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10月14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5]
牡丹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本报讯(通讯员 王付明郜玉华 李得安)今年以来,牡丹区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深入实施“1446”工程,突出抓好“六项工作重点”,全力打好“六大攻坚战”,努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6亿元,增长16.8%,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
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全力打好“六大攻坚战”,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驱动力。该区突出抓好六项工作重点,加快推进牡丹新城区、中心老城区、临港经济区和民营经济试点区建设。围绕城市北进,重点打造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了中国牡丹园、冠宇牡丹园。围绕城市南跨,重点打造了万福河商贸物流区,新建了滨河南路、滨河北路,提升了220国道,配套了绿化、亮化和基础管网,为万福河两岸开发和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项目建设扩大投资、扩充增量、增添后劲,突出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重点项目逐个建立班子,强化调度督导、严格考核、跟踪推进,促进项目早签约、快建设、早投产。新签约风力发电、银象曹州城等项目45个,新开工红星美凯龙、济铁物流园等项目28个,在建过亿元项目97个,建成运营天华电商、枫叶正红、毅德商贸城等项目14个。
着力挖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加快推进中华祖源文化产业园、黄河文化旅游风景区、临济佛教文化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规划建设。结合全市“一河一带”的项目构想,发挥牡丹特色旅游品牌效应,努力打造 “三片三区”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带,形成了一批特色镇、特色村、特色园,累计接待游客42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
着力抓好民生改善,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实施了30项民生工程,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78%以上。大力推进了精准治污、精准扶贫,全力推动农村改水和教育改薄,深入开展了“三严三实”和双联双创活动,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全力打好“六大攻坚战”,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驱动力。该区突出抓好六项工作重点,加快推进牡丹新城区、中心老城区、临港经济区和民营经济试点区建设。围绕城市北进,重点打造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园,建成了中国牡丹园、冠宇牡丹园。围绕城市南跨,重点打造了万福河商贸物流区,新建了滨河南路、滨河北路,提升了220国道,配套了绿化、亮化和基础管网,为万福河两岸开发和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项目建设扩大投资、扩充增量、增添后劲,突出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重点项目逐个建立班子,强化调度督导、严格考核、跟踪推进,促进项目早签约、快建设、早投产。新签约风力发电、银象曹州城等项目45个,新开工红星美凯龙、济铁物流园等项目28个,在建过亿元项目97个,建成运营天华电商、枫叶正红、毅德商贸城等项目14个。
着力挖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加快推进中华祖源文化产业园、黄河文化旅游风景区、临济佛教文化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规划建设。结合全市“一河一带”的项目构想,发挥牡丹特色旅游品牌效应,努力打造 “三片三区”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带,形成了一批特色镇、特色村、特色园,累计接待游客42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
着力抓好民生改善,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实施了30项民生工程,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78%以上。大力推进了精准治污、精准扶贫,全力推动农村改水和教育改薄,深入开展了“三严三实”和双联双创活动,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