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5月2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7]

5个月诞生152个“地王”

2016年或成“地王年”
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出现一波集中的“地王”潮。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频频曝出一天诞生数块“地王”,吸金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消息。5个月诞生百余“地王”的热度,让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可能会成为中国“地王年”。
  5个月出了百余“地王”
   一般而言,业内
   将符合高单价、高总价或高溢价条件的土地称之为“地王”。这类土地楼面价大多已经高于周边在售商品房或二手房的价格。当然,在不同统计口径之下,“地王”的数量也有所不同。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24日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不到5个月时间内,中国已经拍出了152宗“地王”,而同样的口径在2015年全年只有95宗。
   中原地产的统计中将溢价率40%、成交额超过5亿元的土地称之为“地王”。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整体来看,40%是一个临界线。溢价率为零的土地很难称为 “地王”,而北京等部分城市有溢价上限,其他城市的土地溢价率如果达到40%以上也基本已经接近目前在售楼盘的成本价格。
   与往年一线城市包揽多数“地王”的情形不同,今年以来,厦门、南京、合肥、苏州等热门二线城市不仅抢占了房价涨幅“四小龙”的称号,还成为“地王”大战的主战场。据中原地产统计,在今年拍出的50宗总价地王里,二线城市占到了72%,以往最为强势的北上广深四城合计仅有14宗。
  为何今年“地王”潮如此汹涌
   为何今年“地王”潮如此汹涌?分析人士指出,资本是“地王”涌现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去年以来,信贷环境偏松,房企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打开,企业债规模剧增,房企融资成本下降,企业并不差钱。尤其是上市公司和国企,资金实力强,更是成为“地王”“收割机”。
   不过,“地王”频出的背后还存在一大隐患——地价的泡沫风险不断累积。房地产企业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在近期反复提示地价风险。他认为,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并没有太多房价泡沫,泡沫大都集中在地价上。比如,苏州的房价近年来大致维持在每平方米2万元左右,南京也未超过3万,但最近拍出的土地价格普遍达到每平方米3万甚至高于4万元,地价泡沫需要警惕。
   有业内人士预计,按照目前一二线城市高价“地王”频出的状况,房价必须要涨一倍左右,多数“地王”才能“解套”。
  土地过热城市或面临政策收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土地市场过热,苏州国土资源局于5月18日紧急出台了“限价令”,对即将拍卖的住宅地块设定最高报价,如果企业竞价超过最高报价,将终止土地出让,竞价结果无效。23日,苏州集中拍卖出让13宗地块,并首次施行“限价令”。当日,两宗住宅地块最终因为超过限价流拍。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告诉笔者,二线城市楼市火爆,地王频出,下半年这些城市有可能步入政策调整的窗口期。首先,从历轮楼市的阶段表现来看,每当市场出现过热的时候,全国性的调控政策势必会出台。其次,当下楼市调控政策基调转为“分城施策”,也就意味着,哪一个城市当前出现过热的情况,哪个城市就面临调控。
   “即使在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也是有‘天花板’的,不可能无止境上涨。”张宏伟说,“南京等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尤其是住宅类用地地王频出,政策措施并未从根本上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也没有起到防止楼市过热与房价过快上涨的作用。如果这些城市楼市继续火爆,地王频现的状况持续,那么未来的政策层面将不得不继续从严。” 庞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