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12月2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9]

赵红星:食品行业里“淘金”的下岗职工

□牡丹晚报记者 郭卫东 韩 波
   从 国企职工,到投资酒厂、开办木板厂,再到办食品厂,一路走来,赵红星经历的磨难不是常人所想象的。昨日,牡丹晚报记者采访了鄄城县工商联会员、鄄城县好尔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红星。
  进村收树,一天喝20斤白开水
   1992年赵红星来到鄄城县一家国营酒厂做销售工作,但是随着销售额不断下滑,酒厂很快处于停产状态。
   一个毛头小伙子就这样从厂里走了出来,面对未来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就与朋友商量干点什么,由于以前有酒厂的工作经验,开酒厂成了第一首选,但是因为经营问题,而没有继续下去。
   1997年,他选择了投资木板厂,专门制作菜板、菜墩。无论春夏秋冬,他都要骑着三轮车到村里收树。
   “收的树木都是柳木,得牟足了劲才能抬起来。炎热的夏天,每天得喝上20多斤白开水才能维持身体的需要。”赵红星说。
   那时候,所有的树木都需要自己装卸车,卖家是不管的,但是赵红星从没觉得累,干得非常卖力。生产出了菜板、菜墩,销售还得靠自己,由于赵红星本身就是业务员出身,所以跑起市场来比较有经验,菜板的销售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老板兼业务员,一人曾跑遍全国市场
   根据对市场的考察和把握,赵红星发现食品行业比较有前景。2003年,他投资50万元建设了鄄城好尔食食品有限公司,专门做鸡、鸭、鱼等的包装类食品。
   做过多年销售的赵红星对产品质量看得很重,他专门聘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师傅负责产品质量问题,在大家的努力下,做出来的食品,口感不错。
   下一步就是销售问题了,这个倒是难不住他。 从投产开始,赵红星就一心扑在销售上。
   “那时候,刚刚建厂,业务员也聘请不起,我只好自己做销售的活。”赵红星说。
   之后,他坐上火车,南来北往,四处找销售商,与代理商谈合作,由于没有钱买卧铺票,只好买硬座票、无座票。
   一年的时间,赵红星跑遍了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北方区域基本上都找到了代理商。
   从2010年开始,赵红星开始专心做海产品的加工制作。据赵红星介绍,现在制作的带鱼和黄花鱼的食品罐头,经过技术改革,口感非常不错,也很独特,在市场上销售特别快。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销售额都超过千万元,目前已经近4000万元。
  关注健康,立志做全国最好的醋
   既然入了食品行业这个门,赵红星就开始在这个行业里用心思了。春节的时候,赵红星发现老家的一个舅舅每年都会做一些醋,村民抢着去卖。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因为没有手续,不能进入市场销售。这给了赵红星一个启发,为啥不能建一个食品厂,专门生产原生态的醋和酱油呢?
   说干就干,赵红星在鄄城县董口镇选了一块地方,开始筹建厂区,2014年开始生产醋和酱油。“无论是工艺,还是选料上,全部是原生态的,我的目的就是打造全国最好的醋,让老百姓能吃上真正的粮食醋。”赵红星这样定位自己的产品。
   根据赵红星的规划,在销售渠道上,要走高端路线,树立品牌意识,让好醋卖出好价钱。“目前,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就是生态健康,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发展的方向。”赵红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