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5月19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4]

静待美丽花开

——记牡丹区“最美青年”邢爱丽
在今年5月份牡丹区委宣传部和团区委联合举行的“最美青年”评选中,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师榜上有名,她就是牡丹区安兴镇刘楼明德小学教师邢爱丽。
  不抱怨,埋头干
   1998年,从昌乐特师毕业后,邢爱丽怀着对乡土的眷恋,回到家乡一所村小当了一名“孩子王”,这一干就是18年。她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承诺,把青春和热忱都献给了乡村教育。
   她是学校的多面手: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模范辅导员,更是学生眼中的 “好妈妈”。乡村小学师资紧张,工作繁重,多年来,邢爱丽一直满负荷地工作。她身兼数门学科,成绩屡屡优异。有人请教秘诀,她淡淡一笑:“不抱怨,埋头干!”
   为了给乡村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邢爱丽注重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时刻不忘给自己充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她精心进行课堂设计,自制教具丰富课堂内容。
   工作之余,她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潜心开发出三门校本课程,其中,《丝网花制作》课程,荣获全区“精品校本课程”,在全区推广和展示。2011年,邢爱丽带领学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荣获省级优秀课题二等奖。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学校教研工作一直走在全镇前列。她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教育、养成教育和安全防范意识,科学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学校也由此荣获“牡丹区平安校园”称号。
   这些成绩的背后浸透着邢爱丽无数的汗水,她早已把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当作平常事。学校领导和同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都劝她注意身体。她依然淡淡一笑:“没什么,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我没感到累。”
  我付出,我幸福
   教师的爱是大爱,邢爱丽把师爱融进了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年复一年的平凡岁月里,她用女性的细心与体贴把师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每当季节更换、天气变化,她总会提醒学生注意增减衣物;每逢流感时节,她总会提醒学生多饮水,预防感冒;学生面对挫折时,她会不失时机鼓励;学生取得成功时,她就送去饱含善意的提醒……很多孩子都情不自禁称呼她“老师妈妈”,邢爱丽心里暖暖的。
   邢爱丽教过一名叫刘庆浩的学生,他的家境贫寒,父母身体不好。邢爱丽坚持从自己的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刘庆浩买学习用品,直到他升入初中、高中,考入中国石油大学。
   班里有个叫倪文文的女生,母亲亡故,父亲患病。特殊的家境使倪文文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甚至萌生了辍学的念头。邢爱丽了解到她的难处,不仅力所能及地为她提供生活帮助,而且在班里成立了“爱心帮扶小组”,发动学生的力量帮助她。
   十多年来,邢爱丽帮助过的学生数不胜数,每年教师节,都会有很多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给她送来祝福。邢爱丽的脸上洋溢着笑,她把学生的成长当成了自己最大的幸福。
  扎根乡村,我无悔!
   当一名好教师不容易,身为一名女教师更不容易。人的精力有限,当家庭和学校不能兼顾时,邢爱丽总是毅然选择学校。
   2013年9月,邢爱丽右脚踝骨意外骨折。由于脚踝打了石膏无法上课,躺在病床上的邢爱丽可谓心急如焚。第二天,老师和学生代表看望她,当学生奉上写满真挚祝福的自制卡片和康乃馨丝网花的时候,邢爱丽激动得热泪盈眶。第三天,邢爱丽在家人护送下,拄着拐杖返回了她深爱着的三尺讲台……后来,同学们都称她“最美拐杖老师”。
   谈及此事,邢爱丽很认真,她说:“我的根就在农村,为了学生,我不后悔。”邢爱丽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甜蜜,她的默默付出,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和尊重。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为了乡村的孩子,邢爱丽正坚定地走在路上!
  通讯员 刘加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