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2月2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4]
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让“空巢老人”尽享关爱
我市今年拟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0处、农村幸福院400处
牡丹晚报记者 牛文杰
我市是一个人口大市,也是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设施落后的市。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人近15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5%,65岁及以上人口为93.42万,占10.99%,年递增率5%。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24.22万人,90岁以上老人有2.97万人,100岁以上老人977人。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6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7%。
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市老年人口正在攀升,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上升,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记者昨日从菏泽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我市将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0处、农村幸福院400处,进一步加大城乡社区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投入,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日间照料中心助力社会养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间照料中心是个新鲜词。日间照料中心究竟是什么?据菏泽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城市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是一种适合半失能老年人的 “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日间照料中心设定的地点一般在社区中心位置,重点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等。服务内容主要是老年人的就餐、医疗、娱乐、交友等方面。日间照料中心可以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社会养老问题,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刘路介绍。
农村幸福院类似于日间照料中心,依托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建设在农村中心社区或较大的建制村,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受到老年人青睐
记者昨日在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张花园社区采访了解到,张花园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是2014年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总投资300余万元,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共设有60个床位,配有日间照料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休闲室、厨房、餐厅等,可以为老人提供午间膳食供应、个人照料、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
“家里的子女白天都出去上班了,一天到晚都是我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事干。”该社区的老人李秀芬在日间照料中心休息室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有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我吃过早饭就可以来这里,和大家一起拉呱,看看电视,中午不愿做饭了还可以在这里吃饭。”
张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郭绍存告诉记者:“日间照料中心面向社区老年人开放,主要是白天照看老人,晚上老人再由自己的家人接走,家里没有子女照顾的老人也可以长期住在这里。”
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8处、农村幸福院1104处,覆盖率分别达到43.1%和20%,有的已经投入使用。今年我市将建设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0处、农村幸福院400处.
据了解,我市下步将参照我省正在制定的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运营管理办法,制定运营管理方案,进一步规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的运营管理。根据各地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需求,建设不同档次、满足不同层次的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人口规模在1-1.5万人、1.5-3万人、3-5万人的社区,应分别配套建设面积不少于750平方米、1085平方米、160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标准原则上占地不少于2亩、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床位不少于20张。
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我市将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使全市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基本养老服务覆盖所有老年人。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60%以上农村建立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
我市是一个人口大市,也是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设施落后的市。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人近15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5%,65岁及以上人口为93.42万,占10.99%,年递增率5%。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24.22万人,90岁以上老人有2.97万人,100岁以上老人977人。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6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7%。
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市老年人口正在攀升,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上升,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记者昨日从菏泽市民政局获悉,今年我市将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0处、农村幸福院400处,进一步加大城乡社区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投入,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日间照料中心助力社会养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间照料中心是个新鲜词。日间照料中心究竟是什么?据菏泽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城市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是一种适合半失能老年人的 “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日间照料中心设定的地点一般在社区中心位置,重点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等。服务内容主要是老年人的就餐、医疗、娱乐、交友等方面。日间照料中心可以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社会养老问题,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刘路介绍。
农村幸福院类似于日间照料中心,依托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建设在农村中心社区或较大的建制村,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受到老年人青睐
记者昨日在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张花园社区采访了解到,张花园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是2014年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总投资300余万元,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共设有60个床位,配有日间照料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休闲室、厨房、餐厅等,可以为老人提供午间膳食供应、个人照料、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
“家里的子女白天都出去上班了,一天到晚都是我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事干。”该社区的老人李秀芬在日间照料中心休息室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有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我吃过早饭就可以来这里,和大家一起拉呱,看看电视,中午不愿做饭了还可以在这里吃饭。”
张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郭绍存告诉记者:“日间照料中心面向社区老年人开放,主要是白天照看老人,晚上老人再由自己的家人接走,家里没有子女照顾的老人也可以长期住在这里。”
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8处、农村幸福院1104处,覆盖率分别达到43.1%和20%,有的已经投入使用。今年我市将建设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0处、农村幸福院400处.
据了解,我市下步将参照我省正在制定的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运营管理办法,制定运营管理方案,进一步规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的运营管理。根据各地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需求,建设不同档次、满足不同层次的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人口规模在1-1.5万人、1.5-3万人、3-5万人的社区,应分别配套建设面积不少于750平方米、1085平方米、160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标准原则上占地不少于2亩、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床位不少于20张。
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我市将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使全市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基本养老服务覆盖所有老年人。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60%以上农村建立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