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9月1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2]

根据地

1946年9月,湖西大众报报社正式拉起大众武装宣传队。队长是报社副社长张涛,报社副政委杨明奎任指导员,其他编辑、记者、誊写、炊事员等共二十一人,人手一枪。同志们离开彭堂,开始写标语、作宣传,跃动在单北、成武、巨南之间。
   一次,大众武装宣传队和湖西第一武工队凑巧同住一村。张涛、杨明奎商量了一下,考虑到武装宣传队武装斗争经验不足,子弹无来源,单独活动、生活也有困难,产生了同李汝泰的武工队合并的想法。
   张、杨作为“文工队”的代表主动找李汝泰商量合并事宜。李汝泰一拍大腿:“好啊,咱枪杆子、笔杆子一起战斗,威力更大!”
   第二天,两队同志便同灶吃饭,成了一个战斗集体。
   从此武工队的任务变成了综合性的战斗、侦察、宣传、土改、敌工等,总的任务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稳定民心,侦察敌情,打击敌人,镇压还乡团等。
   武工队不但持枪能打仗,而且张口能宣传,动笔能写宣传品。武工队队员,除每人有一支枪外,还带有毛笔、刷子、石灰筒、纸张等宣传工具。每到一地就编写传单、标语、墙字。为便于群众接受,还编写诗、歌,如“聪明地主远打算,不倒地,免难看”,“农协会,别泄气,不退粮,不退地,八路军就要来了,胜利一定是咱的”。这些诗歌有时用石灰写在墙上,有时用纸写成小传单,到处张贴散发。
   湖西第一武工队有三支枪:钢枪、笔枪、舌枪。武工队走到哪里,哪里有它的枪声在怒吼;哪里留有它的墙字、墙报、街头诗等大批新颖的宣传标语;哪里的人们会听到共产党人思想的声音。
   农集,是不用召集的农民大会。这是文工队最好的广播台。在这种场合下,农民听讲,可减去地主们对他们的恐吓,是适合游击区的宣传方式。这点儿平凡道理,被湖西第一武工队的文工队员发现了,凡有农集,都去进行突击宣传。老百姓口口相传:咱们的部队没有走!共产党没有走!
   逢农集,“文工队员”也随着人们开赴集市。集市的人满了,张眼望去,黑压压一片,那是一个千头巨人!
   “文工队”设六个讲台。每台分两个人维持秩序,其他人在外边警戒。
   我们的部队在哪里打了胜仗,哪里的恶霸地主被镇压了,一条条地说下去……农民听入神了,渐渐地蹲下去,坐在自己的布袋上。看样子,像洋学堂的学生在听讲。讲完了,恋恋不舍地围到广播员跟前,招呼吸烟、喝茶。
   赶集的人回到家里,得意地向亲人和邻居传递着武工队的声音。很快波及周围百里乡村。
   1946年10月间,蒋军“胜利”的风头正盛,武工队白天隐蔽起来,夜里,家家户户村民关上大门,处处静悄悄。号称“夜里欢”的第一武工队,抓住这个时机,五六人一组,进至各村,选择宅子集中之高处对夜空高喊:“老乡们!老大爷们!会员们!……八路军来了,八路军讲话了。地主老财们,要留后路……八路军不会离开这里……”一夜,喊遍十多个村庄。
   次日早,敌人的乡长、保长、情报员、特务等都慌忙到区部报告情况。弄得敌人上上下下都惊恐不安,不敢轻易外出。
   蒋第五军二次北犯,在单砀公路上的郝庄、龙王庙等地安了据点。它便成了武工队“三支枪”一齐射击的靶子。
   蒋第五军的逃兵天天不断,武工队从他们嘴里了解了敌人的军事部署和士兵的生活状况,编成传单,配上上级印发的对敌军宣传品,到五军据点内去张贴。
   一天黄昏,侦察员送来一个蒋军逃兵,他是第五军二百师六百团三营七连的士兵,家在四川。一见面,显得特别亲热,问他开小差的经过,他说:“我早就想跑,不敢跑,那天路过龙王庙,见了你们的传单,说优待开小差的弟兄,我又问老百姓,他说真的,又往北走了两天,我得空便开了小差,知道这里有八路军,我才到这儿来的。”
   莱芜战役我军全歼七个师的大捷,武工队利用集市和驻村大力宣传,大家还不解渴,“到城里去宣传一下,叫蒋军看看咱的厉害!”大家写好传单,提着满满两筒浆糊去了单县城。
   单县矗立的春秋阁门楼上,敌人驻着一排人。“文工队”的同志贴完标语,走到春秋阁门下,敌哨兵发觉了,惊慌地连喊几声,同志们顺着南墙,一拐墙角,撤退了,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天拂晓,城门还没开,赶集的人进城了。人们看见八路军的捷报和传单,喜在心头,四下传播。
   十冬腊月,天寒地冻。刚从锅里盛出的热浆子,走不了几里路便结成了冰块。怎样保护浆子,一时成为大家钻研的问题。有人提议:在浆筒底下设一个火炉,但没有那种条件。后来,杨步胜同志精心地给它做了一个厚厚的棉套,又制了一个棉盖,看起来像一个照相机或书包之类。谁见了都觉得有趣,但“数九寒天”浆子还是冻结。最后,队员们干脆把冰浆糊捧在手心里暖化。两名队员就用这种方式去成武城关完成了宣传任务。虽然手被冻麻了,但他们像冬天孩子们玩雪球一样的高兴。
   活动在遥远敌后的武工队,与上级的联系极其稀少,全凭“自力更生,大家创造”。各分队设有民运组,在驻村群众中调查了材料,汇报给政工组,政工组根据调查材料,写成街头诗、传单等对群众的宣传品。捉到俘虏、逃兵,搜集起材料,写成对敌军的宣传品。没有印刷工具,大家一起抄写。每张宣传品的产生,从调查材料、编写、誊写、抄写到散发,都是经过许多同志花费了血汗而完成的。武工队犹如一部制造宣传品的完整机器,运转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