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7月29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24]

中国第二批航天员叶光富讲述:意大利洞穴“训练”练什么

中国航天员中心党委书记李新科27日表示,日前,中国第二批航天员叶光富在意大利撒丁岛圆满完成了欧洲空间局 (ESA)为期15天的洞穴训练(CAVES)。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参与国际性极具挑战的航天员训练任务。未来,中国航天员的培训,既要自力更生,更要加大国际交流。
   据带队参训的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在意大利撒丁岛,存在着巨大的、如同迷宫般的喀斯特地貌洞穴,它们深入地下,与地面隔绝,有巨大的空间又有狭窄的通道,有“深渊”“平原”“高山”“沙漠”“湖泊”“河流”,更有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洞穴训练到底练了什么?叶光富进行了详细解读。
  主要负责3项任务
   叶光富主要负责对洞穴未知区域进行探索和勘测、将测量数据生成3D图像、实时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3项任务。同时,所有人都要对其他人的角色进行相互支持。
   洞穴中,“乘组”每人每天平均要进行5个小时以上的负重行进,完成当天所有科研实验任务。作为勘测组负责人,叶光富在所有航天员的协作与支持下,带领“乘组”完成了对2个洞穴分支的勘察,总距离近700米,发现了令人震撼的杰里科大厅,并发现了新的洞穴分支。
  探险背后是无数危险
   在营地附近有一个水潭,被称为彩虹湖,它是“乘组”的临时就餐点,也是一个科学考察点。“乘组”在这里进行水质、生物采样,幸运地找到了几种非常罕见的生物。
   “乘组”还要对营地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采样和研究,对一些特殊地貌进行拍照,并对后期生成3D图像进行准备。每次从营地出发前,每个人都要认真检查并穿戴好装备。因为装备在洞穴内使用非常频繁,装备是否可靠、使用是否正确,对保障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一个“黑洞”给“乘组”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洞顶到洞底垂直落差超过50米,在漆黑的环境中进行悬降,人的心理、身体压力难以用语言表述。最后阶段,“乘组”发现一个巨大的洞厅,足足有2个足球场大,尽头的石墙高达100米,它被命名为杰里科大厅。
  重点提升人类行为绩效
   在角色分工方面,叶光富同时也需要其他航天员的支持,比如标注目标、摄像等,CAVES体现的就是团队合作。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每人也要对他人临时提供有效支持。
   每次回到营地后,“乘组”都要把当天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集体进行研究。每天的视频日志是必须完成的工作,6名航天员轮流担任角色,对每天的任务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回顾。
   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晚上“乘组”要集体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即分析人类行为绩效,这是CAVES的关键。
   在完成所有任务后,“乘组”要原路返回,进行上升、下降、攀爬,而且要负更多的重量,因为要把所有的物品都运回地面。“乘组”此时已非常疲惫,这更要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更需要团队合作。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