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12月2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20]

环评报告曾指出受纳场存隐患

国土资源部官微12月20日22时通报称,初步查明深圳光明新区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的地点属于余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造成多栋楼房倒塌。
   一份由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的红坳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指出,该临时受纳场潜在的水土流失危害可能会导致崩塌、滑坡危害,“危及山体和边坡的安全”。
   该环评报告中称,“项目选址原为红坳石场,由于石场开采,造成山体植被严重破坏,弃土任意堆放,开采区形成大面积土壤裸露,项目已堆填余泥渣土100万立方米,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在该环评报告中表示,选址区存在多种污染,如生态环境破坏、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声环境污染等。
   因此,环评报告中表示,“今后应着重加强对已存在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理。”
   而在环境风险分析部分曾强调,“挡土坝发生溃坝风险主要是可能对北侧柳溪工业园和混凝土有限公司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建议采取疏散来往车辆和人员、派人昼夜巡视、封闭经危险区的路口、禁止闲人进入危险区、制定警报信号、 在溃坝开始前及时发出警报信号、建立观测站(网)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掌握灾情的变化发展趋势等措施。 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