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1月2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21]
一个CBA两家公司,怎么办?
1月19日下午,篮管中心竞赛部部长、CBA联赛办公室主任张雄宣布:“体育总局已经批复,成立由中国篮协牵头,篮协、各俱乐部共同出资组建的CBA联赛公司。”
而就在5天前,由姚明牵头、18家CBA俱乐部响应的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公司)成立大会在东莞举行。
一个CBA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为何接踵而至?未来又如何共处?恐怕,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民间公司刚露头,官方公司马上来
1月16日,联合公司成立大会在东莞举行。筹备组新闻发言人张弛说,“我们不会绕开篮协,任何事情都可以沟通。”而张雄也表示,去年8月各家俱乐部准备成立联合公司之初,的确与篮协沟通过几次。
“联合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司?从姚明牵头创立公司的目标来看,该公司要承担CBA的商务开发和竞赛管理两项功能。公司由20家俱乐部共同投资、共同运营,最终把CBA变成像NBA那样完全由投资人管理的全市场化联盟。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俱乐部均摊。由投资人组成董事会,聘请一位职业经理人担任CEO负责运营,根据经营状况,每年给中国篮协分成。
1天后,中国篮协按照惯例在全明星周末期间召开联赛工作会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带来了国家体育总局对“管办分离”方案的批复。总局的同意函是:“管办分离”两步走,第一步先成立“CBA联赛公司”,下放市场推广权,第二步下放竞赛管理权。
昨日,张雄明确表示,CBA联赛是中国篮协的核心资产之一,未来会将CBA的商务权和赛事推广权授予CBA联赛公司,而非联合公司。
“CBA公司”到底是个什么公司?篮管中心上报给国家体育总局的 “管办分离”方案上,CBA公司的股权分配方案如下:中国篮协占30%,俱乐部占70%。篮协是CBA公司的大股东,董事长将由篮协委派。
早在2005年,足球领域内就成立了中超公司,但中国篮协在这十余年间一直没有动作。这次姚明牵头成立联合公司后,篮协突然表态已拿到“管办分离”批复,要成立CBA公司,外界更多地将此解读为俱乐部倒逼的结果。但张雄表示:“这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其实篮协早已经将文件递给总局,批复刚刚下来。”
两家公司咋共存,都说彼此要沟通
篮管中心递交的“管办分离”文件,与当初的“北极星计划”几乎没有区别,一位CBA俱乐部老总直言,“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了,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0年前的方案还适用吗?难道不需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吗?中超公司的模式就一定适用于篮球吗?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作为联合公司的代表,张弛表示,虽然两个公司的共同存在可能会发生矛盾,但从法律上讲,两家公司目前都还没有成立,“现在说的很多东西都在解读。分歧是有的,但通过沟通,相信一定能解决。”张弛说,篮协的利益和领导地位都要保证,“最终还是形成各方利益共同体,特别是俱乐部的利益保障机制要建立,这样改革才有希望。”
张雄说,CBA的改革必须在国家体育改革的部署下,必须遵循整体设计、渐次推进、发展的规则,改革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必须把国家利益、俱乐部利益和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实现改革的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在当下的体育体制下,俱乐部即便组建中职篮联合公司,也不可能绕过篮协。据知情人士透露,联合公司真实目的不是想另起炉灶,而是在体育产业前景看好、足球大力推进管办分离的背景下,倒逼相关部门重视篮球的职业化进程,实现俱乐部利益的最大化。
“无论是篮协成立CBA公司,还是我们成立联合公司,目的都是推进中国篮球职业化,都是为了实现从业者的利益最大化,大家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我们将会继续加强与篮协的沟通,找到更多的契合点,共同推进‘管办分离’和中国篮球职业化的步伐。”张弛说,联合公司目前的首要工作就是与篮协沟通。而张雄也表示,CBA联赛办公室会主动与俱乐部沟通,篮协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CBA公司和中职篮联合公司从法律意义上讲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俱乐部自行出资成立公司,中国篮协无权干涉。从改革的目标上讲,双方如果能够达成共识并进行合作,肯定是最好的结果。” 田欣欣
而就在5天前,由姚明牵头、18家CBA俱乐部响应的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公司)成立大会在东莞举行。
一个CBA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为何接踵而至?未来又如何共处?恐怕,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民间公司刚露头,官方公司马上来
1月16日,联合公司成立大会在东莞举行。筹备组新闻发言人张弛说,“我们不会绕开篮协,任何事情都可以沟通。”而张雄也表示,去年8月各家俱乐部准备成立联合公司之初,的确与篮协沟通过几次。
“联合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司?从姚明牵头创立公司的目标来看,该公司要承担CBA的商务开发和竞赛管理两项功能。公司由20家俱乐部共同投资、共同运营,最终把CBA变成像NBA那样完全由投资人管理的全市场化联盟。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俱乐部均摊。由投资人组成董事会,聘请一位职业经理人担任CEO负责运营,根据经营状况,每年给中国篮协分成。
1天后,中国篮协按照惯例在全明星周末期间召开联赛工作会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带来了国家体育总局对“管办分离”方案的批复。总局的同意函是:“管办分离”两步走,第一步先成立“CBA联赛公司”,下放市场推广权,第二步下放竞赛管理权。
昨日,张雄明确表示,CBA联赛是中国篮协的核心资产之一,未来会将CBA的商务权和赛事推广权授予CBA联赛公司,而非联合公司。
“CBA公司”到底是个什么公司?篮管中心上报给国家体育总局的 “管办分离”方案上,CBA公司的股权分配方案如下:中国篮协占30%,俱乐部占70%。篮协是CBA公司的大股东,董事长将由篮协委派。
早在2005年,足球领域内就成立了中超公司,但中国篮协在这十余年间一直没有动作。这次姚明牵头成立联合公司后,篮协突然表态已拿到“管办分离”批复,要成立CBA公司,外界更多地将此解读为俱乐部倒逼的结果。但张雄表示:“这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其实篮协早已经将文件递给总局,批复刚刚下来。”
两家公司咋共存,都说彼此要沟通
篮管中心递交的“管办分离”文件,与当初的“北极星计划”几乎没有区别,一位CBA俱乐部老总直言,“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了,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0年前的方案还适用吗?难道不需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吗?中超公司的模式就一定适用于篮球吗?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作为联合公司的代表,张弛表示,虽然两个公司的共同存在可能会发生矛盾,但从法律上讲,两家公司目前都还没有成立,“现在说的很多东西都在解读。分歧是有的,但通过沟通,相信一定能解决。”张弛说,篮协的利益和领导地位都要保证,“最终还是形成各方利益共同体,特别是俱乐部的利益保障机制要建立,这样改革才有希望。”
张雄说,CBA的改革必须在国家体育改革的部署下,必须遵循整体设计、渐次推进、发展的规则,改革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必须把国家利益、俱乐部利益和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实现改革的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在当下的体育体制下,俱乐部即便组建中职篮联合公司,也不可能绕过篮协。据知情人士透露,联合公司真实目的不是想另起炉灶,而是在体育产业前景看好、足球大力推进管办分离的背景下,倒逼相关部门重视篮球的职业化进程,实现俱乐部利益的最大化。
“无论是篮协成立CBA公司,还是我们成立联合公司,目的都是推进中国篮球职业化,都是为了实现从业者的利益最大化,大家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我们将会继续加强与篮协的沟通,找到更多的契合点,共同推进‘管办分离’和中国篮球职业化的步伐。”张弛说,联合公司目前的首要工作就是与篮协沟通。而张雄也表示,CBA联赛办公室会主动与俱乐部沟通,篮协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CBA公司和中职篮联合公司从法律意义上讲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俱乐部自行出资成立公司,中国篮协无权干涉。从改革的目标上讲,双方如果能够达成共识并进行合作,肯定是最好的结果。”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