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4月25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5]

关爱如潮,“90后”女送水工在感动中坚持

□牡丹晚报记者 通达
   郓城县玉皇庙镇的侯仰凯不幸患上白血病。为了让弟弟早日康复,已怀孕两个月的姐姐决定流产为他捐献骨髓;为了给丈夫治病,“90”后女子做了一名送水工……此事经本报报道后,市委书记孙爱军进行了批示,副市长单立新要求民政部门尽最大努力给予救助。此后,政府慈善机构及个人纷纷向这个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4月19日,牡丹晚报记者来到玉皇庙镇,对利用化疗间隙回家休养的侯仰凯进行了采访。
  姐姐为弟弟流产,妻子做起了送水工
  2015年9月份,家住郓城县玉皇庙镇的侯仰凯出现了连日发烧的症状。在当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治疗未见好转
   后,2015年11月16
   日,侯仰凯在妻子仝
   梦珠的陪伴下,到
   济南山大齐鲁医
   院就医。次日,侯仰凯被确诊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生建议直系亲属做配型。
   “报告单出来后,姐姐侯凤珊与我丈夫的配型吻合,当时姐姐已怀有身孕,如果做移植,就得流产。”仝梦珠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后来姐姐瞒着家人,偷偷到医院做了人流手术。
   虽然找到了合适的骨髓移植对象,但高昂的医疗费用仍是摆在一家人面前最大的难题。“开始的几次应聘不是太顺利,没办法的情况下我才去应聘的送水工。”仝梦珠告诉牡丹晚报记者,“老板原本不相信我一个年轻瘦小的女孩子能干这种体力活,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后,才决定让我试一试,并将送水的报酬从每桶5角提高到5元。”
   一听说妻子要当一名送水工,侯仰凯坚决反对。他认为,妻子的身体条件不适合干这种体力活。但仝梦珠说,多送一桶水就能给家里多出一份力,也能多凑一些丈夫治疗所需的费用。
  儿女年幼,公婆担起家庭重担
  仝梦珠陪同侯仰凯在济南治疗时,照顾两个孩子和挣钱养家的重担都落在了侯仰凯的父母身上。
   “儿子今年四
   岁了,女儿今年
   二岁,根本离不
   开照顾。”仝梦
   珠面带愁容地
   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儿子在三里外的幼儿园读书,婆婆患有眼疾,每次接送孩子都是推着三轮车去,还要带上女儿。
   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仝梦珠的婆婆主要负责照看两个孩子,她的公公则起早贪黑地在附近工地上打工。
   “公公年轻时腿受过伤,这些年也没干过什么重活。”仝梦珠对牡丹晚报记者说,自从丈夫患病后,公公就在附近工地上找了份工作,每天凌晨五点多钟就离开家,晚上六七点钟才回来,很辛苦。
   “现在我们苦点累点无所谓,家里的每个人都在为仰凯治病而尽着自己的一份力。”仝梦珠告诉牡丹晚报记者,虽然她现在也很累,但想想两个孩子和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再苦再累,她都会坚持。
  爱心如潮,燃起前行的希望
   在仝梦珠感到无助时,经牡丹晚报报道后,关于她当送水工为夫治病一事在各大媒体及网络上传播开来,伴随而来的还有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爱心。3月19日,市委书记孙爱军就本报的报道进行批示;3月22日,副市长单立新要求民政部门尽最大努力给予救助……
   “我们是4月15日回的家,计划5月3日再次去济南进行治疗。检查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仰凯就可以进行骨髓移植了。”仝梦珠告诉牡丹晚报记者,进仓的话要交30万元,后期还需要吃两年的药物,算下来治疗费用估计要50万元。虽然这笔费用对他们一家来说是天文数字,但自从媒体报道后,政府及社会上的好心人对他们的帮助就没有停止过。
   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尽快凑齐给丈夫的治疗费用,仝梦珠曾尝试在微信朋友圈发帖子,社会爱心人士的热情和爱心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料。
   “现在,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大大小小的微信红包,也会收到很多好心人的祝福。”仝梦珠表示,虽然未来的路还会很艰难,但是想想丈夫和孩子,还有社会上那么多的好心人,再苦再累,她都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