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8月1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8]
行走东北,为圆魂牵梦萦那个梦
——东北三省消夏采风团随行散记
□牡丹晚报特派记者 刘卫军 文/图
雄关漫道,沧桑依旧 绿山碧水,景致怡人
(上接8月12日第13版)大巴车行驶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的大道上,路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满眼绿色让人赏心悦目。这时,当地导游考起了游客:你们可能都知道东北“三大怪”,但你们知道北戴河“三大怪”吗?我说出答案,你们肯定会大吃一惊。火车城里跑得快、阴天下雨赶礼拜、老头爬树比猴快——这是我们北戴河的“三大怪”。导游向大家解释了“三大怪”的由来:为保留城市的原貌,原来在城里铺设的火车道一直沿用至今;因为北戴河在渤海之滨,阴雨天气较多,说来也怪,每到周六周日几乎都是阴雨天;由于空气好、环境好、水质好,这里的老人身体棒,还都长寿,因此才有“老头爬树比猴快”之说。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山海关城楼,游览明长城,浩大的工程、非凡的建筑、视觉的冲击、身心的震撼,让人浮想联翩。当然,长城也备受诟病:封闭锁国,固步自封,把世界文明挡在长城之外,让封建腐朽的帝王政权统治中国几千年。但不可否认的是,长城是世界奇迹,是炎黄子孙非凡智慧的结晶,是文化遗产,是历史瑰宝。
山海关是秦皇岛市的一个辖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境内长城约26公里长。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6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城墙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故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分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下来的众多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
“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在长城之上,可以雄视四野。登上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北望,遥见角山长城的雄姿;南望,远处的大海朦胧可见。漫步在万里长城之上,人们被祖先非凡的智慧所折服。采风团一行登上山海关城楼,在“天下第一关”匾额下拍照留念,将这一难忘的时刻永久保存下来。
2008北京奥运会在秦皇岛市举办了足球比赛,为了弘扬奥运精神,该市专门修建了“奥林匹克大道公园”。采风团一行在公园里观看了浮雕、十多位中国奥运冠军亲临现场留下的手迹、足迹,深入了解了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的发展历程。
魅力冰城,异国风情扑面而来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一首《我的家在东北》在大江南北传唱。美丽的风景、淳朴的人民,东北三省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8月1日,专列一路向北驶进东北地界,一早抵达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市。如果你对东北有所了解,可能是因为你观看了 《闯关东》《刘老根》《东北抗联》等电视连续剧;如果你对哈尔滨有所了解,可以肯定地说,你观看了《夜幕下的哈尔滨》那部电视连续剧。哈尔滨的导游这样告诉采风团一行。导游还介绍说,哈尔滨不仅有“冰城”的美誉,还被称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音乐之城”。
在哈尔滨的第一站,是观赏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圣·索菲亚教堂。采风团一行对宗教都知之甚少,对教堂的认识也是从电影、电视上了解了一点它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当亲眼目睹在朝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的圣·索菲亚教堂,大家还是被它精妙绝伦的设计、古朴典雅的外观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震撼,在赞叹之余大家不停地从各个角度拍照留念。
圣·索菲亚教堂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系统展示了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现代化大都市嬗变历程,以及城市未来发展前景。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一座随军教堂。同年,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以随军教堂为基础,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1911年,木墙外部砌了一层砖墙,形成了砖木结构式教堂。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亚教堂第二次重建,历时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是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通高53.2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要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教堂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既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
圣·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遗迹。圣·索菲亚教堂在推动哈尔滨市多元文化建设,促进哈尔滨市对外开放、友好往来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随后,采风团一行逛了逛被称为“亚洲第一街”的中央大街。一百多年来,这里不仅仅是一条老街、是市民与游客休闲、购物的步行街,更是建筑艺术博览街。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经久不衰的传奇故事、流光溢彩的迷人夜色,构成人们心中浪漫、时尚、典雅、高贵的中央大街,也成了老哈尔滨人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
在被哈尔滨人称为“母亲河”的松花江畔,采风团一行观看了防洪纪念塔,游览了斯大林公园。站在松花江边凭栏远眺,只见江水缓慢流淌,坐满游客的观光船在江上来回穿梭,还有几名市民在江边悠闲地垂钓——好一幅如画美景,让人顿觉心旷神怡。(二)
雄关漫道,沧桑依旧 绿山碧水,景致怡人
(上接8月12日第13版)大巴车行驶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的大道上,路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满眼绿色让人赏心悦目。这时,当地导游考起了游客:你们可能都知道东北“三大怪”,但你们知道北戴河“三大怪”吗?我说出答案,你们肯定会大吃一惊。火车城里跑得快、阴天下雨赶礼拜、老头爬树比猴快——这是我们北戴河的“三大怪”。导游向大家解释了“三大怪”的由来:为保留城市的原貌,原来在城里铺设的火车道一直沿用至今;因为北戴河在渤海之滨,阴雨天气较多,说来也怪,每到周六周日几乎都是阴雨天;由于空气好、环境好、水质好,这里的老人身体棒,还都长寿,因此才有“老头爬树比猴快”之说。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山海关城楼,游览明长城,浩大的工程、非凡的建筑、视觉的冲击、身心的震撼,让人浮想联翩。当然,长城也备受诟病:封闭锁国,固步自封,把世界文明挡在长城之外,让封建腐朽的帝王政权统治中国几千年。但不可否认的是,长城是世界奇迹,是炎黄子孙非凡智慧的结晶,是文化遗产,是历史瑰宝。
山海关是秦皇岛市的一个辖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境内长城约26公里长。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6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城墙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故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分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下来的众多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
“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在长城之上,可以雄视四野。登上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北望,遥见角山长城的雄姿;南望,远处的大海朦胧可见。漫步在万里长城之上,人们被祖先非凡的智慧所折服。采风团一行登上山海关城楼,在“天下第一关”匾额下拍照留念,将这一难忘的时刻永久保存下来。
2008北京奥运会在秦皇岛市举办了足球比赛,为了弘扬奥运精神,该市专门修建了“奥林匹克大道公园”。采风团一行在公园里观看了浮雕、十多位中国奥运冠军亲临现场留下的手迹、足迹,深入了解了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的发展历程。
魅力冰城,异国风情扑面而来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一首《我的家在东北》在大江南北传唱。美丽的风景、淳朴的人民,东北三省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8月1日,专列一路向北驶进东北地界,一早抵达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市。如果你对东北有所了解,可能是因为你观看了 《闯关东》《刘老根》《东北抗联》等电视连续剧;如果你对哈尔滨有所了解,可以肯定地说,你观看了《夜幕下的哈尔滨》那部电视连续剧。哈尔滨的导游这样告诉采风团一行。导游还介绍说,哈尔滨不仅有“冰城”的美誉,还被称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音乐之城”。
在哈尔滨的第一站,是观赏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圣·索菲亚教堂。采风团一行对宗教都知之甚少,对教堂的认识也是从电影、电视上了解了一点它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当亲眼目睹在朝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的圣·索菲亚教堂,大家还是被它精妙绝伦的设计、古朴典雅的外观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震撼,在赞叹之余大家不停地从各个角度拍照留念。
圣·索菲亚教堂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系统展示了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现代化大都市嬗变历程,以及城市未来发展前景。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一座随军教堂。同年,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以随军教堂为基础,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1911年,木墙外部砌了一层砖墙,形成了砖木结构式教堂。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亚教堂第二次重建,历时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是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通高53.2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要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教堂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既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
圣·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遗迹。圣·索菲亚教堂在推动哈尔滨市多元文化建设,促进哈尔滨市对外开放、友好往来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随后,采风团一行逛了逛被称为“亚洲第一街”的中央大街。一百多年来,这里不仅仅是一条老街、是市民与游客休闲、购物的步行街,更是建筑艺术博览街。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经久不衰的传奇故事、流光溢彩的迷人夜色,构成人们心中浪漫、时尚、典雅、高贵的中央大街,也成了老哈尔滨人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
在被哈尔滨人称为“母亲河”的松花江畔,采风团一行观看了防洪纪念塔,游览了斯大林公园。站在松花江边凭栏远眺,只见江水缓慢流淌,坐满游客的观光船在江上来回穿梭,还有几名市民在江边悠闲地垂钓——好一幅如画美景,让人顿觉心旷神怡。(二)