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5月1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20]

人大硕士“涉嫌嫖娼”被押途中猝死

5月7日晚,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雷洋离家后身亡,北京昌平警方通报称,警方查处足疗店过程中,将“涉嫌嫖娼”的雷某控制并带回审查,此间雷某突然身体不适经抢救无效身亡。10日,央视记者采访救治雷某的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医生表示送医时雷某已无生命体征;有局部皮肤挫伤;死因需待法医尸检确定。
   笔者从雷洋家属的代理律师处获悉,家属对此事存有多个疑点,但尚未得到警方回应。
  一二
  警方通报称“雷某涉嫌嫖娼”
  家属称雷洋去接亲属失联
   由雷洋的同学发布的一份情况说明称,5月7日,由于雷洋夫妇刚得一女,其亲属欲来京探望,航班预计当晚23点30分到达。当晚21时左右,雷洋从家里出门去首都机场迎接亲属,之后雷洋失联。
   8日凌晨1时,家人接昌平东小口派出所消息,要求亲属赶赴派出所。他们于1时30分左右赶到后,被告知雷某因涉嫌嫖娼,在被警车带往派出所的途中因心脏病突发死亡。
   据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给出的信息称,雷某被送到医院的时间为5月7日晚22点09分,到达时已经死亡。
   8日凌晨4点30分,亲属见到了雷某的尸体,发现其手臂和头部都有明显淤血。警察表示,途中雷某曾强烈反抗,跳车时头部着地,因此受伤。
   9日晚间,雷洋的妻子证实了此事,目前已聘请律师介入此事,并希望得到公正解决。
   9日晚间,昌平警方通报此事称,5月7日20时许,昌平警方接群众举报,位于昌平区霍营街道某小区一家足疗店内存在卖淫嫖娼问题,接警后,警方依法迅速开展查处工作。当晚在该足疗店查获涉嫌卖淫嫖娼人员6名。
   期间,民警在将涉嫌嫖娼的男子雷某(29岁,本市人)带回审查时,该人抗拒执法并企图逃跑,警方依法对该人采取强制约束措施。在将该人带回公安机关审查过程中,该人突然身体不适,警方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昌平公安分局已将此情况通报公安机关。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已介入并开展侦查监督工作。
   目前,此次抓获的其他5人因涉嫌协助组织卖淫罪被昌平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仍在进一步工作中。
   据接近警方的消息人士称,当天是雷洋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雷洋被控制后情绪激动。雷洋的朋友证实当天确为两人结婚纪念日,“雷洋很爱老婆”。
  三
  家属提出多个疑点
  四
  患者死时仍戴手铐
   5月7日晚,人大2009级硕士雷洋的离奇死亡引发了舆论关注,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知情人告诉笔者,事发当晚雷洋被送医院抢救时已昏迷,而且戴着手铐,嘴上有血。
   一名事发时曾帮助搬运担架车的知情人士表示,5月7日晚9点左右,有一辆白色面包车开到了急诊门口,有两名便装男子下车后急匆匆进来说,“我们是派出所的,快来帮忙。”
   医院的护士和保安等人,协助这两名男子将一命男子抬下面包车,并搬上担架车推到急救室抢救,当时帮助搬运的知情人看到,这名男子没有了知觉,嘴唇上有血迹,双手在腹部,戴着手铐。
   根据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信息,雷洋被送到医院时间为晚22点09分,到达时已经死亡。该医院太平间管理人员表示,他了解到雷洋尸体并未放在该院太平间,而是由警方直接拉走。他判断一般应被拉到法医鉴定中心,等待鉴定。
   9日晚间,代理雷洋家属的彭律师告诉笔者,家属对此事多处存疑:“他在哪个足疗店?具体什么时间?谁去执法的?开什么车?执法的过程是什么情况?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身上留有的伤疤怎么解释?口里流血怎么回事?为什么死亡后打电话不接?为什么等家属找过来后才告诉死亡,没有及时通知家属?”
   律师称,据雷岳父回忆,当晚9时许雷洋还在家里玩手机,是岳父催他出去接人,“那个人现在已经到了北京,所以我们到现在对这件事还有疑问。”
   彭律师说,事后昌平警方相关负责人已经和家属有过接触,但尚未就上述问题作出解答。
  以公开护公正
   近日,《关于人民大学雷洋同学意外身亡的情况说明》的帖子在网络空间热转。
   应该说,警方公布信息及时且必要,有助于还原事实、回应关切,是司法公开的实际举措,体现出一种进步。但寥寥数言,尚无法确证当事人的违法事实,也缺乏事发具体时间、地点、经过等关键要素。更重要的是,围绕此事,在家属的说法与警方的声明之间,存在一定程度出入,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这种背景下,人们在为生命消逝而惋惜的同时,多种猜测、质疑的声音也一并在网上传播开来。有网友如此留言:“疑点重重、扑朔迷离,真相究竟是什么?”
   无论如何,一个生命的意外陨落,都足以令人痛惜,更何况还是一位年轻的父亲。这也提醒人们,与其八卦当事人的个人信息、成长历程、家庭关系,莫如聚焦人命本身,切实尊重死者。当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执法过程是不是存在瑕疵,责任如何厘清……围绕这起不幸事件的诸多细节,还有待相关机构进一步调查核实,以提供更多的证据、认真回复死者家属的疑问,并在必要的情况下适时予以公开。
   当一个普通人的意外之死激起网络热议,这种关切与讨论,既是对有关部门应对舆情能力的考验,更是开展互动、树立司法公信的一次契机。
  综合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