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4月25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8]
张研:艺术路上执着追梦
□牡丹晚报记者 冯 锴
“滴露研珠”——张研中国画人物作品展,将于4月30日在曹州书画院开幕,受到不少书画爱好者的期待。
在以粗犷豪放风格见长的菏泽书画界,青年画家张研可谓独树一帜。他的画风细腻,尤其是所画人物表情动作细腻丰富,作品中透露着清新淡雅之美。
如今,张研可以说功成名就,作品屡获全国大奖。然而,回忆起自己的艺术道路,他却说他其实选择了一条冒险之路,是在披荆斩棘中追逐自己的艺术之梦。
梦从这里开始
昨日,记者走进张研的画室,一张宣纸已铺在画案上,他正在案边踱步沉思。随后,提笔作画一气呵成,一幅花鸟图跃然纸上。
张研说,他平时喜欢在夜深人静时作画,因为那时心绪比较安静。不过,有时候感觉来了,他也会即兴作画。这次,就是他在来画室的路上,看到春意盎然,心中很快勾画出鸟语花香的场景,来到画室立即挥笔作画。
43岁的张研出生在位于曹县的太行堤水库三库北岸,绘画梦就从那里起航。
张研说,太行堤丰茂葱郁,种满了各种果树。印象中的水库很大,两岸高树林立。连接水库的河道内长满芦苇、荷花,水中央常年有村民打渔。傍晚,生产队的水牛会被村民拉到河边洗澡,孩子们兴奋地坐在水牛背上玩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景象就是国画大师李可染作品《牧童》里场景的翻版,我就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中长大。”他回忆道。
课本上的配画、当时流行的连环画都让张研着迷。他经常在作业本上临摹,对绘画的敏感乍现。有一次,家里盖了新房,四面白墙,他来了兴致,用黑笔画了整整四面墙。看着自己的作品,他十分高兴,却因此被父亲狠狠揍了一顿。
不过,后来看到张研实在喜欢画画,父亲还是为他从镇医院要了个画板。张研上小学四年级时,父亲又让他跟着本家的一位叔叔学画。他从此正式开始学画,绘画梦起航。
曲折逐梦路
“选择画画,要么取得一定成绩,要么一生平庸,其实是一场冒险。”张研感慨道。
张研认为自己有一定天分,但更多的是努力与坚持。正式学画后,他在同龄人中已出类拔萃,尤其升入初中后,老师看到他的天分,告诉他通过画画可以考入大学,以后专业学画,可以成为大画家。这几乎让张研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对绘画真正的兴趣由此开始,每个周末或寒暑假基本都在画画。后来,他又到县文化馆专门学习美术,老师讲课认真,对作画步骤有严格要求,这不仅让张研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更培养了他对待作画的态度,使他终生受益。1990年,得益于绘画技能,张研顺利考上大学进入美术专业学习,小时的梦想初步实现。
然而,张研的绘画梦并非一直如此一帆风顺。学习绘画,除了精力上的付出,经济支撑必不可少,在功成名就之前,物质成了学画人的 “拦路虎”,不少人的绘画梦因此 “折翼”,张研亦是如此。1994年,他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现实的生活让他只能到一个与艺术几乎毫无联系的事业单位工作,一些不感兴趣的事务占据了他每天大部分时间,原本倾心的绘画只能作为业余爱好,虽然有时能拿起画笔,但已没了激情,生活开始变得平淡无味。
“有时候静静发呆,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追求的理想在哪里……”张研苦笑着回忆,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他认为最黄金的十年后,一次与老校长说起看到身边的人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自己却在混日子。“绘画就是你的长处,你的长处就是你最大的优势。”老校长的话让张研心里又起了波澜。
与家人一次长谈,取得他们的鼎立支持,他要继续去学画,再次回到逐梦的道路上。
迷茫中坚持终圆梦
背上行囊只身前往北京求学,几经寻访,张研最终报考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人物画工作室。
然而,几乎荒废了十年,再度学画谈何容易。尽管杜老师讲课通俗易懂,但张研画起来却总无法把握,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半年里,看到同学们按部就班作画,作品一幅幅有所进步,他却徘徊不前,既羡慕又焦急,再次对前途迷茫起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家人的安慰下,张研只能忍受着内心的煎熬继续坚持,思考着如何突破自己的瓶颈。
“有一天一觉醒来,我好像突然开了窍。”张研说,那种感觉就像武侠小说里描述的练武者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接下来的几天,他的画技突飞猛进,让同学吃惊。杜滋龄在点评他和同学们的画时,说他的画最有可能“走出来”。后来,他又参加了北京大学蒋果萍工笔创作班、首师大李翔老师精英班等进行专业学习,创作思路更加广泛。“杜老师是我中国画的启蒙老师,蒋老师给了我丰富的中国画技能,李老师点明了艺术的内涵和前进的方向。”张研总结三位大师对自己的艺术影响时说,三位老师既教会了他走路,又给了他腾飞的翅膀。
一路坚持,水到渠成,喜讯不断传来。张研的作品参加国家、省、市美展十余次并获奖,其中《五月》荣获2009年中国美协举办的“金陵百家”画展金奖,《五月五》入选2009年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七届体育美展,《农耕》入选2012年中国文联举办的造型艺术新人展,作品多次在 《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等刊物发表,被画院、展览馆、国外大使馆、博物馆、画廊等机构收藏,并多次应邀与国内外大型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艺术活动,还被吸纳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学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同时,他还在山东省、安徽省、甘肃省等多地举办个展、联展、交流展、邀请展。
“画家最后拼的是学问、阅历,我今后的路还很长。”张研的实力已得到社会的认可,在追求艺术的冒险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堪称惊心动魄,每每回想起来背后总似有股凉意,这也是激励他今后仍要坚持不断学习的动力。
“滴露研珠”——张研中国画人物作品展,将于4月30日在曹州书画院开幕,受到不少书画爱好者的期待。
在以粗犷豪放风格见长的菏泽书画界,青年画家张研可谓独树一帜。他的画风细腻,尤其是所画人物表情动作细腻丰富,作品中透露着清新淡雅之美。
如今,张研可以说功成名就,作品屡获全国大奖。然而,回忆起自己的艺术道路,他却说他其实选择了一条冒险之路,是在披荆斩棘中追逐自己的艺术之梦。
梦从这里开始
昨日,记者走进张研的画室,一张宣纸已铺在画案上,他正在案边踱步沉思。随后,提笔作画一气呵成,一幅花鸟图跃然纸上。
张研说,他平时喜欢在夜深人静时作画,因为那时心绪比较安静。不过,有时候感觉来了,他也会即兴作画。这次,就是他在来画室的路上,看到春意盎然,心中很快勾画出鸟语花香的场景,来到画室立即挥笔作画。
43岁的张研出生在位于曹县的太行堤水库三库北岸,绘画梦就从那里起航。
张研说,太行堤丰茂葱郁,种满了各种果树。印象中的水库很大,两岸高树林立。连接水库的河道内长满芦苇、荷花,水中央常年有村民打渔。傍晚,生产队的水牛会被村民拉到河边洗澡,孩子们兴奋地坐在水牛背上玩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景象就是国画大师李可染作品《牧童》里场景的翻版,我就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中长大。”他回忆道。
课本上的配画、当时流行的连环画都让张研着迷。他经常在作业本上临摹,对绘画的敏感乍现。有一次,家里盖了新房,四面白墙,他来了兴致,用黑笔画了整整四面墙。看着自己的作品,他十分高兴,却因此被父亲狠狠揍了一顿。
不过,后来看到张研实在喜欢画画,父亲还是为他从镇医院要了个画板。张研上小学四年级时,父亲又让他跟着本家的一位叔叔学画。他从此正式开始学画,绘画梦起航。
曲折逐梦路
“选择画画,要么取得一定成绩,要么一生平庸,其实是一场冒险。”张研感慨道。
张研认为自己有一定天分,但更多的是努力与坚持。正式学画后,他在同龄人中已出类拔萃,尤其升入初中后,老师看到他的天分,告诉他通过画画可以考入大学,以后专业学画,可以成为大画家。这几乎让张研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对绘画真正的兴趣由此开始,每个周末或寒暑假基本都在画画。后来,他又到县文化馆专门学习美术,老师讲课认真,对作画步骤有严格要求,这不仅让张研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更培养了他对待作画的态度,使他终生受益。1990年,得益于绘画技能,张研顺利考上大学进入美术专业学习,小时的梦想初步实现。
然而,张研的绘画梦并非一直如此一帆风顺。学习绘画,除了精力上的付出,经济支撑必不可少,在功成名就之前,物质成了学画人的 “拦路虎”,不少人的绘画梦因此 “折翼”,张研亦是如此。1994年,他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现实的生活让他只能到一个与艺术几乎毫无联系的事业单位工作,一些不感兴趣的事务占据了他每天大部分时间,原本倾心的绘画只能作为业余爱好,虽然有时能拿起画笔,但已没了激情,生活开始变得平淡无味。
“有时候静静发呆,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追求的理想在哪里……”张研苦笑着回忆,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他认为最黄金的十年后,一次与老校长说起看到身边的人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自己却在混日子。“绘画就是你的长处,你的长处就是你最大的优势。”老校长的话让张研心里又起了波澜。
与家人一次长谈,取得他们的鼎立支持,他要继续去学画,再次回到逐梦的道路上。
迷茫中坚持终圆梦
背上行囊只身前往北京求学,几经寻访,张研最终报考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人物画工作室。
然而,几乎荒废了十年,再度学画谈何容易。尽管杜老师讲课通俗易懂,但张研画起来却总无法把握,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半年里,看到同学们按部就班作画,作品一幅幅有所进步,他却徘徊不前,既羡慕又焦急,再次对前途迷茫起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家人的安慰下,张研只能忍受着内心的煎熬继续坚持,思考着如何突破自己的瓶颈。
“有一天一觉醒来,我好像突然开了窍。”张研说,那种感觉就像武侠小说里描述的练武者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接下来的几天,他的画技突飞猛进,让同学吃惊。杜滋龄在点评他和同学们的画时,说他的画最有可能“走出来”。后来,他又参加了北京大学蒋果萍工笔创作班、首师大李翔老师精英班等进行专业学习,创作思路更加广泛。“杜老师是我中国画的启蒙老师,蒋老师给了我丰富的中国画技能,李老师点明了艺术的内涵和前进的方向。”张研总结三位大师对自己的艺术影响时说,三位老师既教会了他走路,又给了他腾飞的翅膀。
一路坚持,水到渠成,喜讯不断传来。张研的作品参加国家、省、市美展十余次并获奖,其中《五月》荣获2009年中国美协举办的“金陵百家”画展金奖,《五月五》入选2009年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七届体育美展,《农耕》入选2012年中国文联举办的造型艺术新人展,作品多次在 《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等刊物发表,被画院、展览馆、国外大使馆、博物馆、画廊等机构收藏,并多次应邀与国内外大型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艺术活动,还被吸纳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学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同时,他还在山东省、安徽省、甘肃省等多地举办个展、联展、交流展、邀请展。
“画家最后拼的是学问、阅历,我今后的路还很长。”张研的实力已得到社会的认可,在追求艺术的冒险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堪称惊心动魄,每每回想起来背后总似有股凉意,这也是激励他今后仍要坚持不断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