催花牡丹再次来到广州的时候,却赔了几十万元。“当时选择在东莞做牡丹展会,谁也未曾想到,东莞的很多市民对牡丹花并不了解,花钱看花展的人寥寥无几。”王新勇说起当时的情况仍然十分伤心。为了减少损失,王新勇及时转到深圳做花展,在朋友的帮助下,回笼了十几万元资金,但这一次他仍然赔了几十万元。
  转向征信业10年无赢利
   “牡丹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我一心想要把牡丹产业做大,后来去的一次机会,我接触到征信行业。我当时就确定,这一辈子就做好两件事,牡丹跟征信。”王新勇说。
   2003年9月,王新勇与北京一家征信公司签订了协议,成立了菏泽绿盾征信业务有限公司,开始在菏泽从事征信行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王新勇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现在,卖油条的不吃自己做的油条,卖馒头的不吃自己做的馒头,这种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而且是一种恶性循环,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成了失信现象的参与者和受害者。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加入征信系统的原因。
   王新勇表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导致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盛行,“苏丹红”、“毒大米”、“瘦肉精”、“注水肉”、“地沟油”等现象让人触目惊心,人们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伤害,在消费、就业、合作、交易、信贷、签约等商务活动中,非常注重查询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以决定与哪家合作,这便是11315征信系统给企业带来的一种保障。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对征信系统都是理解的,甚至会有抵触情绪。刚开始从事征信行业的时候,政府还缺乏相关的法规保障征信行业的运作和发展,王新勇走过了近10年艰难的创业路,在这10年里,他的公司几乎没有赢利。“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我就不会放弃。相反,我开始做其他生意,把挣的钱一次次投入到征信行业里,我相信,征信行业的春天一定会来到。”王新勇说。
   让征信成为 “国之公器、民之保障”
   “公众面对众多的品牌代理网点,往往难辨真假,如果有一套系统或机制,公众可通过其轻松地查询出某品牌在本地区所有的网点和门店,就为假冒伪劣产品戴上了‘紧箍咒’,而11315征信体系就能做到这一点。”王新勇举例说。而这只是11315的一个功能而已,该系统作为一个第三方社会征信平台,秉承 “客观,中立,第三方”的征信原则,依法采集企业的银行信贷信息、企业运营信息、交易评价信息、行业评价信息、媒体评价信息和政府监管信息,整理保存加工成企业的信用档案,供大众免费查询。目前,11315已录入全国5000多万家企业的10亿多条信用信息。
   目前,菏泽市有95%以上的企业已纳入11315征信系统。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由单一区域、单一部门、单一行业对企业评价的局限性,客观、公正、全面地记录了企业的真实、动态信用状况。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及民间借贷公司规避了风险、减少了损失。“11315目前已经具备了大数据框架模型,今后要加强与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的合作,并依托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王新勇对征信业的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