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11月2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3]

这里种地,独辟“硒”径

牡丹晚报记者 冯 锴
   曾几何时,“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能够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越来越多的富硒食品摆上人们餐桌。
  富硒面粉远销“北上广”
   11月18日下午,东明县马头镇工业创业园区的益康源食品有限公司仓库门口,工人们忙着将一箱箱挂面和面粉装上货车。
   在订货单上,记者注意到,这些面粉和挂面都是广东省东莞市一家超市订购的。马头镇是东明县最南端的一个偏僻乡镇,远在广东的一家超市为何千里迢迢来这里进货?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这可不是普通的面粉和挂面,都是我们生产的富硒食品!”东明益康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国兴自豪地说,“我们的面粉硒含量每公斤高达226微克,完全达到了富硒产品的标准。富硒面粉不仅口感好,更重要的是硒含量比平常的面粉高得多,因为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多方面重要作用,比如如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等……”马国兴掰着手指头一条条介绍硒对人体的作用,很难想象,农民出身的他接触到硒也不过三四年时间,现在的他俨然成为专家了。“我们差不多天天都要发这么多货,大多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而记者之前已经品尝使用富硒面粉制作的馒头,相比平常所吃的馒头,这种馒头口感十分劲道,嚼劲十足,再加上丰富的硒含量,或许是能远销“北上广”的原因。而这里的富硒小麦吸引的不仅有外地的销售商,在牡丹晚报记者采访的当天,山东省电视台也来了几名记者对这里的富硒小麦进行采访。
  菏泽农民建起国内首家富硒面粉厂
   马国兴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之所以在国内几大城市打开市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起步早,是国内首家富硒面粉加工企业。
   马国兴退伍后就成了一名农民,2008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带头成立了一家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的发展一直是困扰他心头的难题。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对富硒山药的报道,说的是山药种植过程中通过人工富硒作业,不仅使山药增产,而且产出的山药中硒含量显著增高,价格也比普通山药高出许多。之后,马国兴心中一动:小麦种植过程中进行人工富硒是否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咨询了多名专家后,马国兴说服合作社一批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用3000亩地开始了试验,在种植过程中通过多次喷施有机富硒液肥达到人工富硒的目的。到了2012年的麦收季,3000亩试验田喜获丰收,平均亩产量比其他地块高出100多斤,而经过专业机构检测,这3000亩小麦中的硒含量达到富硒产品的标准;而在生长过程中,相对普通小麦,进行人工富硒的小麦也表现出了生长旺盛、株高、杆壮的特点。“后来又经过改良,现在富硒小麦亩产一般都能在1200斤以上!”马国兴说。
   然而,在谈妥一家面粉厂对小麦进行加工后,又一个问题摆在眼前,他们送去的15万斤小麦最终只磨出了5万多斤面粉。原来,面粉厂机器里在磨普通小麦时里面有不少残留,要想得到纯正的富硒面粉,必须先消耗一定量的富硒小麦将普通小麦“顶”出去;磨完面粉后,机器内也不可避免地残留相当一部分富硒小麦,两次的消耗导致了出粉率不尽如人意。
   于是,马国兴又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建立面粉厂专门加工富硒小麦。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面粉厂建成后,竟成了我国首个富硒面粉加工企业,还被山东省富硒委评定为富硒小麦种植专业基地。
  马头镇的“硒”望
   “参加合作社,种上富硒小麦,一亩地能多收入好几百块钱呢!”站在自家麦田里,望着绿油油的麦苗,东明县马头镇小康寺村村民王州俊向牡丹晚报记者算了一笔账。
   王州俊是合作社的一名社员,他向记者介绍,他们社员种植小麦的种子、肥料等都是合作社统一采购,价格比外面便宜不少,每亩所需种子的投入就能省下50元左右,肥料又能省下20元左右,而在小麦收获后,他们可以直接卖给合作社,每斤的价格也比在社会上出售高出2角钱左右。“就像今年小麦价格不高,外面一斤还卖不到1块钱,合作社收的是1块1毛多,一亩地就比其他人多卖200多块钱,俺庄上没种富硒小麦的看着都眼馋了……”王州俊乐呵呵地说。
   种植富硒小麦让王州俊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可他也有遗憾。王州俊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只是对小麦种植进行了人工富硒作业,还没有发展玉米、大豆等其他作物,他盼望其他作物也能像小麦一样借“硒”升值。而马国兴同样有遗憾,目前企业拥有日处理小麦300吨的能力,但目前马头镇富硒小麦种植面积不到3万亩,所产小麦对企业来说远远不能“解渴”,他也盼望着富硒小麦的种植面积能更大。
   “富硒事业”对农民来说,能够达到增收的目的,又能为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东明县马头镇党委书记陈东明向牡丹晚报记者介绍,通过对富硒小麦种植的探索,镇里已看到未来的前景,对富硒事业肯定会大力推广。
   陈东明有一个愿景,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将马头镇打造成为“富硒第一镇”,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