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5月27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2]

读书让心灵回归

□刘传乾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读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让自己心静,反过来说,也只有在心静的时候,才能读出书的真滋味。比如独处家中,沏一杯香茗,一卷在手,畅游其中,闲适自在,便觉得是人生最佳景致。
   我刚参加工作在一所边远小学教书,一条小街几分钟就能走到头,晚上7点后就家家关门落户,几点昏黄的光,给人一种心里长草的感觉。还好,街上有家旧书店,租一本书押金十元,租一个星期也不过一元。那段时间,我看了不少经典文学名著,文学名著陶冶了我的性情,也启迪了我的思想。
   天光微曦的清晨,百鸟归林的黄昏,阳光静好的午后,都是静读的好时光。但我更喜欢在夜间读书,夜幕降临,把心情收拢,斜靠床头,随意抽出一本喜爱的书,静静地读起来。一束橘黄色的光亮照在书页上,显得捧书的两手也有了温暖。此时,喧嚣远去,红尘远去,体味大家手笔,研磨世态人情,只有灵魂与灵魂的呢喃清晰可闻。读书,是一个逐渐让自己的心灵回归的过程。
   读《瓦尔登湖》,与梭罗一起,在舒缓纯净的文字中行走,体味那种随便、简单、自在的生活,心也变得安静,恬淡了,感觉有一种来自遥远时空的愉悦。读蒋勋的散文集《此时众生》,50篇一千多字的短文娓娓道来,那文字犹如看一幅画、读一首诗,听一首歌,让人心静,让人不禁心生喜悦。累时、乏时,读张小娴的《那些为你无眠的夜晚》,每篇均配有精美插图,缠绵、温柔、细致而又感性,让我读出了小女人的情怀,小女孩的情思。让人哭着笑、笑着哭……
   能静下心来读书,其实是要讲定力,讲修炼的。清朝周永年编著的《先正读书诀》中记载,宋朝有一个叫陈烈的人为自己的记忆力差而倍感苦恼。一天,他读《孟子》,读至《告子上》篇中的“求其放心”这段话后,说:“我没有将散放在外的心收拢回来,怎么能在读书的时候记牢有关内容呢?”于是把自己单独关在一间屋子里,安静地坐下来读书。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从此之后,目之所到,尽收眼底,铭记心里,再也无读书遗忘之恼。
   心静,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素养和睿智。我有一次去一家书店,蓦一抬头,见一个女孩子在看书,微侧着身,秀发挡着了脸,淡雅秀丽,媚俗不染,温婉可人。我收敛心气,想走到女孩对面看个仔细,但最终抑制住没动,留着一种朦胧神秘,让想象蔓延,不也是一种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