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2月2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8]

这个春日,和风筝来场约会吧!

□牡丹晚报记者 郭卫东 韩 波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这是清代诗人吴友如笔下描绘的民间春天放风筝的景象。风筝古时南方称 “鹞”,北方称“鸢”,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今年44岁的刘志强与风筝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小时候做简单的风筝,到专业做风筝,现在他已经是风筝竞赛项目的二级裁判员。30多年来,这个痴迷风筝的人延续着制作风筝的传统技艺。
   谈及风筝制作,刘志强如数家珍:“主要是扎、糊、绘、放这四个步骤。制作骨架的竹篾,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阴干,然后根据所需宽度、长短劈开,接着用酒精灯烤成各种形状。风筝面有绢布、尼龙绸、杜邦纸等。金鱼和蜻蜓风筝飘逸轻盈,要用绢布;老鹰风筝雄浑刚劲,要用无纺布;蝴蝶风筝着色艳丽,尼龙绸最合适……”
   2006年,刘志强还代表菏泽去江苏南通参加了全国风筝比赛,拿到了两个
   第一的好成绩。去年,刘志强做了菏泽最大的一个八角风筝,是用一架降落伞的材料改制,风筝骨架也是用上好的碳素杆做的,仅用料就花费了1000多元。每次拿出去比赛,这个风筝都会赢得喝彩。
   春天到了,天气转暖,这时在空气清新的田野上放风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刘志强说,放风筝这项运动对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特别是对老年人延年益寿很有好处,最重要的是可以治颈椎病,促进颈椎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